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和平(hé) 分外(fèn) 妖娆(ráo) 轻柔(róu)
B. 成吉思汗(hàn) 今朝(zhāo) 俨然(yǎn) 茂密(mào)
C. 自称(chēng) 更衣(gēng) 单于(chán) 殉职(xùn)
D. 陌生(mò) 接洽(qià) 数风流人物(shǔ) 手帕(pà)
答案:B
解析:B项“han”有两种读音:①汗 [hàn] ( http: / / dict. / s wd=%E5%A1%9E&ab=12" \l "ivdnbjnt ) <名> ①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 ②姓氏;
② 汗 [hán] ( http: / / dict. / s wd=%E5%A1%9E&ab=12" \l "kjuwdpaz ) [史] (可汗的简称),“成吉思汗”一词应读hán 。
点评:考查多音字字音,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找出答案了。
2. 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 ) 顿失 tāo tāo( )
江山多 jiāo( ) 一代天 jiāo( )
答案:装 滔滔 娇 骄
解析:根据拼音写汉字,应注意书写规范,对同音字jiāo注意同音字字形辨析,避免出错。
点评:此题考查字形书写,从字音字义的理解掌握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准确辨析同音字字形。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冰封 莽莽 滔滔
B. 蜡象 晴日 素裹
C. 竞折腰 文采 风骚
D. 天娇 大雕 风流
答案:D
解析:D、“娇”应写作“骄”。
点评:考查同音字同音字字形辨析,此题从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的准确性,找出答案就不难了。
4.请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2)特别艳丽多姿。(3)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解析: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解释,需注意依托课本课下注释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记忆。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释义,汉语词汇中,有很多词容易望文生义,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要注意积累。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惟余莽莽 (只,无边无际的意思)
B. 原驰蜡象 (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C. 须晴日 (等到)
D. 稍逊风骚 (指风流倜傥)
答案:D
解析: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与屈原所作的《离骚》,用在此词中借指文采,才情,而不是指风流倜傥,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需辨析掌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避免混淆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一代天骄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D.银幕尽显风流人物,大爱铸就时代传奇——十八大献礼影片纵览。
答案:B
解析: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和“下雪的时候”矛盾。
点评:考查词语题,完成词语题时一定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弄清词语适用的对象。
7. 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感,如果用“/”表示节奏的停顿或舒缓,判断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D.数/风流人物
答案:B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欲与/天公/试比高”。此题应根据句子的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
点评:划分诗词的朗读节奏,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不要单独凭借语感,应二者相结合。
8.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注意:每项采用的修辞手法不只一种)。
⑴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⑵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
答案:⑴对偶、夸张 ⑵比喻、拟人
解析:正确辨析常用修辞方法,关键在于理解好不同修辞方法的概念和特点。
点评:考查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审清题目要求,把握好常用修辞方法的特点,此题填写准确性答案很简单了。
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答案:A
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 ( http: / / baike. / view / 5432.htm" \t "_blank )方式,故选A。
点评:考查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把握好对偶的特点,此题找到准确性答案很简单了。
10.仿照对偶例句,以物为话题,写出一个句子。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仿句:
答案:春回大地,花满枝头(类似的对偶即可)。
解析:句式套用仿写,一定要根据对偶的修辞格式要求来写,尤其明确仿写对象为物才能符合题目要求。
点评:考查句式的变换与仿写。把握好对偶句式的特点,做到字数相同,对象为物,灵活套用仿写则可。
11.下列对《沁园春·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B.“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字上。
C.描写群山、高原的两句话中诗人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方法。
D.本词上片在表达方式上是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沁园春·雪》的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寄托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故表达方式应为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点评: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应注意结合诗歌内容来理解。
12. 《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答案:D
解析:从词中的“略”、“稍”二词可看出,作者在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非凡业绩的前提下,又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故答案选D。 2·1
点评:感悟作者的情感倾向,要抓住词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13. 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答案:D
解析:此句中:“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点评:在对诗歌具体句子进行作用分析的时候,一要抓住句子的位置,二要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和感情倾向。
14.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起下文的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答案:选C。上阕写景、抒情,下阕抒情、议论。
解析:《沁园春·雪》的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寄托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故表达方式应为描写与抒情相结合。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故表达方式应为抒情,议论。
点评:考查诗歌表达方式的理解,应注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来理解辨析。
15. 填空
①选自________,是毛泽东主席于19 ( http: / / www.21cnjy.com )36年写的一首词。这首词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与“________”的豪情。
②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词有________,是曲调的名称。词有词牌,“沁园春”是________,“雪”是________。
答案:1.①《沁园春·雪》,借景抒情,评古颂今,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②词调,词牌,题目;
解析:考查作家作品的掌握,应在了解作者作品内容的前提下完成此题。涉及有关词的,要有意识地进行积累。
