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项脊轩志》分层作业(解析版)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基础达标(必做)(21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眄庭柯以怡颜
C.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而刘夙婴疾病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3.下列语句的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鸡栖于厅 B.陈利兵而谁何
C.请其矢,盛以锦囊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下列对《项脊轩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五之夜”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也被称为“望”,例如“七月既望”,这是古人根据天上的月亮的圆缺来记时的方法,晦日指的是每月的第一天,而朔日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
B.许多古人的年龄名称都与头发有关。例如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束发”,类似的还有总角、垂髫、及笄、黄发等。
C.笏,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根据品级不同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用以指示和记录事项。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可见作者先祖官阶不低。
D.“吾妻来归”中的“归”指的是古代女子出嫁,古代将丈夫家视为女子的归宿,故称“归”。如《桃夭》中所言:“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二)、名篇名句默写(9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描写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 ”。
(2)《项脊轩志》中起到承上启下,使行文思路陡转的过渡句“ , , ”。
(3)《项脊轩志》中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的句子是“ , , ”。
能力提升(必做)(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古代,由于主要使用单音词,有限的音节被用来表达无限的事物,②这自然导致了语言中存在大量同音词的现象。③显然,这种情况对社会交际是不利的。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⑤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词汇向复音化方向发展。换言之,使用单个音节记录词汇容易产生同音词,而使用两个音节记录词汇则大大减少了同音的可能性。因此,从词汇的角度来看,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趋势就是复音化。古代汉语的单音词演变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代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词尾形成复音词,例如“虎”变为“老虎”,“鼠”变为“老鼠”;2.(a), 两者之间没有相同的词素,如“伐”变为“攻打”,“乖”变为“违背”,“川”变为“河流”;3.与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结合构成复音词,例如“友”变为“朋友”,“道”变为“道路”,“弃”变为“抛弃”。
在古代汉语中,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最初的组合实际上是临时性的,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这种临时组合既体现了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征,也反映了双音化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临时组合的同义词逐渐固化为固定的结构,一个新的复音词就此诞生。
6.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7.填空(6分)
(1)在(a)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在下图【甲】【乙】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三、链接高考(选做)(20分)
请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曾祖讳凤,中成化甲午乡试,选调兖州城武县知县。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昶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先祖于诸父有分,独退让处其薄。
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有光仕官既不遂,独幸以建储诏得推封,此亦可少慰人子之情于万一。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继妻王氏。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修谨。年十八来归,不失妇道。抚前子,爱甚己子。前子死,时哭之悲,病遂亟。其聪明慈爱,盖天性也。魏氏生时,有光方年少为诸生,及王氏,方乡举,家益贫。历岁岁北上辨装及下第之穷愁。有光之欢,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今蒙恩封赠,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恩诏乃许移封。今妻费氏,亦愿推让王氏,则泉壤之下,亦被稀世之旷典矣。
