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二)(第七章)
(4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树木 B.房屋 C.车厢的座椅 D.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
2.一个物体正常运动的速度约为5 m/s,该物体可能是 (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
3.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分别是5 m/s,36 km/h,450 cm/s,则它们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v丙>v乙>v甲 B.v甲>v乙>v丙
C.v甲>v丙>v乙 D.v乙>v甲>v丙
4.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5.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
6. (2024·淮安质检)如图甲所示,用手施加F1的力,使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如图乙所示,用手施加F2的力,使B物体压在天花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其中GA=GB=5 N,F1=F2=15 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图甲中,A对手的支持力为10 N
B.在图甲中,A受到的摩擦力为15 N
C.在图乙中,B对手的作用力为15 N
D.在图乙中,天花板对B物体的作用力为15 N
7.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看到车厢地板上的箱子在车子紧急刹车时向前滑了一段距离后停下。当时,他产生了四种想法,你认为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是 ( )
A.箱子有惯性,且惯性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所以,箱子会向前运动
B.箱子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而运动
C.箱子有惯性要向前运动,同时受到的向后的摩擦力改变了箱子的运动,箱子才停下来
D.箱子运动时有惯性,当车子刹车时,箱子惯性消失,所以箱子停下来了
8. (2024·兰州中考) 如图所示,小木块A与长木板B叠放在水平台面上,对长木板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当F=5 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小木块A保持静止,长木板B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对A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 N,方向水平向右
B.地面对B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 N,方向水平向左
C.当F=8 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
D.若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则地面对B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会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4年国际乒联世界杯在澳门落下帷幕。中国队选手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如图所示是中国队选手参加决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球拍击出后相对于乒乓球台是运动的
B.乒乓球离开球拍后继续运动是由于受惯性作用
C.发球时,乒乓球竖直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乒乓球接触球拍后被弹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0.小明沿水平方向推箱子前行如图甲所示,推力为F,箱子运动速度为v。推箱子过程中,其F-t和v-t的图线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0~3 s,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3 N
B.t=5 s时,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9 N
C.t=8 s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3~12 s,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6 N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1.著名的北盘江大桥在修建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起重机将一个重为3×103 N的建筑材料从地面匀速提升到桥面,在此过程中,吊绳对重物的拉力为 N,方向是 。
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图线,由图可知,两物体速度大小关系为v甲 (选填“<”“>”或“=”)v乙,8 s时甲在乙前方 m处。
13.一个质量为0.5 kg的篮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0.4 N,现将篮球竖直向上抛出,篮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所受的合力为 N。(g取10 N/kg)
14.停止蹬车后,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 ,自行车最后还是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 的作用。
15.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相邻两位置时间相等,由照片可知, 图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均选填“甲”或“乙”)
16.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球和弹性很好的轻质橡皮筋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与探究:让一系于橡皮筋一端的小球从某悬挂点O的正下方P点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整个下落过程中,橡皮筋所受弹力F与小球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球下落的速度v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该轻质橡皮筋每受到0.2 N的拉力就伸长1 cm,经测量小球从P点下落到a、b、c三点的距离分别为ha=0.4 m,hb=0.6 m,hc=0.9 m。(不计空气阻力)
(1)当橡皮筋的伸长量最大时,此时,小球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实验中所用小球的重力为 N。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7.图中的木块在水平面上沿图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18. (14分)小林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2)每次实验时,将同一小车从斜面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 。
(3)第三次实验中,小林发现小车直接冲出木板末端,在目前仅有的实验器材基础上,为完成整个实验探究,可采取的办法是 。
(4)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5)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6)如图乙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端最高点C时,如果小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19.(10分)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乙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 (选填“长”或“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
20.(10分)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如图甲所示,小明加完砝码已经静止的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这样的操作可以研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平衡力要 ”的条件。
(2)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判断出二力是否平衡的是 。
A.左右两边砝码的质量是否相等
B.左右两边砝码的重力是否相等
C.桌上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D.桌上小车是否处于静止的状态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5)通过实验小明得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他发现在很多实验中均用到了二力平衡的原理,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二力平衡原理进行实验的是 。
A.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B.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C.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D.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为了监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距离测速仪sOA=60 m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为0.4 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 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求:
(1)0.4 s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小轿车运动的路程sAB;
(3)小轿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单元综合检测(二)(第七章)
(4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C)
A.树木 B.房屋 C.车厢的座椅 D.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
2.一个物体正常运动的速度约为5 m/s,该物体可能是 (C)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
3.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分别是5 m/s,36 km/h,450 cm/s,则它们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
