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沪粤版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沪粤版 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5 20:25:31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公式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的,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的,速度越大
2.(多选)(2024·玉林期中)一列“复兴号”高速列车正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图中的四个图象能反映列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考点二 平均速度
3. (2024·玉林期中)如图所示,一架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正在平直的跑道上助跑起飞,在第1 s内通过了10 m,在第2 s内通过了20 m,在第3 s内通过了30 m,则这架飞机 ( )
A.在第1 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2 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2024·盐城质检改编)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剪取一段吸管,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水平拉直,两端固定。把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气球与吸管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是气球运动时每隔0.5 s的频闪照片,则气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设A、B间实际路程是1.5 m,则速度为 m/s。
5.
(跨学科实践)如图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
(1)其中“100”表示 。
(2)某司机用10分钟通过测速区间,并在区间测速的起点处和终点处都将车速降到80 km/h,通过计算判断司机是否违法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条件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不能少于多少分钟
易错点 混淆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
6.(2024·梧州期末)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 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 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 km/h,则她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是 h,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7.(2024·贵港期末)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
A. B. C. D.
 纠错: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全程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8.如图1所示是甲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是乙车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正确的是 ( )
A.0~5 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 s内乙车速度为2.0 m/s
C.5~6 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5~6 s内乙车静止
9.(多选)(2024·南宁期中改编)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 m/s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10. (2024·潮州期末)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部分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 ,当时间t=6 s时,两车相距 m。
(冲A+)
11.如图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s内通过的路程。从v-t图像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地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在120 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的距离为 m。
 【点思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在数值上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路程。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公式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的,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的,速度越大
2.(多选)(2024·玉林期中)一列“复兴号”高速列车正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图中的四个图象能反映列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B、C)
考点二 平均速度
3. (2024·玉林期中)如图所示,一架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正在平直的跑道上助跑起飞,在第1 s内通过了10 m,在第2 s内通过了20 m,在第3 s内通过了30 m,则这架飞机 (D)
A.在第1 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2 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2024·盐城质检改编)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剪取一段吸管,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水平拉直,两端固定。把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气球与吸管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是气球运动时每隔0.5 s的频闪照片,则气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做 变速直线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设A、B间实际路程是1.5 m,则速度为 0.75 m/s。
5.
(跨学科实践)如图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
(1)其中“100”表示 该路段的平均速度最高为100 km/h 。
(2)某司机用10分钟通过测速区间,并在区间测速的起点处和终点处都将车速降到80 km/h,通过计算判断司机是否违法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条件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不能少于多少分钟
解:(1)该路段的平均速度最高为100 km/h。
(2)用10分钟通过测速区间,平均速度为:v1===120 km/h>100 km/h,区间测速是通过计算车辆通过两个相邻测速监控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是否超速,而不是通过单个点的瞬时速度。因此在起点和终点处减速对区间的平均速度影响很小,因此该司机违法了。
(3)由图可知,该区间的长度为20 km,则根据v=可得,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不少于:t===0.2 h=12 min。
易错点 混淆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
6.(2024·梧州期末)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 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 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 km/h,则她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是 1.25 h,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8 km/h。
7.(2024·贵港期末)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B)
A. B. C. D.
 纠错: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全程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8.如图1所示是甲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是乙车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正确的是 (A)
A.0~5 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 s内乙车速度为2.0 m/s
C.5~6 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5~6 s内乙车静止
9.(多选)(2024·南宁期中改编)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B)
A.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 m/s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10. (2024·潮州期末)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部分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6 m/s;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 3∶2 ,当时间t=6 s时,两车相距 12 m。
(冲A+)
11.如图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2 s内通过的路程。从v-t图像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地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在120 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的距离为 80 m。
 【点思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在数值上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路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