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12课《长亭送别》 (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12课《长亭送别》 (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10: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导入新课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而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出离别的戏,感受别离戏剧的千种风情,也就是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生字词,了解元杂剧的基本常识,能够读懂全篇文章。??
2.体会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分析本文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3.通过分析莺莺形象,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重点:体会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难点:分析本文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雨霖铃(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李叔同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长亭长亭短亭是古时设在官道旁的供旅客休息的亭子,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即言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秋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酒【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耍孩儿】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泪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何物能载愁?秋长亭柳酒泪 离愁 别恨主题欣赏当他们送别时……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王维送别友人时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当李白送别孟浩然时
毕业
在那个也许并不美丽的日子
上帝将我与许多人握在手中
直到握的没有了距离
于是我们亲如兄弟
在三年的时光中共同成长
随着高考的水流翻滚
当水珠汇集在旋涡最深处——我们毕业了
仁慈的主却在这一瞬间随手一挥
我孤独地立在了风中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
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
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
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
娘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
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他的作品抒情性
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
展有很大的影响。 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其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
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
《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
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
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
《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
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
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 《西厢记》
1、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3、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
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
故事。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生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 ??
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 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去。 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 崔母逼官:两人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拷问红娘。红娘反责老夫人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如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但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考取功名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正音
筵席( ) 松了金钏( ) 笑靥如花( ) 栖息( ) 余荫( ) 蜗角虚名( )玉骢
( )迍迍( )揾泪( )挣揣( )谂知( )玉醅( )谨赓( )禾黍( )赴亭惜别长亭饯别残照离别离别愁思王实甫戏曲之美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曲词之美意境之美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
【端正好】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因景生情【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滚绣球1、恨归去得疾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3、此恨谁知
直抒胸臆由情及景为伊消得人憔悴
依恋惜别【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叠的泪。 [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
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
有何艺术效果?
排比,叠词。排比和叠
词的运用音韵和谐,回环流
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
术效果。 【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渲染莺莺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爱情
轻功利[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
②“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朝天子
  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厌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这支曲子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 【四边静】离别在即,莺莺口占一绝为张生送行,你如何理解那首诗?
这是试探,是反语,是“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的痛苦心理反应”,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才是她的心声。
那么莺莺为何有这样的担心?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任选其中的一首或几首曲词改写成现代诗
示例:【一煞】 残阳如血/ 敲打在他寂寞的心上/ 夕阳古道/ 淡烟笼罩/ 望不见远行的身影/只听见凄冷秋风的呜咽/似乎耳边还有玉骢马的呼唤/身无彩凤/只有让梦的翅膀/飞过那茫茫群山/伴你行走天涯
【叨叨令】你走后/ 我的心只有眼泪的滋润/胭脂无法遮盖我苍白的心境/花粉也无法修饰我憔悴的面庞/相思的魔术刀啊/解剖的/我鲜血淋漓/怕见落日/落日会带走你温暖的气息/慢慢长夜/只有你朦胧的影子/又盼明月/千里婵娟会诉说我们的相思 【一煞】【收尾】一骑绝尘去,山峦笼轻烟/转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见/道一声平安,道一声珍重,陪伴游子的是冷清清的斜阳/秋风掠过禾黍,飘来声声马嘶,马嘶声声叩击莺莺心田/劳燕分飞谁主使?离愁别恨苦难言/说什么功名仕途,只问何处归程/山程水泽情难忘,夕阳古道心相连/青山下,秋风里,离人泪,心自颠/那离愁呵,长如水,沉如铅/一辆车儿,如何载得起?如何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