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茶馆》分层作业(解析版)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50分钟
基础链接(22分)
(一)课内阅读(6分)
1.下列对《茶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话剧《茶馆》围绕裕泰茶馆这个舞台,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B.“大茶馆小社会”是作者的独特构思,茶馆聚会三教九流,每个人物都面目分明,他们合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画图。
C.第一幕以“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戏剧性冲突集中在主要人物身上,同时又将不同人物的戏剧片段巧妙连缀,深刻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
D.茶馆老板王利发明哲保身、八面玲珑、精明干练,但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茶馆》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B.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的末日来临的现实。
C.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来到茶馆的人都一团和气。
D.《茶馆》第一幕主要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16分)
茶馆(节选)/老舍
第二幕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盖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 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伺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 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三 就怎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 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 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有删改)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保留“莫谈国事”的纸条,既是要求顾客在茶馆里不要谈论国事,也表明老板王利发不关心时事,只想着经营好自己的茶馆的思想。
B.裕泰茶馆经过了停业改良,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愤愤不平,抱怨工资少而前后堂的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了茶馆的前景黯淡。
C.李三之所以发出“还留着我的小辫儿”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对社会的改良失去了信心。
D.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这句话既有对丈夫的恼怒,更有对事态发展的失望,也揭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
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淑芬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这些行为从侧面表现出她与时俱进的性格特点。
B.王淑芬正和李三布置茶馆要求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的开业充满信心。
C.“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用神态描写,写出茶馆老板生活不如意,老态龙钟的精神面貌。
D.文中的“远处隐隐有炮声”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相照应,交代了当时茶馆的生存环境,暗示了时代背景。
5.戏剧中的潜台词是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通俗的讲就是“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试分析“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的表达效果(4分)
6.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而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简要概述节选部分显现的矛盾冲突。(6分)
能力提升
现代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龙须沟(节选)
老舍
[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1949年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 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 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大妈 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
娘子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儿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他不是土匪头子吗?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碎几口,!呸!呸!偷我的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 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 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 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 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 民教馆①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 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
娘子 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 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 怎么?怎么?
娘子 怎么?怎么?
疯子 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 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 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 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 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 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 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 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 我碎他两口去!
二春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疯子(摇头)我不去!
娘子 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 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 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 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 (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穷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
狗子 (低声地)疯哥!疯哥!
疯子 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手,心里记着你;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
四嫂 (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狗子 (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
四嫂 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
狗子 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0了!
四嫂 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
狗子 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
四嫂 你也知道怕呀!
狗子 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坦白以后,学习几个月,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
四嫂 你看不起蹬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那个!
狗子 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
四嫂 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
狗子 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政府也大仁大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 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接人呢?
狗子 当初,那不是我接的他。
四嫂 不是你?是畜生?
狗子 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
四嫂 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
疯子 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
四嫂 那不太便宜了他?
疯子 狗子,你去吧!
四嫂 (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狗子 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
四嫂 你还不服气?
狗子 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们以后还要成为朋友吧,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
疯子 回来!你伸出手来,我看看!(看手)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吧!
[狗子下]
四嫂 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
疯子 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
(有删改)
【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
7.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娘子不再担心小偷、地痞偷抢,放心让二嘎子看摊子,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新秩序正在形成的社会现实。
B.听到程疯子说去不了民教馆,二春、娘子同时连问“怎么?怎么?”,写出了二人对程疯子的关切,也可看出邻里之间的和睦。
C.“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借四嫂上场的动作,写其勤劳直爽的特点,传达出她得知恶霸被抓的兴奋与向大家传递消息的急切。
D.“低声地”“笑嘻嘻地”“一揖”等舞台说明,交代了狗子向程疯子道歉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与诚意。
8.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构思巧妙,借未出场的恶霸黑旋风串联多个场景,推动剧情的发展,写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打黑除恶带来的新变化,从而突出了戏剧的主题。
B.剧中独白能多维度展现人物性格,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时代新变化的喜悦,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C.戏剧善用语言刻画人物,狗子上场时,程疯子说“谁?啊,是你!”,四嫂说“谁?噢!是你!”,一字之差,一标点之别,尽显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
D.剧中的台词极具个性与地方特色,如“抖漏”“碎在这儿”“加盐儿”“玩完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
9.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4分)
10.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称赞“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句台词“有斤两”,请谈谈你对这句台词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有人给戏剧下定义,说戏剧是“演员当着观众在舞台上表演一段精彩的人生”。我很喜欢这个定义,它经得起逐字(词)分析。让我们从最后一个词看起:“人生”,戏剧的内容,所用的材料来自人生。戏剧所表演的是人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人活下去变得怎样了。它演出人的荣辱,人的离合,人的成败,人的生死……戏剧取材人生和小说近似,但是比小说更严格入世。
许多人说过好莱坞的出品太商业化了,我们可以从这些“太商业化”的影片里去看观众的分量。观众有好奇心,因此影片有曲折的情节;观众有同情心,因此片中有受苦的弱者;观众有时幸灾乐祸,因此片中有残忍暴行;观众有时党同伐异,因此片中有群众对抗;观众好声色之娱,因此片中有华丽歌舞。在战争片里,将军多半庸愚,军曹多半忠勇,为什么?因为在观众席上做过将军的人毕竟是少数。以医院为背景的片子里往往批评医生,为什么?因为观众席上究竟做医生的人少,做过病人者居多。美国社会崇拜金钱,可是美国电影往往鄙薄富翁,美化穷人,因为制片人想过,一国之中有几个富翁?他们能买几张票?
