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10: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导入新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下面就让我们来再回睹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英雄杨利伟的精神。?
3.通过对比,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区别,掌握消息的写法?。重点:?
(1).分别概括两文所报道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消息的写法。
难点:
?两文在报道的侧重点以及写法上的不同,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区别。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你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吗?
谁是中国太空第一人?
背景信息: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本文是两篇新闻,其中一篇是关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过程的消息,一篇是关于飞天英雄杨利伟的人物通讯。积累:
怦怦直跳 pēnɡ 苍穹 qióng
色彩斑斓 bānlán 椭圆 tuǒ
目眩 xuàn 坚如磐石 pán
呛水 qiàng 烧灼 zhuó
夺眶而出kuànɡ 框架结构 kuànɡ
遨游太空áo 矫健jiǎo
矫揉造作jiǎo 中枢 shū 时间:
神五: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发射,16号凯旋
共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此图为神五准备发射“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精彩瞬间“神舟”五号顺利返回地球 什么是新闻?
1.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有动态新闻、综合公报新闻、评述新闻等。
2.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以及语言的叙述性和简洁性。
3.广义新闻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4.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
消息定义: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报道的一种新闻文体。因其是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消息。
6. 新闻必须具备新闻的要素:五W+H
即When(何时) 、 Where(何地) 、 Who(何人)、What(何事) 、Why(何故)、How(如何) 六个要素。 5.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心


翔——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王光荣《心随飞翔》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
中国北京航天城
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等组成
的阵容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正式实施“神五”点火发射,逃逸塔,船箭,
整流罩正常分离,帆板展开神五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航天员状态良好快速阅读《心随飞翔》,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导语:
??? 消息开头,简明扼要摆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
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是新闻事实中最主要的思想及
意义,以便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吸引读者读
完全篇。
?主体: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
分的报道和说明。
?结尾:主体后面的结束语。
新闻解读(主要抓导语、主体、结尾)结构分析
标题:心随飞翔
导语:
主体:
结尾:?????交代了时间、事件、意义及影响。 目击“神五”发射的全过程。
准备阶段—发射过程—天地对话美好的愿望。 本消息为我们介绍了“神五”航天飞行任务实施的经过及其深远的意义影响。思考:
找出本文的标题和导语,看看有什么特点? 心随飞翔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双行标题,“心随飞翔”是虚题,副题才是实题。
这一篇写“神五”起飞的时刻到“神五”步入预定轨道的25分钟的时间,分分秒秒中科技人员的密切合作和航天员的沉着镇定与技术娴熟让人难忘,这是从目击者角度写新闻事件,因而“心随飞翔”。 心随飞翔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正题:揭示了作者目击时的心情,表明了人们对神五的关 注及神五发射成功后人们的自豪、激动之情。
副题: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
一个将永远载入史册的时刻!
历史将在这里定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
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该导语有5句话,均独立成段,请做分析。导语: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
一个将永远载入史册的时刻!
历史将在这里定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
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一个将永远载入史册的时刻! 历史将在这里定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 短句,单句成行。表达强烈的感彩,饱含了作者对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一划时代成就的期盼与胜利的喜悦。满怀激情地简介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间及重大历史意义
从主体部分看,作者在指挥控制中心目击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发射准备过程
发射过程
地面与航天员的对话图片问题讨论1、这则新闻的写作顺序怎样?
示例:按照“神州”五号航天飞船发射升空的前后时间顺序来写。
2、文中人物对话有什么特点?对消息本身起到什么作用?
示例:文中人物对话都用短句,节奏短促而有力,增强了这则消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4、找到《心随飞翔》文中描写“神州五号” 飞行过程的段落,进行压缩,不超过70字
参考: 靠着巨型运载火箭飞入苍穹,逃逸塔和船箭正常分离;9时03分,整流罩正常分离;发射后约十分钟,船箭正常分离;稍顷,帆板展开, “神州”五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则消息中间穿插了几段环境描写,请问这几段环境描写有什么用处?示例:这几段环境描写都很形象逼真,丰富了这则消息的内容,并且舒缓了紧张庄严的气氛,字里行间也洋溢着一股民族自豪感。
《英雄潇洒走苍穹》
课题:“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导语:潇洒走苍穹的英雄1、阅读《英雄潇洒走苍穹》,本文是消息还是通讯?2、杨利伟能够出色地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文章突出表现他哪个品质?
  坚如磐石的意志通讯结构分析
标题:《英雄潇洒走苍穹》 
导语:
 
主体: 
结尾:
亮出采访对象。介绍杨利伟的训练情况,赞美他的坚强意志。
转椅训练、离心机训练
水上应急训练、自觉控制体重期待中国航天取得更大的成功。3、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他的坚如磐石的意志?转椅训练、
离心机训练
水上应急训练
自觉控制体重顽强训练战胜艰难、战胜自己坚如磐石的意志 文章通过杨利伟顽强的行动和铿锵的语言来表现他,还结合一些典型的事件,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展示人物形象。《英雄潇洒走苍穹》报道了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的光辉事迹,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顽强拼搏、刻苦训练、意志坚强、刚毅质朴的航天英雄形象。 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作为一位偶像,杨利伟具备了那些素养?从文中找出证据。
远大的志向。
奉献的精神。
顽强的意志。
艰苦的磨练。
杰出的才华。 4、比较阅读两篇课文,请找出这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小组探讨学习,联系上堂课有关消息与通讯的不同点的相关内容。) 【方法指导:可以从选材、报道对象、报道内容、报道时效性等方面考虑】1.写事件的消息1.写人物的通讯 2.报道较简要、概括2.报道详细而完整3、第二天就发表,时效性强3、20多天后才发表 从内容上看,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前者由于强调“快”和“短”,写作视角较为宏观,侧重报道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后者比较全面的报道杨利伟如何备战,在太空如何战胜困难的事迹,突出他作为新时代偶像的精神品质和崭新风貌。 4.两文的区别:课堂小结消息:通讯: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特点: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对事实作全方位多角度的 表现,内容详尽具体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新闻 5.课文中两则新闻显然已经是“旧闻”了,即使是今天的新闻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每则新闻有自己的新闻价值。
请以这课文为例,谈谈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讨论探究提示:文本内容+文体特征思路导向: 《心随飞翔》在“神五”发射的第二天就见报,快速、真实报道出来,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新闻的内容给人如亲眼目睹、身临其境的感觉,充满激情的语言,带给读者无比的自豪与兴奋,给读者极大的满足。
《英雄潇洒走苍穹》在“神五”发射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见报,让读者明白航天英雄的成功靠的是超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踏踏实实的精神。更让我们想到的是,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应具有想他那样的航天精神。体现了新闻的教导性和榜样性。拓展链接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个字)
最近,在安徽枞阳县汤沟镇出了一桩新鲜事,全镇有九成农民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镇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过去,许多农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他们逐渐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养成有文化、有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
?参考答案:安徽枞阳汤沟农民重智力投资,盖新房时建书房。 点拨新闻往往告诉人们什么地方(什么人等)
发生了什么事,且压缩后的句子常采用“主谓”式,
因此句子的主(即:“什么人或“什么地方”)
必须要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