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课《夜》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课《夜》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14: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课《夜》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给加粗字注音。
栖息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草茸茸___________ 欢嚷___________ 喧响___________
答案:qī|róng|rang|xuān
解析:本题考查形式为给常用字注音,结合平时的积累来拼读书写即可,但应注意书写规范。
点评: 此题考查常用字字音,这种题型重在考查学生认读与拼读的能力,学生应以依托课本为主,掌握3500字常用字字音,并了解有关注音的常识,扎实积累。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幽暗:___________
②沉浸:___________
答案:①昏暗不明。②泡在水中,多比喻沉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解析: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解释,需注意依托课本课下注释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记忆。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释义,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要注意积累。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自然_________在梦乡。
b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_______。
A. 沉寂 喧闹
B.沉静 热闹
C.沉浸 喧响
D.沉寂 吵闹
答案:C
解析:(1)沉寂:①非常寂静,听不见一丝声音②杳无音讯;沉静:指安静、寂静、没有一点动静,是用来形容景物以及人;沉浸: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 ( http: / / baike. / view / 118954.htm" \t "_blank )于某种事物。根据语境,应填入动词“沉浸”;(2)喧闹:喧哗热闹;热闹:①(景象)繁盛活跃②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喧响:发出喧闹的声音;吵闹:①大声争吵②扰乱,使不安静③(声音)杂乱;根据语境,应填入“喧响。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搭配),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4.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 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
②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 的地步。
③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事物的成长, 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 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也 B. 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也
C. 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却 D. 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却
答案:C
解析:①“遭受”是指“受到”的意思;“遭到”是指“遇到、碰到”的意思;根据句意应选择“遭到”;②“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的意思;“迫不及待”是指“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急迫地不能等待”的意思,根据句意应选择“刻不容缓”;③根据句意,应选择“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虽然……却”。
点评:词语的使用及搭配,要注意区分掌握容易混淆的义同义近的词语
5.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答案:B
解析:B选项搭配不当,应在“扣分”后加上“的方法”或“的措施”。
点评: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题一定要注意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再分析病因。
6.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B.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答案:A
解析:拟人的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A选项不符合。
点评:此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审清语句,把握好常用修辞方法的特点,此题填写准确性答案很简单了。
7. 下面对《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溢、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B.“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见溪水轻轻地歌唱。”这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C.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简单的重复,是可有可无的一节。
D.这首诗全篇描写的是眼前的实景,突出其静谧、美丽,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
答案:C
解析:C选项中“这是简单的重复,是可有可无的一节。”表述有误。其实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点评:感悟诗歌的特点,应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做出准确的理解。
8. 根据课文填空。
它争先________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________,/一旦唱得________了,/便舒适地________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答案:沉醉 消逝 疲劳 栖息
解析:完成此题,须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有较为熟悉的掌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识记,注意抓住关键词熟读成诵。
9.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
________(人名)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人名)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毛泽东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陈毅说过:“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王昌龄说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此题为拓展延伸题,给出格式,要求学生回顾旧知,默写出名人说过的的诗词名句,完成此题需对名著名篇诗词及其作者有较好的识记积累。
点评:此题关键要审清题目要求,应围绕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展开记忆搜索,填写正确。
10.《夜》一诗中,“溪水轻轻地歌唱”,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写一冬景。(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整个村庄。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感到更加沉寂。忽然,几只麻雀的叫声打破了冬夜的宁静,显得格外清脆。
解析:所谓“以动衬静”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因此仿写时要体现出对比,运用动态景来衬托静态景。
点评:本题其实是让学生在理解“以动衬静”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描绘冬景。仿写的关键是明确写作对象是“冬景”, 对“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有较好的把握。
二、文本提升
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梦乡”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梦乡”指睡熟时候的境界。这说明了“夜”已来临了。
解析:分析“梦乡”的意思,首先要理解其语境义,并反复诵读诗歌,将语境义与文意相结合,就能体会出其说明了什么。
点评:现代诗歌鉴赏中,推敲关键词语,应注意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领悟其表达作用。
(2)第1节诗是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夜”的静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河水、松林、夜莺、秧鸡。
解析:完成此题,需找出第1节诗中的所描绘的景物,并结合诗句筛选反映“夜”的“静谧”的景物即可。
点评:体会诗歌的意象,要结合具体语境,明确物象的基本特征。
(3)写出这首诗第一节押韵的韵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乡、响、嚷。
解析: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因此,写出此诗押韵的韵脚,找出诗句最后一个字有使用同一韵母的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押韵的韵脚的理解把握,通过反复诵读,找出答案不难。
(4)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写出了“夜”的“静谧,美丽”的特点。表达出诗人“恬静,美好”的心境。
解析:分析“夜”的特点,首先应反复诵读诗歌,抓住诗歌的意象,就能体会出其蕴含的有关“夜”的特点。再结合“夜”的特点领悟其蕴含的作者的心境。
点评:现代诗歌鉴赏中,感悟诗歌特点,应注意准确理解诗歌的意象,从而更好地领悟其表达作用。
(5)归纳这首小诗的题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着力描绘夜的静谧、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诗歌的内容、作者情感,重点从夜的静谧,美丽角度切入来作答。
点评:归纳诗歌主旨,应反复品读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笔下意象的特点,并思考其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与心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