(节选自王鼎钧《文学种子 剧本》)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戏剧所表演的是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历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12.请你借鉴文本第二段,从下面三个剧本中任选一个,结合剧本说说观众是如何影响该剧本写作的。要求:不少于两个要点。(6分)
①《窦娥冤》②《茶馆》③《哈姆莱特》
高考链接(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茶馆》中,很多人物的语言表面看似滑稽可笑,但是在笑声逝去之后,留给读者的是更多的沉思与愤恨。例如,常四爷见(①)在茶馆“抖威风”,鄙弃他恃强凌弱,只可窝里斗狠,他却不要脸面地说:“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这是何等的“威风”啊,在面对自己毫无寸铁的同胞时,把土匪流氓“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常四爷看到(②)在炫耀自己又细又纯的“白面”、地道英国造的鼻烟壶时,悲叹大清国的真金白银涌流国外,而他却无比自豪,“咱大清国有的是 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再如,(③)所言,“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诙谐的语言透露出百姓的颠沛流离与命在旦夕,而他却利用百姓祸难大发横财。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抒发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
1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写人物姓名,正确的项是( )(3分)
A.①马五爷 ②二德子③刘麻子
B.①二德子②刘麻子③唐铁嘴
C.①二德子②马五爷③刘麻子
D.①马五爷②刘麻子③唐铁嘴
1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威风”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了。
B.在莎莉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凯勒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和“世界美食之都”的美称。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修改。(4分)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C.“以‘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戏剧性冲突集中在主要人物身上”错,《茶馆》打破了“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将不同人物的一个个戏剧片段巧妙地连缀起来。第一幕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
C.“对来到茶馆的人都一团和气”错误,他是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故选C。
3.A 4.B 5.①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越改越差的意思。
②运用反复修辞,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读者在会心的微笑中能体会出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6.①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
②新思潮(王淑芬时行的圆髻)与旧思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
③王淑芬和王利发在聘用新人上的冲突。
④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生存冲突。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也表明老板王利发不关心时事,只想着经营好自己的茶馆的思想”说法错误。王利发是关心时事的,如他对城外的战争就非常敏感,但他不希望别人在他的茶馆里谈论国事而影响他的生意。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获得新生充满了信心”分析错误。这些动作描写,主要是表现此时没有顾客光临,他们的无事可做及对茶馆前景的不自信。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良”与“凉”语音相同,使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良”是“好”的意思,而“凉”则是“差”的意思,李三借用谐音让两者产生联系,产生对比,强调如今社会状况越改越坏,讽刺中透着幽默,而后面一个“冰凉”更是突出了幽默的效果。“改良”既指茶馆的改良,也暗指当时社会政治上的改良,因此是意义双关。李三的这句话是对自己老板王利发不给自己涨工资的抱怨,同时作者也通过李三这个小人物之口说出了当时大多数人们的处境和心境:政治上的改良没有让普通民众的生活环境更好,反而越来越差。
同时,“良”“凉”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手法,体现的是李三对于王利发的埋怨之深,暗示了茶馆最终的命运,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不会通过改良而得到改善的真实状况。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而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而本篇选文作为一部非常优秀的剧作也是包含着多重矛盾冲突的。
先说小的冲突,从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可以感觉到,李三对多年不给自己涨工资充满抱怨,这样就表现出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
而在聘用新人上,王利发夫妇也有着矛盾冲突,王淑芬认为应该添人,“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而王利发则是认为“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反对添人。
再说大的冲突,从出场的王淑芬的打扮“梳时行的圆髻”和李三的打扮“还带着小辫儿”,都凸显着巨大的差异,而王淑芬劝李三剪掉小辫儿,李三还认为不一定哪天皇帝还会回来,坚持留着小辫儿。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
而最大的冲突则是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生存冲突。小人物们为了生存不断的想着新方法,即所谓的“改良”。但不管他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大时代对他们的巨大影响,城外军阀们的战争就几乎让王利发苦心积虑的改良毁于一旦。
7.D 8.B 9.①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②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③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的冲突;④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 10.①饱含程疯子对狗子过去打自己的谴责;②表示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③蕴含程疯子对狗子改过自新的劝勉;④表现程疯子性格的转变与做人的理念;⑤彰显在新社会做新人的主题。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错,根据原文“我已经受管制”“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可知狗子是在赵大爷的管制下前来赔礼道歉的,并非改造自己的自觉性。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错,根据原文“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可知程疯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可以抬头做人,人民政府打黑除恶,他的内心是喜悦的,对生活燃起希望,并没有表现出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原文“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我可是去不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通过二春、娘子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括出“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