(节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材料二: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8.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然A实无考B独C先妻D家E谱F系G最明H远I有承传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言如出岫之云”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 卫风 氓》)两句中的“言”字含义不同。
B.“所以为终天之恨也”与“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出师表》)两句中的“恨”含义不同。
C.“而先人不及见矣”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并序》)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D.“及来归,甘澹薄”与“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有光家学深厚,家教严格,诗书传承,曾祖归凤在朝为官,父亲岫云德高望重,性格坦率,淡泊名利。
B.归有光的妻子魏氏,对舅舅和姑姑都极为孝顺敬重,闺门内外,全家上下,因她而其乐融融,却不幸早逝。
C.归有光的继妻王氏年少丧父,但母亲注重家教,本人天性慈爱,她处事谨慎,恪守礼法,对魏氏之子也甚是疼爱。
D.归有光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12.结合文本,概括归有光科考多次失败却依然能坚持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
例句中,“棹”,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桨划。句意:有时乘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A.“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句意:灰尘与泥土相混杂,雨水往下倾注。
B.“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句意:看着庭院里的树木使心情愉快。
C.“乳”,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养。句意: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D.“一”,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句意: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被动句,语意上的被动。句意: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星火急。句意: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B.被动句,语意上的被动。句意:项脊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C.判断句,判断标志:……也。句意: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
D.常式句。句意: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鸡于厅栖”。句意:鸡在厅堂里栖息。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何谁”,“何”,通假字,同”呵”,呵问。句意: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锦囊盛”。句意: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囊装着。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方其以组系燕父子”。句意: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错误,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则是每月的第一天。
B.正确。
C.正确。
D.正确。句意:我的妻子嫁给我。/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故选A。
5.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斑驳、珊、枇杷、已、亭。
②“导致……的缘故”句式杂糅,删去“的缘故”,或改“势必导致”为“是”。 ④“攻克”用词不当,修改为“解决”。
(1)a.古代单音词为不同的复音词所替代;
(2)【甲】妻:妻子;妪:老妪(“妪每谓余曰”句);影:影子 【乙】寻:寻找;隔:阻隔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结构混乱,“势必导致……的缘故”句式杂糅,改为“势必导致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或“是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的缘故”。
④搭配不当,“攻克……矛盾”动宾不搭配,修改为“为解决这个矛盾”或“为攻克这个难关”。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此处相关句子与前后文1.和3.共同说明“古代汉语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有三种情况”,参考第1和第3点内容以及第2点后面的例子“如‘伐’变成‘攻打’,‘乖’变成‘违背’,‘川’变成‘河流’”或参考表格第二行a处后的例子,“愍”变成“怜惜”,可以推断空处内容为:古代单音词为不同的复音词所替代;
(2)结合“古代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词尾变成复音词, 如‘虎’变成‘老虎’,‘鼠’变成‘老鼠’”可知【甲】处可填“妻”字,加上词尾“子”就是“妻子”,也可填“妪”,加上词头就是“老妪”;“影”加上词尾就是“影子”。注意此处要求填“名词”。此题需要考生熟练背诵《项脊轩志》。
