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1.通过生活实例总结归纳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3.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力
人举起杠铃
人用了力
杠铃受到了力
人拉弓
人用了力弓受到了力
(一)力的定义
地球吸引月球
地球用了力
月球受到了力
推土机推土
推土机施加力
土受到了力
力
1.在产生力的现象中涉及几个物体?
2.描述一个力需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哪三个方面?
探究新知
人
人
推土机
地球
举
拉
推
吸引
杠铃
弓
土
月球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作用
探究新知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F。
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提”“压”“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探究新知
生活中常见的力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探究新知
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相互接触?请你桌上的实验器材验证。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探究新知
注意:
①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②力的作用与物体是否接触无关。
在水平面上,两个篮球刚好接触,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
因为两个篮球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所以两个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力用符号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一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拿起一瓶水,手对水瓶的力大约是5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二)力的大小
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发现了光的色散。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
艾萨克·牛顿爵士 (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艾萨克·牛顿 物理学家
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活动:
(1)捏橡皮泥;
(2)压气球;
(3)拉弹簧;
形状改变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探究点二 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新知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探究新知
因杯子对桌面有压力的作用,所以桌面会发生微小的形变,只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
把杯子放在桌面上,桌面会发生形变吗?
探究新知
《慢镜头下的形变》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探究新知
①一个小球静止在桌面上,当一个磁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③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铁,观察小铁球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小铁球
磁铁
实验
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正前方)放一个磁铁,观察小球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由静止变为运动
运动速度加快
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探究新知
(a)把静止的球踢出去
(c)香蕉球
运动方向
发生了改变
(b)守门员扑住球
静止
运动
运动
静止
运动快慢
发生了改变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探究新知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上面的实验表明: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结论
若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探究新知
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跟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叫做“同步”卫星。
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
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尽管运动的快慢不变,但是运动的方向在改变。
探究新知
机场的传送带在传送物体时,传送带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
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因为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方向都没有发生改变。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用不同的力压气球、拉弹簧。
2.用大小相同的力压弹簧和拉弹簧。
3.一位同学将手臂水平前伸,另一位同学分别对手臂的A、B、C三个不同部位施力,看哪种情况比较容易推动手臂。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探究新知
力的示意图
①线段的起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②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③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④标出力的符号、大小和单位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个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1.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到绳的拉力的示意图。
2.用80N的力水平向右推桌子,用力的示意图将这个力表示出来。
探究新知
探究点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1:用手拍桌子,体验感受。
活动2:两只手分别拉弹簧,体验感受。
活动3:两名穿轮滑鞋的同学用手互推,观察两人受力后的变化。
探究新知
施力物体
作用力
受力物体
反作用力
A物体
B物体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探究新知
地面
撑杆
燃气
水
地面
水
力的相互性的应用
思考:图中人或物体前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拓展:相互作用的特点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探究新知
拓展:相互作用的特点
探究新知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发生、同时消失的,不分先后。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课堂小结(共24张PPT)
第1节 力
第七章 力
基础题
知识清单
中档题
素养题
一、力
1.定义:力是 的作用。
2.符号:力用符号 表示。
3.单位: ,简称 ,符号是 。
[注意]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知识清单
物体对物体
F
牛顿
牛
N
形变
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 、方向、 。
[注意] 每个力都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要素中只要改变其中任意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 表示力,在
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在同一幅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 。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大小
作用点
带箭头的线段
受力
方向
作用点
越长
相互
深度理解
1.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1)“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说明没有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
作用。
(2)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成对出现,成对消失”。
(4)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两种情况: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一直在变。
(5)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的变化包括: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
3.每个力都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中只要改变其中任意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
4.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典例分析】
[例]贵州“村超”凭借着全民参与的激情与活力火爆全国,足球运动越来越受欢迎,下列关于足球运动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脚踢足球时,脚对球有作用力,球对脚没有作用力
B.用头顶球时,头感觉很痛,说明球对头的力比头对球的力大