原文“疯子,你也来”“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摇头)我不去”“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通过娘子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括出“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
原文“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通过四嫂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括出“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的冲突”;
原文“我可是去不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通过程疯子的语言描写,可概括出“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能力。
联系上文,过去狗子曾经打过程疯子,在赵大爷管制下来赔不是,四嫂鼓动程疯子去打狗子而他不打,程疯子叫狗子伸出手,说“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言外之意,大家都是人,本应地位平等,但过去恶霸横行,狗子仗势歁人,老实人受尽了欺负,表达了程疯子对其恶行的谴责;
现在政府人民政府打黑除恶,恶霸倒台,狗子在管制下重新做人,联系下文“这我就放心了”,表达了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并表达对他改过自新的劝勉;
联系上文“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程疯子在过去受屈含冤,新中国成立后民教馆请他去教人唱一段,他抬头做人,有了做人的尊严,他对狗子道歉的接受,表现了他的善良宽容,也表明他性格的转变;
联系上文“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狗子的手过去是用来打人的,现在用来作活儿,突出了在新中国做人的主题。
11.①原句提出了人“活着”的三个层面,并概括了生命的几种经历,相较于改句中“生活与生命历程”的笼统说法,更具体可感。②原句中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强调了剧本与人生的关系;短句的运用,使语言更富节奏感。 12.《窦娥冤》:观众多为底层民众,处于受压迫受侮辱的境地,因此剧本让窦娥的三桩誓愿借助神明之力来实现;观众追求公平正义,因此剧本设置了由窦天章为女儿洗刷兔屈的情节……
《茶馆》:剧本的受众多为北京人,因此语言京味浓郁;观众有同情心,所以剧本中安排了康六、康顺子这一对受苦的父女……
《哈姆莱特》:观众有好奇心,因此将哈姆莱特设计为“延宕”的性格,拖延他的复仇进程,让情节更曲折;西方观众多有骑士情结,因此安排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以决斗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内容上,原句“人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人活下去变得怎样了”用了三个分句表现人“活着”的三个层面,用“人的荣辱,人的离合,人的成败,人的生死……”概括了生命的几种经历,使对人“活着”的状态的理解更加具体可感。改句用“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历程”概括表达,过于笼统,不如原句具体。
形式上,原句“人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人活下去变得怎样了”“人的荣辱,人的离合,人的成败,人的生死……”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使剧本与人生的关系得到强化;同时运用短句,句式简短灵活,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改句使用一个长句表达,缺少原句的整齐美和韵律感。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分析运用的能力。
首先看文本第二段,从“观众有好奇心,因此影片有曲折的情节”“观众有同情心,因此片中有受苦的弱者”“观众有时幸灾乐祸,因此片中有残忍暴行”“观众有时党同伐异,因此片中有群众对抗”“观众好声色之娱,因此片中有华丽歌舞”等角度强调影片里观众的分量。
再分析所选剧本的内容和观众的特点:
《窦娥冤》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张驴儿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可见,反映的是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观众多为底层民众。
《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剧本的受众多为北京人。
《哈姆莱特》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莱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莱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考生作答时借鉴以上角度分析即可。
13.B 14.C 15.《茶馆》凭借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显示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或,老舍凭借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篇人物形象的掌握能力。
二德子是老舍先生三幕话剧《茶馆》第一幕中的人物,他是第三幕中小二德子的父亲。是一个在善扑营当差的打手,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茶馆》中对他的评价是“狐假虎威,小小恶霸。本领家传,软欺怕硬”。
刘麻子,这是一个地痞无赖,说媒拉纤、拐卖人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唐铁嘴,首先他是个城市无产者,总体形象是个有一定知识的小市民,低等的市井人物。 他号称“唐铁嘴”,是个用相面、看手相、算命为业的江湖骗子。他为人油滑、投机钻营、见缝插针。他一见富人就挤过去巴结,由于贫穷,也难得穿件好衣裳,形象邋遢,贼眉鼠眼。骗吃骗喝,厚颜无耻。喝了王利发多少茶,都是吃白食,欠账不还,要么强词夺理来狡辩,要么转移话题来开溜。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既非大奸大恶,但也对社会没有作用,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成的社会渣滓。 他的身上集中了地痞流氓的共性:坑蒙拐骗、投机钻营、为非作歹、自甘堕落。 他对自己的吸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恬不知耻地向别人炫耀为“福气”。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引号“威风”属于反语,具有讽刺效果。
A.引用;
B.特殊含义;
C.反语、讽刺;
D.特定称谓。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抒发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语病有以下病症:“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结构混乱表达不明确,可以通过调整语序纠正错误;主谓不搭配,“美学”不能搭配“抒发”;“抒发……个性”存在动宾不搭配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茶馆》分层作业(原卷版)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50分钟
基础链接(22分)
(一)课内阅读(6分)
1.下列对《茶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话剧《茶馆》围绕裕泰茶馆这个舞台,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B.“大茶馆小社会”是作者的独特构思,茶馆聚会三教九流,每个人物都面目分明,他们合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画图。
C.第一幕以“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戏剧性冲突集中在主要人物身上,同时又将不同人物的戏剧片段巧妙连缀,深刻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