【乙】处可以参考文中“与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如‘友’变成‘朋友’,‘道’变成‘道路’,‘弃’变成‘抛弃’”,举《蜀相》中的动词,如:映:映照;寻:寻找;隔:阻隔。此题需要考生熟练背诵《蜀相》。
8.BEH 9.B 10.B 11.(1)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我(归有光)的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
(2)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 13.①肩负重振家族的希望的重任;②家人的理解与信任;③妻子贤惠并给予了他巨大支持。
【导语】归有光的两篇作品,都突出了其怀旧与感恩的情感。《震川先生集》展现了家族的传承与家教的重要性,描写了先人的德行与家庭的和睦,同时也表达了对先人未能享受自己功名的惋惜之情。《项脊轩志》则通过对项脊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个人记忆中的家庭温情与对祖母、母亲等亲人的思念。两篇文章都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反映了归有光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缅怀。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实在无从考证,唯独是先妻家,家谱明晰,传承甚远。
“然实无考”,“然”表转折,“无考”做谓语,承前省略主语,句子结构完整,故B处可断;
“先妻家”是后文“谱系最明”“远有承传”的共同主语,在“先妻家”后断开,表示强调。故E处断开。
“谱系最明远”中,“谱系”指的是“先妻家家谱”,“明远”是谓语,语意完整。故H处断开。
故选BEH。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言”,说。/助词,无实义。句意:说的是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满足了你的心愿,你就对我粗暴无礼了。
B. 错误。“恨”,都是遗憾的意思。句意:这是我一辈子到死的遗憾啊!/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C. 正确。“见”,看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句意:而父亲却不能得见。/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
D.正确。“归”,均为女子出嫁。句意: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对舅舅和姑姑都极为孝顺敬重”错误。“舅”“姑”应解释为“公公”“婆婆”。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中的能力。
(1)“归宁”,回娘家;“以”,因为;“尝”,曾经;“以为”,认为。
(2)“迨”,等到;“诸父”,伯父、叔父们;“异爨”,分家;“往往”,到处。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
①结合“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可知,归有光家很久没有人在科举中取得功名,归有光是家族的一缕阳光,所以可知原因有归有光肩负重振家族的希望的重任;
②结合“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可知,告诉归有光大丈夫应当自立,不惧目前的窘境;祖母拿着象笏谆谆叮嘱,所以原因还有归有光有家人的理解与信任;
③结合“先妻魏氏‘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分可知,妻子贤惠并给予了他巨大支持,这也是归有光坚持科考的重要原因。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我的父亲名讳为正,归氏为吴中大姓。曾祖名讳为凤,考中了成化年间甲午的乡试,被选调至兖州城武县做知县。祖父名讳为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的孙婿。夏昶因为文章学问而成为当时的名臣。诗书的传统因此而传承下去。祖父家教尤严,父亲早年入县学读书,屡次考试都未考中,然而我归有光后出有名,等到他乡试中举,父亲方才舍弃。在与伯、叔们分了家的时候,唯独退让选择了轻薄的部分。
祖父年高衰老,父亲与伯父,年龄也超过七十了,侍奉在侧,每天欣喜的样子,好似年少时候的小孩,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闭门读书,自己也很高兴,都以为读书有所得。父亲性情坦率,未曾与人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有香山洛社的风气。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称其别号岫云,说的是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毫无心机。岁壬戌,我八次科考,都没有中,父亲在这一年去世,年七十有八。又三年,我才考中,而父亲却不能得见,令人悲叹!我被困于久试,祖父虽高年而待之,父亲却不能等到。等到父亲刚刚去世,我才考中进士,(父亲)竟然没有得到我一天的官俸供养,这是我一辈子到死的遗憾啊!我通过科考做官不顺利,却很幸运地因为建储诏而得以推封,这也可以稍稍表达我作为人子的悲伤之情。
我去世的妻子魏氏,是光禄寺典簿魏庠的女儿,太常卿谥号恭简公魏校的侄女。恭简公是当时著名的儒者,有学问的人称呼他为庄渠先生。亡妻年少时生长在富贵之家,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事事亲自劳作。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我的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等到妻子生病了,她的母亲派人每天来探望,才叹气感慨,认为大女儿(魏氏)为什么平日自己不说,不知道他们已经贫困到这种地步了。(妻子)曾经对有光说:“我每天观察你,大概与当今世人不同,大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何必担忧眼前的贫困。”(妻子)侍奉公公和继母极为敬重孝顺,家里家外,大辈小辈,没有不满意的。世人都认为她如此贤良淑德,不应该早早去世。她生了一个儿子,非常漂亮聪明,但是也早逝了。只存活了一个女儿。天道无常竟然如此不可琢磨!
