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数的读写》教学设计
课题 数的读写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读数,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流利地、清晰地读出100以内的数。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数具体的实物——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编排层次,这样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渐提高抽象程度,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认识打基础。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使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表示的意义,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2.学习内容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数及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方面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读数、写数、拨数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读数、写数的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能正确读出、写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1)用小棒表示下面各数。(2)认一认。 2.导入新课师:你知道做这幅手工作品用了多少粒纽扣?师:数之前想一想,怎样摆放才能很容易数出来呢?师:你瞧,老师已经替大家摆好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1:每10粒纽扣摆成一行。学生2:把颜色相同的摆在一起。 通过复习旧知,既能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任务一:“27”和“33”的读写课件出示: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数数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请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准确。师:这些数怎样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的读写。板书课题:数的读写师:白色的扣子有二十七粒,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可以怎样表示数的结果?师:用小棒怎样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2捆7根小棒在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你能根据上面的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师演示写数: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7”。课件出示: 2 7师:这个数怎么读?师:正如大家这样,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七。课件出示:读作:二十七师:绿色的扣子有三十三粒,三十三又该怎样摆小棒?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33在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这个数怎样写呢?师:怎样读33呢?师: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同样的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同。 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回答:白色的扣子有二十七粒,绿色的扣子有三十三粒,黑色的扣子有四十粒。学生:二十七里面有2个十和7个一。学生:可以用小棒、计数器……学生:摆2捆和7根小棒。学生:2捆小棒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7根小棒表示7个一,在个位上拨7个珠子表示学生:学生:十位上有2个珠子,对着十位写“2”,个位上有7个珠子,就对着个位写“7”。学生:二十七。学生:三十三是3个十和3个一,摆3捆3根。学生:3捆小棒表示3个十,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3根小棒表示3个一,要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学生:先在十位上写3,再在个位上写3。学生:读作三十三。学生:两个“3”的意思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借助教材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数三种纽扣的数量,为后面的读数、写数提供数据,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操作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意识。通过说说33中的两个“3”的意思,激起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对比,明确“3”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不同,这样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的理解,初步感受“位值制”原则。
任务二:“40”的读写师:刚才大家数出黑色的扣子有四十粒,谁能说说这个数的组成?师:你能用小棒摆出这个数吗?拿出小棒摆一摆。展示:师:用计数器怎样表示?请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展示:师:为什么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拨?师:这个数怎么写?师:个位上的“0”不写,行吗?师:正如大家说的,写数时,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四十写作40。课件出示:师:注意,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那么这个数该怎么读?师:读数时,“40” 的十位上是“4”,表示四个十,所以读作“四十”,而40的个位上是“0”表示没有,个位上的“0”就不读。课件出示:读作: 四十师强调:读数时,有几个十就读作“几十”,个位上的“0”不读。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读写100 以内的数,你发现读书和写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了吗?师:是啊,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学生:四十是由4个十组成的。学生拿出小摆一摆,然后展示反馈:一捆10根,摆4捆。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四十,然后展示反馈: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学生:4捆小棒表示4个十,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学生: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写“0”。学生:不行,如果不写,就变成4了。学生:读作四十。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40,感受两种表示方法的共同性,然后再通过读数和写数,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其方法。
课堂练习 基础题:1.填一填,读一读。2.连一连。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提高题:3.看数画珠子。
拓展题:4.有一个两位数,它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6,这样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请写一写。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数的读写十位 个位 2 7 读作:二十七 3 3 读作:三十三 4 0 读作:四十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各数。2004年希腊奥运会中国获得三十二枚金牌。2023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四周年纪念日。2.连一连。选做题:1.写数,并读一读。2.开花。
【综合实践类作业】找找身边100以内的数,读一读,写一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 在“内容要求”中提出:“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十进制、位值制等概念相对抽象,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教材选取了丰富多样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纽扣、小棒、方木块、计数器等。这些素材不仅容易获取,还为学生构建抽象数概念搭建了桥梁,为培养数感提供了直观支撑。本单元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主要是认识100以内的数,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的读写、认识一百、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用语言表示两个数的大小,第二部分主要是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其中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最后在本单元末还安排了一节“综合实践”课——摆一摆,想一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三)学生认知情况
一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2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认识,能熟练地数、读、写20以内的数,也理解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些知识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但100以内数的范围更广、数目更大、内涵更丰富,对于学生来说,仍有较大的学习跨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在认识100以内的数时,需要借助大量直观、具体的事物,如小棒、计数器、小方块等学具来理解数的概念和组成。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上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学过程要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单元目标拟定
1.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通过比一比,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会用语言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结合数的认识,学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5.通过摆圆片活动,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方法。
2.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并会用语言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加减法。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2022年版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教材在编排上的特点:
1.教材先从数的认识开始,让学生通过数数、数的组成等活动,初步认识 100 以内的数;接着学习读数和写数,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然后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深化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最后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将数的认识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掌握 100 以内数的相关知识。
2.教材选取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在数的认识环节,通过数纽扣、数小棒、数方木块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教材在编排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知识基础,通过对比、迁移等方式,引导学生将20以内数的认识方法和经验应用到100以内数的学习中。
4.教材安排了“摆一摆,想一想”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用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探索圆片个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数的组成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3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数的组成 1
数的读写 1
认识一百 1
数的顺序 1
数的大小比较 1
用语言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
摆一摆,想一想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3.1《数数、数的组成》 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任务一:数小棒 → 任务二:数小方块 → 1.能数出小棒的根数,知道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数出小棒的根数,知道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3.2《数的读写》 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表示的意义,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 任务一:“27”和“33”的读写 → 任务二:“40”的读写 → 1.能用小棒、计数器表示“27”和“33”,并正确读出这两个数。 2.能用小棒、计数器表示“40”,并正确读出这个数。
3.3《认识一百》 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10 个十是一百,掌握用计数器表示100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认识新的数位——百位。 任务一:体会“10个十就是一百” → 任务二:认识数位 → 1.能通过数数,知道99添1是100,10个十就是一百。 2.能用计数器表示100,知道百位表示的意义。
3.4《数的顺序》 目标: 通过填写百数表,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任务一:制作百数表 → 任务二:找规律 → 1.能把百数表按规律填写完整。 2.能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找到百数表的规律。
3.5《数的大小比较》 目标: 能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100以内两个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任务一: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任务二: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 1.能借助小棒比较42和37的大小。 2.能借助计数器比较23和25的大小。
3.6《用语言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目标: 通过具体的比较,感知100以内的数,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任务一:比较四个数的大小 → 任务二:说一说 → 1.能在数线图上表示出87、31、25、99,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能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7《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目标: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任务一: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 任务二:知识迁移,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 1.能利用计数器和数的组成算出10+20和20+10的得数,掌握计算方法。 2.能用计数器、数的组成和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出30-20和30-10得结果,掌握计算方法。
3.8《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目标: 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任务一: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任务二:探究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 1.能利用计数器和数的组成算出30+2和2+30的得数。 2.能用计数器、数的组成和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出32-2和32-30的得数。
3.9《摆一摆,想一想》 目标: 通过摆圆片活动,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能熟练地说出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任务一: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 任务二:在操作中感受有序思考 → 任务三: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 1.能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2.能用3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3.能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找出规律,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