D.茶馆老板王利发明哲保身、八面玲珑、精明干练,但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茶馆》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B.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的末日来临的现实。
C.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来到茶馆的人都一团和气。
D.《茶馆》第一幕主要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16分)
茶馆(节选)/老舍
第二幕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盖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 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伺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 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三 就怎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 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 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有删改)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保留“莫谈国事”的纸条,既是要求顾客在茶馆里不要谈论国事,也表明老板王利发不关心时事,只想着经营好自己的茶馆的思想。
B.裕泰茶馆经过了停业改良,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愤愤不平,抱怨工资少而前后堂的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了茶馆的前景黯淡。
C.李三之所以发出“还留着我的小辫儿”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对社会的改良失去了信心。
D.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这句话既有对丈夫的恼怒,更有对事态发展的失望,也揭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
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淑芬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这些行为从侧面表现出她与时俱进的性格特点。
B.王淑芬正和李三布置茶馆要求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的开业充满信心。
C.“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用神态描写,写出茶馆老板生活不如意,老态龙钟的精神面貌。
D.文中的“远处隐隐有炮声”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相照应,交代了当时茶馆的生存环境,暗示了时代背景。
5.戏剧中的潜台词是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通俗的讲就是“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试分析“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的表达效果(4分)
6.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而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简要概述节选部分显现的矛盾冲突。(6分)
能力提升
现代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龙须沟(节选)
老舍
[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1949年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 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 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大妈 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
娘子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儿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他不是土匪头子吗?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碎几口,!呸!呸!偷我的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 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 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 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 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 民教馆①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 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
娘子 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 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 怎么?怎么?
娘子 怎么?怎么?
疯子 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 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 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 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 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 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 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 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 我碎他两口去!
二春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疯子(摇头)我不去!
娘子 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 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 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 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 (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穷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
狗子 (低声地)疯哥!疯哥!
疯子 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手,心里记着你;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
四嫂 (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狗子 (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
四嫂 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
狗子 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0了!
四嫂 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
狗子 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
四嫂 你也知道怕呀!
狗子 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坦白以后,学习几个月,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
四嫂 你看不起蹬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那个!