我的继妻王氏。吴中的王氏,多认为自己是太原之后,然而实在无从考证,唯独是先妻家家谱明晰,传承甚远。王氏小时丧父,她的母亲教育得十分谨慎,恪守礼法。十八岁出嫁,没有失了妇道。抚育我之前所生之子,超过了自己的孩子。前子夭折之时,哭得十分悲伤,病也因此而急迫了。聪明慈爱,是她的天性。魏氏在世之时,我刚刚成为诸生,等到王氏来到,我刚刚中举,家里也越发贫穷。经历了一年又一年北上科考和落第的穷苦。我的人生在世,最令我得意和高兴的是有两位贤妻,这也就是佛家所谓随意眷属的意思吧。如今蒙受恩典,获得封赠,按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诏书也允许改封。如今妻费氏,也愿意把封赠让给王氏,她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受到世上少有的恩典了。
文本二: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读书,长期以来却没有成就功名,而这个孩子的成功,却是可以盼到的!”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
例句中,“棹”,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桨划。句意:有时乘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A.“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句意:灰尘与泥土相混杂,雨水往下倾注。
B.“怡”,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句意:看着庭院里的树木使心情愉快。
C.“乳”,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养。句意: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D.“一”,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句意: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被动句,语意上的被动。句意: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星火急。句意: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B.被动句,语意上的被动。句意:项脊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C.判断句,判断标志:……也。句意: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
D.常式句。句意: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鸡于厅栖”。句意:鸡在厅堂里栖息。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何谁”,“何”,通假字,同”呵”,呵问。句意: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锦囊盛”。句意: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囊装着。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方其以组系燕父子”。句意: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错误,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则是每月的第一天。
B.正确。
C.正确。
D.正确。句意:我的妻子嫁给我。/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故选A。
5.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斑驳、珊、枇杷、已、亭。
6.②“导致……的缘故”句式杂糅,删去“的缘故”,或改“势必导致”为“是”。 ④“攻克”用词不当,修改为“解决”。 8.(1)a.古代单音词为不同的复音词所替代;
(2)【甲】妻:妻子;妪:老妪(“妪每谓余曰”句);影:影子 【乙】寻:寻找;隔:阻隔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结构混乱,“势必导致……的缘故”句式杂糅,改为“势必导致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或“是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的缘故”。
④搭配不当,“攻克……矛盾”动宾不搭配,修改为“为解决这个矛盾”或“为攻克这个难关”。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此处相关句子与前后文1.和3.共同说明“古代汉语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有三种情况”,参考第1和第3点内容以及第2点后面的例子“如‘伐’变成‘攻打’,‘乖’变成‘违背’,‘川’变成‘河流’”或参考表格第二行a处后的例子,“愍”变成“怜惜”,可以推断空处内容为:古代单音词为不同的复音词所替代;
(2)结合“古代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词尾变成复音词, 如‘虎’变成‘老虎’,‘鼠’变成‘老鼠’”可知【甲】处可填“妻”字,加上词尾“子”就是“妻子”,也可填“妪”,加上词头就是“老妪”;“影”加上词尾就是“影子”。注意此处要求填“名词”。此题需要考生熟练背诵《项脊轩志》。
【乙】处可以参考文中“与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如‘友’变成‘朋友’,‘道’变成‘道路’,‘弃’变成‘抛弃’”,举《蜀相》中的动词,如:映:映照;寻:寻找;隔:阻隔。此题需要考生熟练背诵《蜀相》。
7.BEH 10.B 11.B 12.(1)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我(归有光)的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