C.运动员用力踢球时,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D.只要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大小相同的力,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C
基础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B
2.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如图所示是比赛的情景,队员拿着船桨用力向后划水,只见龙舟向前直冲,使龙舟向前直冲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水 B.船桨
C.队员的手 D.都不正确
A
3.下列四幅图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甲图:跳水运动员将跳板压弯
B.乙图:在力的作用下小铁球做曲线运动
C.丙图: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物体做圆周运动
D.丁图:运动员用头顶球后,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A
4.“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 )
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
B
5.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D
6.用手捏橡皮泥,松手后看到橡皮泥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用手接住迎面飞来的篮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7.中国空间站2022年全面建成,于2023年 10月 26日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当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
绳,这是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用力拉绳子,身体就会靠近轨道舱,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的。
形状
运动状态
相互
8.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顺时针可将螺母拧紧,沿逆时针可将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若用大小相同的力在A点与B点拧,在A点容易拧紧(或松)一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若用力太小则拧不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方向
作用点
大小
中档题
C
10.(教材图片改编)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提起水桶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C
11.(多选)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如图所示为某次书法课上小明同学练习书法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笔杆力度不同,笔尖形变程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B.用力握笔时发现笔杆形状没有变化,说明笔杆未发生形变
C.写字时,笔尖变弯,说明力使笔发生了形变
D.用力握笔时,手给笔一个力,笔也会给手一个力
ACD
12.(2024枣庄)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 6月 2日着陆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 (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 。
13.(2024贵阳南明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大象和小猴子一起玩耍的场
景,当大象踩下跷跷板的右边时,左边的小猴子受到力的作用被弹飞起来,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它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猴子的
发生改变。
前方
燃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跷跷板
运动状态
14.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悬挂灯笼的习俗,请在图中画出灯笼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15.(课后T5改编)如图所示,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艘小船前进时,自己的小船会同时后退,这是为什么 请你利用有关力学知识进行说明。
答案: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前面的小船,改变了前面小船的运动状态,使前面的船前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前面的船同时给后面的船向后的作用力,使后面的船向后退。
16.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做了一个实验,主要的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规格相同的钩码。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通过 (选填“钩码的数量”或“钢片的弯曲程度”)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此实验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比较甲、丁两图,可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钢片的弯曲程度
转换法
形状
方向
大小
(4)比较乙、丙两图,小明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该结论可靠吗
答: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 .
。
(5)该实验中用到的另一种物理研究方法是 。
不可靠
力的作用点和
大小都不同
控制变量法
素养题
17.在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上,由八年级二班和八年级三班两个班决出冠军和亚军,最终,八年级三班同学赢得了这场比赛。绳子质量忽略不计,关于两个班同学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八年级二班的拉力大于八年级三班的拉力
B.八年级二班的拉力等于八年级三班的拉力
C.八年级二班的拉力小于八年级三班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力
第1节《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总结归纳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3.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学习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
【学习难点】
建立力的概念、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
1.力是物体对______的作用.力用字母______表示.
2.力的产生,至少存在______个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产生不了力.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存在力.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
3.力的国际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科学家______而命名的.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______.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5.把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
6.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______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7.力的作用是______.生活中的现象:游泳、划船、撑杆跳等.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力
1.力的概念
(1)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人推车:______对______施加了力.
②马拉车:______对______施加了力.
③手拉弹簧:______对______施加了力.
④手提箱子:______对______施加了力.
⑤压路机压路:______对______施加了力.
⑥运动员举杠铃:______对______施加了力.
(2)分析归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压、举、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______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______物体.所以:
①力是______对______的作用.
②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______个物体,单独一个物体______产生力的作用.
③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______产生力的作用.
自学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2.力的单位
(1)力的符号: ______.
(2)力的单位: ______,单位符号:______.
(3)常见力的大小:手托起两个较小鸡蛋的力约为______N;中学生对地的压力约为______N.
探究点二 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理学中,人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用力捏橡皮泥,观察到:橡皮泥的______发生了变化.