狗子 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
四嫂 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
狗子 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政府也大仁大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 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接人呢?
狗子 当初,那不是我接的他。
四嫂 不是你?是畜生?
狗子 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
四嫂 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
疯子 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
四嫂 那不太便宜了他?
疯子 狗子,你去吧!
四嫂 (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狗子 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
四嫂 你还不服气?
狗子 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们以后还要成为朋友吧,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
疯子 回来!你伸出手来,我看看!(看手)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吧!
[狗子下]
四嫂 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
疯子 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
(有删改)
【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
7.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娘子不再担心小偷、地痞偷抢,放心让二嘎子看摊子,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新秩序正在形成的社会现实。
B.听到程疯子说去不了民教馆,二春、娘子同时连问“怎么?怎么?”,写出了二人对程疯子的关切,也可看出邻里之间的和睦。
C.“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借四嫂上场的动作,写其勤劳直爽的特点,传达出她得知恶霸被抓的兴奋与向大家传递消息的急切。
D.“低声地”“笑嘻嘻地”“一揖”等舞台说明,交代了狗子向程疯子道歉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与诚意。
8.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构思巧妙,借未出场的恶霸黑旋风串联多个场景,推动剧情的发展,写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打黑除恶带来的新变化,从而突出了戏剧的主题。
B.剧中独白能多维度展现人物性格,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时代新变化的喜悦,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C.戏剧善用语言刻画人物,狗子上场时,程疯子说“谁?啊,是你!”,四嫂说“谁?噢!是你!”,一字之差,一标点之别,尽显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
D.剧中的台词极具个性与地方特色,如“抖漏”“碎在这儿”“加盐儿”“玩完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
9.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4分)
10.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称赞“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句台词“有斤两”,请谈谈你对这句台词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有人给戏剧下定义,说戏剧是“演员当着观众在舞台上表演一段精彩的人生”。我很喜欢这个定义,它经得起逐字(词)分析。让我们从最后一个词看起:“人生”,戏剧的内容,所用的材料来自人生。戏剧所表演的是人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人活下去变得怎样了。它演出人的荣辱,人的离合,人的成败,人的生死……戏剧取材人生和小说近似,但是比小说更严格入世。
许多人说过好莱坞的出品太商业化了,我们可以从这些“太商业化”的影片里去看观众的分量。观众有好奇心,因此影片有曲折的情节;观众有同情心,因此片中有受苦的弱者;观众有时幸灾乐祸,因此片中有残忍暴行;观众有时党同伐异,因此片中有群众对抗;观众好声色之娱,因此片中有华丽歌舞。在战争片里,将军多半庸愚,军曹多半忠勇,为什么?因为在观众席上做过将军的人毕竟是少数。以医院为背景的片子里往往批评医生,为什么?因为观众席上究竟做医生的人少,做过病人者居多。美国社会崇拜金钱,可是美国电影往往鄙薄富翁,美化穷人,因为制片人想过,一国之中有几个富翁?他们能买几张票?
(节选自王鼎钧《文学种子 剧本》)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戏剧所表演的是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历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12.请你借鉴文本第二段,从下面三个剧本中任选一个,结合剧本说说观众是如何影响该剧本写作的。要求:不少于两个要点。(6分)
①《窦娥冤》②《茶馆》③《哈姆莱特》
高考链接(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茶馆》中,很多人物的语言表面看似滑稽可笑,但是在笑声逝去之后,留给读者的是更多的沉思与愤恨。例如,常四爷见(①)在茶馆“抖威风”,鄙弃他恃强凌弱,只可窝里斗狠,他却不要脸面地说:“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这是何等的“威风”啊,在面对自己毫无寸铁的同胞时,把土匪流氓“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常四爷看到(②)在炫耀自己又细又纯的“白面”、地道英国造的鼻烟壶时,悲叹大清国的真金白银涌流国外,而他却无比自豪,“咱大清国有的是 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再如,(③)所言,“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诙谐的语言透露出百姓的颠沛流离与命在旦夕,而他却利用百姓祸难大发横财。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抒发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
1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写人物姓名,正确的项是( )(3分)
A.①马五爷 ②二德子③刘麻子
B.①二德子②刘麻子③唐铁嘴
C.①二德子②马五爷③刘麻子
D.①马五爷②刘麻子③唐铁嘴
1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威风”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了。
B.在莎莉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凯勒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和“世界美食之都”的美称。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修改。(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