A.v丙>v乙>v甲 B.v甲>v乙>v丙
C.v甲>v丙>v乙 D.v乙>v甲>v丙
4.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5.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A)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
6. (2024·淮安质检)如图甲所示,用手施加F1的力,使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如图乙所示,用手施加F2的力,使B物体压在天花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其中GA=GB=5 N,F1=F2=15 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在图甲中,A对手的支持力为10 N
B.在图甲中,A受到的摩擦力为15 N
C.在图乙中,B对手的作用力为15 N
D.在图乙中,天花板对B物体的作用力为15 N
7.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看到车厢地板上的箱子在车子紧急刹车时向前滑了一段距离后停下。当时,他产生了四种想法,你认为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是 (C)
A.箱子有惯性,且惯性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所以,箱子会向前运动
B.箱子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而运动
C.箱子有惯性要向前运动,同时受到的向后的摩擦力改变了箱子的运动,箱子才停下来
D.箱子运动时有惯性,当车子刹车时,箱子惯性消失,所以箱子停下来了
8. (2024·兰州中考) 如图所示,小木块A与长木板B叠放在水平台面上,对长木板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当F=5 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小木块A保持静止,长木板B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B对A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 N,方向水平向右
B.地面对B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 N,方向水平向左
C.当F=8 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
D.若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则地面对B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会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4年国际乒联世界杯在澳门落下帷幕。中国队选手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如图所示是中国队选手参加决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乒乓球被球拍击出后相对于乒乓球台是运动的
B.乒乓球离开球拍后继续运动是由于受惯性作用
C.发球时,乒乓球竖直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乒乓球接触球拍后被弹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0.小明沿水平方向推箱子前行如图甲所示,推力为F,箱子运动速度为v。推箱子过程中,其F-t和v-t的图线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
A.0~3 s,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3 N
B.t=5 s时,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9 N
C.t=8 s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3~12 s,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6 N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1.著名的北盘江大桥在修建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起重机将一个重为3×103 N的建筑材料从地面匀速提升到桥面,在此过程中,吊绳对重物的拉力为 3×103 N,方向是 竖直向上 。
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图线,由图可知,两物体速度大小关系为v甲 > (选填“<”“>”或“=”)v乙,8 s时甲在乙前方 4 m处。
13.一个质量为0.5 kg的篮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0.4 N,现将篮球竖直向上抛出,篮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所受的合力为 5.4 N。(g取10 N/kg)
14.停止蹬车后,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 惯性 ,自行车最后还是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 阻力(或摩擦力) 的作用。
15.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相邻两位置时间相等,由照片可知, 甲 图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 图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均选填“甲”或“乙”)
16.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球和弹性很好的轻质橡皮筋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与探究:让一系于橡皮筋一端的小球从某悬挂点O的正下方P点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整个下落过程中,橡皮筋所受弹力F与小球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球下落的速度v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该轻质橡皮筋每受到0.2 N的拉力就伸长1 cm,经测量小球从P点下落到a、b、c三点的距离分别为ha=0.4 m,hb=0.6 m,hc=0.9 m。(不计空气阻力)
(1)当橡皮筋的伸长量最大时,此时,小球处于 非平衡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实验中所用小球的重力为 4 N。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7.图中的木块在水平面上沿图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18. (14分)小林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接触面粗糙程度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2)每次实验时,将同一小车从斜面的 同一 (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 速度 。
(3)第三次实验中,小林发现小车直接冲出木板末端,在目前仅有的实验器材基础上,为完成整个实验探究,可采取的办法是 降低小车从斜面自由下滑的高度 。
(4)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 (选填“快”或“慢”)。
(5)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6)如图乙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端最高点C时,如果小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静止 (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19.(10分)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乙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 (用公式表示)。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较小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 长 (选填“长”或“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0.15 m/s。
20.(10分)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如图甲所示,小明加完砝码已经静止的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这样的操作可以研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平衡力要 在同一直线上 ”的条件。
(2)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判断出二力是否平衡的是 D 。
A.左右两边砝码的质量是否相等
B.左右两边砝码的重力是否相等
C.桌上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D.桌上小车是否处于静止的状态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将小卡片一分为二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 。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5)通过实验小明得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他发现在很多实验中均用到了二力平衡的原理,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二力平衡原理进行实验的是 C 。
A.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B.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C.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D.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为了监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距离测速仪sOA=60 m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为0.4 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 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求:
(1)0.4 s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小轿车运动的路程sAB;
(3)小轿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解:(1)由v=可得,超声波在t=0.4 s内通过的距离:s=vt=340 m/s×0.4 s=136 m;
(2)小轿车运动的路程:s车=-60 m=8 m;
(3)小轿车行驶的速度:
v车===40 m/s=40×3.6 km/h=144 km/h,
因为144 km/h>80 km/h,所以小轿车在此路段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