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训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2023高二下·浙江温州·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节选自鲁迅《祝福》)
乙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节选自曹禺《雷雨》)
1.甲乙选文画线的文字,各表现了人物的某种心理。请任选其中一句,模拟相关人物的口吻,写一句内心独白,以凸显语境中的人物心理。
(1)“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2)(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2.简析甲乙选文人物对话的作用。
【答案】1.(1)什么?祥林嫂该不会是因为我说的那些话而死的吧?
(2)天哪!他竟用这样卑劣的心来揣测我,我的命好苦啊!命好不公平啊! 2.甲文:①交代祥林嫂死亡的相关情况,使情节更加完整;②表现短工的漠然和“我”的惊惶。
乙文:①交代周鲁相认的相关情况,推动剧情向前发展;②表现周朴园的冷酷和鲁侍萍的悲愤。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联系故事情节,前文写到“我”和祥林嫂有过关于有无地狱的对话,分析此时“‘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是因为惶恐不安,生怕祥林嫂的死和自己的答话有关,所以可以表达为“祥林嫂该的死不会和我说的那些话有关吧?”之类的内容。
联系前文周朴园认出侍萍的反应“(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等内容,可以看出周朴园的自私虚伪和冷酷。对此,鲁侍萍“悲愤”的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命”,这是一种相信命运的妥协,而“不公平”则是体现了鲁侍萍对黑暗现实的愤怒痛斥。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她悲叹自己命运的不幸,但也愤恨世道的不公。可以表达为“他竟用这样卑劣的心来揣测我,我的命好苦啊!命好不公平啊!”之类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甲文,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从“‘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可知,交代祥林嫂死亡的相关情况,使情节更加完整;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和“‘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可知,表现短工的漠然和“我”的惊惶。
乙文,从“(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等处可知,交代周鲁相认的相关情况,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从“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和“(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可知,表现周朴园的冷酷和鲁侍萍的悲愤。
二、语言文字运用
3.(21-22高一下·黑龙江佳木斯·期末)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A.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C.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D.鲁大海: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周朴园:你胡说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
A.表示转换话题。
B.表示夹注。
C.表示声音的断续。
D.表示中断。
故选A。
(2023·安徽蚌埠·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虽然中西悲剧作品都反映矛盾和解决矛盾,但是,它们反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式和目的是 ① 。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都有伸冤,即矛盾的解决,前者是父亲为女儿伸冤,后者是儿子为父亲报仇。不同的是,当《窦娥冤》的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女伸冤时,中国的悲剧已到 ② 的时候了。而《哈姆雷特》的哈姆雷特为父伸冤时,西方悲剧才拉开大幕。这两部悲剧都有鬼魂出现。可以说,没有窦娥的冤魂、哈姆雷特的父亲冤魂的出现,他们的冤屈就难以伸张。同样,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都出现了疫情,而这些疫情产生的原因都是悲剧人物造成的。但是,中国悲剧对疫情的追查已是悲剧的结果,西方悲剧对疫情的追查则是悲剧的开始。当然,这种追查的结果不同,中国悲剧追查的结果是真相大白之日,就是悲剧人物平反昭雪之时,西方悲剧追查的结果则是真相查明之时,就是悲剧人物遭到毁灭之日。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俄狄浦斯、哈姆雷特都是这种可怕的下场。这就是说,中国悲剧是悲在矛盾解决前,西方悲剧是悲在矛盾解决后。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适当增删阅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4.①各有侧重 ②残灯末庙 5.而这些疫情的产生都是悲剧人物造成的。但是,中国悲剧对疫情的追查已是悲剧的结束,西方悲剧对疫情的追查则是悲剧的开始。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语境强调中西悲剧作品反映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式和目的各有侧重点,故此处可填“各有侧重”。各有侧重:各个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也是指各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第②空,语境强调当《窦娥冤》的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女伸冤时,中国的悲剧已临近尾声。故此处可用“残灯未庙”。残灯末庙:比喻事物临近尾声,快要结束了。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句式杂糅。“……产生的原因”与“……造成的”句式杂糅,可以把“而这些疫情产生的原因都是悲剧人物造成的”改为“而这些疫情的产生都是悲剧人物造成的”;
二是“追查”与“结果”搭配不当,把“结果”改为“结束”。
三、古代诗歌阅读
(22-23高三下·湖北武汉·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相关前情:窦天章问蔡婆,你六十开外的人了,家中有钱,为何嫁了老张又谋害他?蔡婆回答不曾许他。窦天章弄明原委后说,你那媳妇就不该招认药死公公了。窦娥鬼魂于是上前说明: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早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
注:第四折是全剧的结局,写窦天章考取功名后,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出使楚州。窦娥的魂魄托梦给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复查此案,为窦娥平反冤案。
6.下面对曲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酒]里,窦娥剖白自己屈招的原因,讲明曾经抱有“覆勘”幻想,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吏治。
B.[收江南]把俗谚的“有理无钱莫进来”改成“就中无个不冤哉”,将窦娥的陈情申诉升华到新的高度,加大了对元代黑暗现实的针砭力度。
C.[鸳鸯煞尾]中作者借窦娥之口表达了变革现实、改造吏治的愿望,并开出了疗救的药方:杀尽贪官污吏,与天子分忧,为万民除害。
D.[鸳鸯煞尾]和第三折中的[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都表现出窦娥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善良孝顺的高尚品格。
7.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请结合所选《窦娥冤》第四折节选的内容,简要分析“自然”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6.D 7.①曲词念白贴近生活,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表现在多用口语、俗语,不堆砌辞藻,明白如话。如“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中“每”“怎将咱”。
②曲词念白符合人物身份、个性,人物情感真实自然。如“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充分展示出窦娥作为儿媳孝顺婆婆的善良品性。
③曲词念白依据情境转换自如,如【鸳鸯煞尾】唱词中间,窦娥忽然记起一件事,就用念白嘱咐父亲收养蔡婆,之后又接着用唱词衔接。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元曲思想内容的能力。
D.【滚绣球】没有表现出窦娥的善良、孝顺。而是窦娥对天地的指责,她这样相信天地鬼神,结果天地鬼神好坏不分,是非颠倒,窦娥表示强烈的不满。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元曲艺术特色的能力。
“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曲词念白多用口语、俗语,不堆砌辞藻,贴近生活,质朴自然,通俗易懂。
“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窦娥在临时之时不忘惦念婆婆,充分展示出窦娥作为儿媳孝顺婆婆的善良品性,可见曲词念白符合人物身份、个性,人物情感真实自然。
【鸳鸯煞尾】唱词中间,用念白嘱咐父亲收养蔡婆,之后又接着用唱词衔接——(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曲词念白依据情境转换自如。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