(2)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 13.①肩负重振家族的希望的重任;②家人的理解与信任;③妻子贤惠并给予了他巨大支持。
【导语】归有光的两篇作品,都突出了其怀旧与感恩的情感。《震川先生集》展现了家族的传承与家教的重要性,描写了先人的德行与家庭的和睦,同时也表达了对先人未能享受自己功名的惋惜之情。《项脊轩志》则通过对项脊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个人记忆中的家庭温情与对祖母、母亲等亲人的思念。两篇文章都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反映了归有光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缅怀。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实在无从考证,唯独是先妻家,家谱明晰,传承甚远。
“然实无考”,“然”表转折,“无考”做谓语,承前省略主语,句子结构完整,故B处可断;
“先妻家”是后文“谱系最明”“远有承传”的共同主语,在“先妻家”后断开,表示强调。故E处断开。
“谱系最明远”中,“谱系”指的是“先妻家家谱”,“明远”是谓语,语意完整。故H处断开。
故选BEH。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言”,说。/助词,无实义。句意:说的是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满足了你的心愿,你就对我粗暴无礼了。
B. 错误。“恨”,都是遗憾的意思。句意:这是我一辈子到死的遗憾啊!/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C. 正确。“见”,看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句意:而父亲却不能得见。/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
D.正确。“归”,均为女子出嫁。句意: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对舅舅和姑姑都极为孝顺敬重”错误。“舅”“姑”应解释为“公公”“婆婆”。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中的能力。
(1)“归宁”,回娘家;“以”,因为;“尝”,曾经;“以为”,认为。
(2)“迨”,等到;“诸父”,伯父、叔父们;“异爨”,分家;“往往”,到处。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
①结合“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可知,归有光家很久没有人在科举中取得功名,归有光是家族的一缕阳光,所以可知原因有归有光肩负重振家族的希望的重任;
②结合“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可知,告诉归有光大丈夫应当自立,不惧目前的窘境;祖母拿着象笏谆谆叮嘱,所以原因还有归有光有家人的理解与信任;
③结合“先妻魏氏‘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分可知,妻子贤惠并给予了他巨大支持,这也是归有光坚持科考的重要原因。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我的父亲名讳为正,归氏为吴中大姓。曾祖名讳为凤,考中了成化年间甲午的乡试,被选调至兖州城武县做知县。祖父名讳为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的孙婿。夏昶因为文章学问而成为当时的名臣。诗书的传统因此而传承下去。祖父家教尤严,父亲早年入县学读书,屡次考试都未考中,然而我归有光后出有名,等到他乡试中举,父亲方才舍弃。在与伯、叔们分了家的时候,唯独退让选择了轻薄的部分。
祖父年高衰老,父亲与伯父,年龄也超过七十了,侍奉在侧,每天欣喜的样子,好似年少时候的小孩,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闭门读书,自己也很高兴,都以为读书有所得。父亲性情坦率,未曾与人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有香山洛社的风气。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称其别号岫云,说的是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毫无心机。岁壬戌,我八次科考,都没有中,父亲在这一年去世,年七十有八。又三年,我才考中,而父亲却不能得见,令人悲叹!我被困于久试,祖父虽高年而待之,父亲却不能等到。等到父亲刚刚去世,我才考中进士,(父亲)竟然没有得到我一天的官俸供养,这是我一辈子到死的遗憾啊!我通过科考做官不顺利,却很幸运地因为建储诏而得以推封,这也可以稍稍表达我作为人子的悲伤之情。
我去世的妻子魏氏,是光禄寺典簿魏庠的女儿,太常卿谥号恭简公魏校的侄女。恭简公是当时著名的儒者,有学问的人称呼他为庄渠先生。亡妻年少时生长在富贵之家,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事事亲自劳作。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我的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等到妻子生病了,她的母亲派人每天来探望,才叹气感慨,认为大女儿(魏氏)为什么平日自己不说,不知道他们已经贫困到这种地步了。(妻子)曾经对有光说:“我每天观察你,大概与当今世人不同,大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何必担忧眼前的贫困。”(妻子)侍奉公公和继母极为敬重孝顺,家里家外,大辈小辈,没有不满意的。世人都认为她如此贤良淑德,不应该早早去世。她生了一个儿子,非常漂亮聪明,但是也早逝了。只存活了一个女儿。天道无常竟然如此不可琢磨!