(2)用力拉伸和压缩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拉弹簧时,弹簧长度______,压缩弹簧时.弹簧长度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 (1)一个小铁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磁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2)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3)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的运动路径的一侧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运动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①静止的小铁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铁球由______变为______.
②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铁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______.
③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铁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改变______,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结论: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以及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______发生了改变.上面的实验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3.归纳: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探究点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①用不同的力压气球、拉弹簧.
现象:伸长的长度______,说明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②用大小相同的力压弹簧和拉弹簧.
现象:用大小相同的力压、拉弹簧,弹簧的形变______,说明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③一位同学将手臂水平前伸,另一位同学分别对手臂的A、B、C三个不同部位施力,看哪种情况比较容易推动手臂.(温馨提示:实验中要注意用力的大小,并保证操作安全.实施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加力的大小,直到能推动为止)
现象:当在______部位施力时比较容易推动手臂,这说明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④体验手作用在教室门不同位置关门,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现象:发现越靠近门轴推门越______,这说明力的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以上实验说明:力的______,______,______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1)用一根带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一个______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______或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______线段越长,有时还要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______和______标出力的大小.
画一画:有100N的力拉车,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2)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一定、二画、三标)
① 确定物体.
②画出力的______.(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③沿力的______画一条线段,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力,要用线段的______区分力的大小.
④在线段末端(不能出格)画上______表示力的方向.
⑤用规定的符号、单位写出力的______.
3.练习:
①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到绳的拉力的示意图.
②用80N的力水平向右推桌子,用力的示意图将这个力表示出来.
探究点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进行以下活动
活动1:用手拍桌子,体验感受.
活动2:两只手分别拉弹簧,体验感受.
活动3:两名穿轮滑鞋的同学用手互推,观察两人受力后的变化.
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二)练习:分别指出图中人或物体前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三)拓展: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相互作用力总是______发生、______消失的,不分先后.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物体上,作用在______直线上.
【当堂练习】
1.放风筝是中国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流行于中国各地,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放风筝时,风筝受到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线绳 B.地球 C.手 D.风筝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3.下列各种力的作用效果中,与其他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手用力捏气球,气球瘪了
B.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凹陷
C.手拉弓箭弦,弓箭变形了
D.落到地面的篮球,被弹开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运动员游泳比赛时时,要向后划水
B.100米跑比赛起步时,要向后方蹬起跑器
C.跳高比赛时,运动员要用力蹬地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5.如图所示,这是小明买的一款木糖醇,小明发现在瓶盖上凸出来的地方(A点)用力时很容易打开瓶盖,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有关;小明用力捏瓶子,发现瓶子变瘪了,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
6.如图所示,用力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同时脚感觉到痛,说明______.
7.在图中,小球受到的拉力为4 N.画出此拉力的示意图.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
.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物体 F 2.两 能 3.牛顿 牛 N 牛顿 1N 4.形变 运动状态
5.大小 方向 作用点 6.箭头 方向 作用点 7.相互的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力
1.(1)①人 车 推 ②马 车 拉 ③手 弹簧 拉 ④手 箱子 提
⑤压路机 路面 压 ⑥运动员 杠铃 举
(2)施力 受力 ①物体 物体 ②两 不会③不一定
2.(1)F (2)牛顿 N(3)1 500
探究点二 力的作用效果
1.(1)形状 (2)变长 变短 形状
2.①静止 运动 ②快 ③运动方向
结论: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3.形状 运动状态.
探究点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①不同 力的大小 ②不同 力的方向 ③C 力的作用点 ④费力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2.(1)箭头 箭头 起点 终点 大 数值 单位
如图所示
(2)①受力 ②作用点③方向 长短 ④箭头 ⑤大小
3.①如图所示
②如图所示
探究点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力 相互
(二)地面 撑杆 燃气 水 地面 水
(三)同时 同时 相等 相反 两个 同一
【当堂练习】
1.A 2.D 3.D 4.D 5.作用点 形状 6.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如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