点评:此题考查作家作品,解答此题,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记忆。
16.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嬴政 刘彻 李世民 赵匡胤;简述看法(略)
解析:学生完成此题需积累相应的历史知识,并结合人物史实事迹表述个人看法,可选取较为熟悉的人物入手。
点评:此题考查历史人物,解答此题,要抓住较为熟悉的历史人物作为突破口表述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17.根据原文填空。
⑴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是:________,________。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词中写作者想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以“ , , ”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答案: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驰蜡象。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完成理解型默写,应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识记。
点评:考查理解型默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主题与作者的情感。
18. 补全下面写雪的诗句。
(1)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江雪》)
(2) ____________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千里黄云白日曛,__________________。(高适《别董大》)
答案:①独钓寒江雪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 ③胡天八月即飞雪 ④将登太行雪满山 ⑤北风吹雁雪纷纷
解析: 此题为拓展延伸题,由现代诗词拓展到古代诗词,归纳写雪的句子,完成此题需对名著名篇诗词有较好的识记积累。
点评:归纳写雪的古诗词,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把握诗歌的意象。
19.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
答:
答案: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2)【活动设计】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
④ 。
答案:示例一:诵风流人物诗文; 示例二:评风流人物功过;示例三:写风流人物英姿
(3)【人物推介】根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请你推介一个这样的人物,并简述理由。
风流人物:
理由:
答案:罗阳 他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成功后,不幸殉职。他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解析: (1)拟写标语,必须围绕班会主题来创作,字数、格式可仿照班会主题,内容则需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实际。(2)活动设计,可借助老师设计的示例,发散思维,但必须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且避免活动重复。(3)人物推荐,需明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即“当代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能符合标准的当代人物均可推介,结合人物具体事迹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与主题活动的设计能力,综合性强,实践性也强。
20.实践探究体验。
虽然历史的风云已经散去,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像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请结合《沁园春·雪》上片内容,为大家描述你想像中的画面。
答案:示例:他说:读“望长城内外”这一句时,可以想像得出,在长城的里里外外,到处是白茫茫一片;黄河的上上下下全都结了冰,这样一个银白的世界,显得特别壮观。
我说:我最喜欢的是“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读着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样妩媚动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自主鉴赏能力,完成此题应衔接示例进行仿写,需在结合诗词语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表述个人见解,做到语句表达通顺,符合诗词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此题主观性强,灵活性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见解表述,
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1.请你分别写出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侧重写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下阕侧重议论,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
解析: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理解概括,注意结合内容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并正确理解作者毛泽东的情感倾向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及概括能力
2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为全词主旨,是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热情歌颂,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胜过前人的自信。
解析:对此句话的理解,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指出只有当今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抒发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热情歌颂;结构上,这句话处于文章结尾的位置,是点睛之笔,即词的主旨句。
点评: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组织答案,较为容易入手。
23.请你仔细品味上阕,分析作者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写景生动形象,既做到了动静结合,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到了虚实结合。比如“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静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写眼前的雪景,是实写,“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解析:此题学生可先抓住题干的要求,结合词句分析思考诗歌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抓住代表性的关键语句,另外在对具体句子进行分析的时候,一是要抓住句子的内容,二是要体现表现手法。
点评:考查写景手法的运用,应注意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类型,结合内容进行辨析,理解准确,找出答案就较为简单。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4-25题。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4.“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
答案:山、林、江、舸、鹰、鱼。为下文抒情烘托了背景和气氛。
解析:完成此题,直接从词句中筛选出景物回答第一问即可;第二问由景物的特点分析对下文的抒情所起的烘托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及关键词语表达作用的把握,筛选景物容易,但考虑其在词中结构上的作用则需整体把握。
25.试比较这首词和《沁园春·雪》在结尾处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沁园春·长沙》以设问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沁园春·雪》通过对历代“英雄人物”的委婉批评,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也可以说是毛泽东。
解析: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故鉴赏诗词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需结合内容,知人论世,并且通过诗词中的意象,找准情感突破口。
点评: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可从两首词结尾的方式及词的内容、主旨这些角度入手,体会作者情感的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