《2015-2016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9课《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课件(26张PPT)》(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9课《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课件(26张PPT)》(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11:5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一个人 需要多少土地 列夫·托尔斯泰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旨。 ????2、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体。 ????3、欣赏作品的生花妙笔,积累词语,名句。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体; ?2、教学难点是如何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作者简介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863---1869年,创造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完成了他创作历程中第一个里程碑。 1873---1877年,经12次修改,完成第二步里程碑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89---1899年,创作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美丽庄园 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
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解题
? 文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启发人们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的需求,即欲望到底有多大? 掌握下列字词 咂( ): 用唇吸;呷。
棘 ( ): 泛指有刺的草木。
灼( ):烧;烤。
广 袤( ):
辗转反侧:
集思广益:
与众不同:zājízhuómào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不同于一般。广阔、辽阔。多音字:埋(埋葬/埋怨)着(着火/着力) 形似字:(米粟/板栗)(熠熠生辉/翌日/褶皱)(贪婪/梦想/焚烧)(广袤/锦衾/袅袅/枭雄) 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与众不同:不同于一般。 情景导入谁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与希冀,但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阅读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速读课文,要求:1、标段序
2、标出生字词
3、标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段落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课文结构?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两次买地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贪得无厌)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仅得埋葬之地为什么我们对文章所叙述的人物的贪得无厌不感到厌烦?文章两次写到帕霍姆买地,一次写他用脚“圈地”,均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贪婪,但我们不觉其烦。这是因为作者总是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主人公的贪婪进行刻画。你有没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特地点名“六英尺’?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因为他想追求最大值(得到了),结果超越了身体极限(人死了)。这样的结局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把许多相反的东西,尖锐的矛盾集中到了一起,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如果换成算计得恰好,即获得了可能限度内的最多土地,人又完好无损的喜剧结果,或者眼看无望,干脆放弃,至多就损失一千卢布的结局,则寓意、主题就很欠缺。开头部门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而采用民间寓言故事或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生活味较浓,且娓娓道来,似拉家常,效果当然好。合作探究(一) 赏析精彩语句对于主人公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句子有哪些?
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提示:1、探究角度:修辞手法、人物描写传神
词语、感受体验等
2、用“我喜欢--------------,因为----------”说话。 合作探究(二) 赏析精彩段落 读57---60自然节,回答下列问题:1、“尽管双腿。。。加快速度”前后两个分句
矛盾吗,为什么?
2、选文对主人公的描写主要用了什么描写
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有一个情节“他正准备停下脚步,却突然 听到巴什基尔人仍在对着他呼喊。”作者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 品味耐人寻味的结尾
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还会有哪些可能?为什么这样的结局最好?为什么还要特别点明“六英尺”? 合作探究(四) 归纳人物形象以 “我认为帕霍姆是一个----------的人,因为----------” 写几句话。
写作特色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固然是好的,但要把握好度,特别在物质上不要过于贪婪,要明白“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不要过于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拓展延伸请以“帕霍姆,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2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文意。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熟读领悟文章写作特色。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