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蜀道难》教学设计
——人生蜀道中进与退的抉择
教学目标
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了解李白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过情境创设、诵读品味、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学习诗歌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品味诗歌语言风格。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教学重难点
1.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学习诗歌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品味诗歌语言风格。
2.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丛林探险、登山徒步是现在年轻人热衷的休闲活动,神秘莫测的“蜀道”可谓是此项活动的最佳选择,但《蜀道难》一文却常让人对蜀道望而却步,现在要学校要组建一支“蜀道探险队”,对蜀道进行探险之旅,请结合《蜀道难》完成探险前的项目分析,探讨李白笔下的蜀道为何让人生畏。
二、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研读《蜀道难》为探险做准备
发布“蜀道探险队”招募令,请学生自愿分成若干小组,组成“蜀道探险队”,第一项任务便是研读《蜀道难》,梳理其中的文言现象,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以便进一步的研究。
1.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2.一词多义
(1)危:
A.危乎高哉:高
B.危如累卵:危险
C.正襟危坐:端正的
D.国危矣:危险
E.上屋骑危:屋脊
(2)去:
A.连峰去天不盈尺:距离
B.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C.为汉家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D.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
E.逝将去女:离开,离去
F.去死肌:除掉,去掉
G.大势已去:失去
H.汝可去:前去,到去
(3)坐:
A.以手抚膺坐长叹:徒,空
B.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C.何坐:犯罪,牵连治罪
D.满坐宾客:通“座”,座位
(4)绝:
A.可以横绝峨眉巅:越,渡
B.猿则百叫不绝:停止,消失
C.佛印绝类弥勒:很,非常
D.秦伏兵绝其后:截断/断绝
E.绝秦赵之欢:隔绝,阻隔
3.古今异义
(1)危乎高哉(古义:高 今义:危险)
(2)但见悲鸟号古木(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 但是)
(3)尔来四万八千岁(古义:那,这指开国之初 今义:你,如此)
(4)连峰去天不盈尺(古义:相隔 今义:到)
(5)地崩山摧壮士死(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4.词类活用
(1)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2)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名词作动词,冲击;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3)西当太白有鸟道(西: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6)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8)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9)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形容词作名词,雄鸟;雌鸟)
5.文言句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宾结构后置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省略句
学习任务二:制作“探险报告”
在翻译的基础上,继续深挖蜀道令人生畏的原因,以组成的“蜀道探险队”为单位形成自己的“探险报告” 。
第一段:开辟难——山之高
噫吁嚱,危乎高哉!
高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史无前例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壮士牺牲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神仙、灵物难越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极险极高
第二段:攀越难——道之险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氛围恐怖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地势险峻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易守难攻
第三段:安居难——人之恶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形势危急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写作目的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三:解决探险疑点
1.《蜀道难》的探险报告中,除了自然条件严峻艰难之外,李白还特意在结尾处说到了安居难的问题劝诫友人早早离开,但了了几字的确留下了太多的疑点,请化身为李白,为我们解释为何会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感慨?
地方割据隐患:唐朝时,蜀地战略位置重要,易成为地方势力割据的据点。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蜀地也出现了一些拥兵自重的势力,他们之间时常发生冲突战乱,过往行人可能会被卷入其中。
治安状况不佳:蜀道沿线一些偏远地区,官府管控薄弱,山贼土匪众多,他们常出没于险要地段,抢劫过往商旅行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2.探险中,一味冲锋未必是好事,适时进退才是最佳选择,蜀道探险队中有队员提出《蜀道难》一文中包含了李白的关于“进与退”的人生智慧,你怎么看?
(1)从仕途追求角度看
进:李白素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能像古代贤才一样,得到君主赏识,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蜀道难》中对蜀道艰难险阻的描绘,可看作是他对追求仕途过程中所遇困难的隐喻,但即便知道前路艰难,他仍有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了他想要“进”的决心。
退:诗中劝友人“不如早还家”,也可理解为李白在面对仕途艰难时产生的一种退缩、犹豫的心态。他意识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可能会遭遇重重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陷入危险境地,此时便流露出一种想要放弃、回归安稳生活的念头,是为“退”。
(2)从人生态度角度看
进:李白以豪放浪漫的笔触极力渲染蜀道之难,展现出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这种面对艰难险阻毫不畏惧,敢于挑战的态度,体现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反映出他想要突破困境、超越自我,去追求更广阔人生境界的愿望。
退:诗中所营造的那种险峻、阴森的氛围,以及对危险的反复强调,也暗示了李白对人生困境的一种敬畏。当意识到某些困难可能难以逾越时,他又会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不强行抗争的态度,选择暂时“退”守,以保全自身,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学习任务四:我是小李白
通过以上活动,很多同学在探险之余也深深的爱上了李白的文字,现在请队员们化身为小李白,与我们进行分享交流本诗的语言风格。
1.词语运用之奇
其一,通过数量词描写蜀道开凿之难和山路之崎岖。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四万八千岁”极言蜀国开国之久远,反衬蜀道开凿之艰难,把读者对蜀道开凿时间之久、过程之长的联想无限夸大。
“百步九折萦岩峦”一句,“百”和“九”突出山道之曲折,凸显了蜀道的陡峭和崎岖。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的“一”和“万”则形成一种极端的数量对比,不仅说明剑门关易守难攻,也侧面说明蜀道极为狭窄难走,强调空间上的陡峭感。
其二,通过动词呈现蜀道的雄奇艰险。
用“横绝、崩、催、钩连”等动词写出了蜀地山川雄伟绵延之美,体现了蜀道连山的神工鬼力、崎岖壮美。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对蜀道的观察由外部转入内部,一系列动词写出蜀地旅人的紧张、惊叹。
2.浪漫想象之奇
其一,引入神话传说,打破时空束缚。
诗歌开篇直抵蜀道开凿的时间源头,通过蚕丛、鱼凫和“五丁开山”等传说,将读者的思绪引到远古时代,想象蜀地人民自古以来开凿蜀道的艰难历程,感受蜀道建成给人带来的喜悦。
其二,运用夸张手法营造浪漫场景。
一是数量的夸张,主要是用数量词来放大事物某一方面的特质,表达诗人的感叹,这一点在本文第一部分有所阐释。
二是多用自然意象渲染氛围。如通过太白山、峨眉山、连峰、绝壁、瀑布、剑阁山等宏大的自然意象营造壮观奇绝的场景,通过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古松等烘托悲凉、清幽的环境等。生动、夸张的意象,使《蜀道难》的意境更加丰富,充分体现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三、课后作业
请以《蜀道难》为基础,结合自身经历思考: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以“人生蜀道”为题,写一篇400字的感悟。
四、板书设计
《蜀道难》
开辟难——山之高
攀越难——道之险
安居难——人之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