我的继妻王氏。吴中的王氏,多认为自己是太原之后,然而实在无从考证,唯独是先妻家家谱明晰,传承甚远。王氏小时丧父,她的母亲教育得十分谨慎,恪守礼法。十八岁出嫁,没有失了妇道。抚育我之前所生之子,超过了自己的孩子。前子夭折之时,哭得十分悲伤,病也因此而急迫了。聪明慈爱,是她的天性。魏氏在世之时,我刚刚成为诸生,等到王氏来到,我刚刚中举,家里也越发贫穷。经历了一年又一年北上科考和落第的穷苦。我的人生在世,最令我得意和高兴的是有两位贤妻,这也就是佛家所谓随意眷属的意思吧。如今蒙受恩典,获得封赠,按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诏书也允许改封。如今妻费氏,也愿意把封赠让给王氏,她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受到世上少有的恩典了。
文本二: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读书,长期以来却没有成就功名,而这个孩子的成功,却是可以盼到的!”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项脊轩志》分层作业(解析版)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基础达标(必做)(21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眄庭柯以怡颜
C.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而刘夙婴疾病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3.下列语句的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鸡栖于厅 B.陈利兵而谁何
C.请其矢,盛以锦囊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下列对《项脊轩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五之夜”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也被称为“望”,例如“七月既望”,这是古人根据天上的月亮的圆缺来记时的方法,晦日指的是每月的第一天,而朔日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
B.许多古人的年龄名称都与头发有关。例如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束发”,类似的还有总角、垂髫、及笄、黄发等。
C.笏,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根据品级不同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用以指示和记录事项。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可见作者先祖官阶不低。
D.“吾妻来归”中的“归”指的是古代女子出嫁,古代将丈夫家视为女子的归宿,故称“归”。如《桃夭》中所言:“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二)、名篇名句默写(9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描写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 ”。
(2)《项脊轩志》中起到承上启下,使行文思路陡转的过渡句“ , , ”。
(3)《项脊轩志》中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的句子是“ , , ”。
能力提升(必做)(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古代,由于主要使用单音词,有限的音节被用来表达无限的事物,②这自然导致了语言中存在大量同音词的现象。③显然,这种情况对社会交际是不利的。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⑤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词汇向复音化方向发展。换言之,使用单个音节记录词汇容易产生同音词,而使用两个音节记录词汇则大大减少了同音的可能性。因此,从词汇的角度来看,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趋势就是复音化。古代汉语的单音词演变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代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词尾形成复音词,例如“虎”变为“老虎”,“鼠”变为“老鼠”;2.(a), 两者之间没有相同的词素,如“伐”变为“攻打”,“乖”变为“违背”,“川”变为“河流”;3.与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结合构成复音词,例如“友”变为“朋友”,“道”变为“道路”,“弃”变为“抛弃”。
在古代汉语中,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最初的组合实际上是临时性的,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这种临时组合既体现了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征,也反映了双音化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临时组合的同义词逐渐固化为固定的结构,一个新的复音词就此诞生。
6.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7.填空(6分)
(1)在(a)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在下图【甲】【乙】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三、链接高考(选做)(20分)
请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曾祖讳凤,中成化甲午乡试,选调兖州城武县知县。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昶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先祖于诸父有分,独退让处其薄。
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有光仕官既不遂,独幸以建储诏得推封,此亦可少慰人子之情于万一。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继妻王氏。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修谨。年十八来归,不失妇道。抚前子,爱甚己子。前子死,时哭之悲,病遂亟。其聪明慈爱,盖天性也。魏氏生时,有光方年少为诸生,及王氏,方乡举,家益贫。历岁岁北上辨装及下第之穷愁。有光之欢,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今蒙恩封赠,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恩诏乃许移封。今妻费氏,亦愿推让王氏,则泉壤之下,亦被稀世之旷典矣。
(节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材料二: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8.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然A实无考B独C先妻D家E谱F系G最明H远I有承传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言如出岫之云”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 卫风 氓》)两句中的“言”字含义不同。
B.“所以为终天之恨也”与“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出师表》)两句中的“恨”含义不同。
C.“而先人不及见矣”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并序》)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D.“及来归,甘澹薄”与“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有光家学深厚,家教严格,诗书传承,曾祖归凤在朝为官,父亲岫云德高望重,性格坦率,淡泊名利。
B.归有光的妻子魏氏,对舅舅和姑姑都极为孝顺敬重,闺门内外,全家上下,因她而其乐融融,却不幸早逝。
C.归有光的继妻王氏年少丧父,但母亲注重家教,本人天性慈爱,她处事谨慎,恪守礼法,对魏氏之子也甚是疼爱。
D.归有光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12.结合文本,概括归有光科考多次失败却依然能坚持的原因。(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