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沪粤版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沪粤版 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5 20:34:52

文档简介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考点一 认识分子动理论
1.(2024·桂林期末)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
A.细雨绵绵    B.花香阵阵
C.雪花飘飘 D.炊烟袅袅
2.(2024·南宁一模)“柳州螺蛳粉”已成为广西美食名片,热腾腾的螺蛳粉味道四溢,这说明 (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3.(2023·贵港阶段练习)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扫地时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4.(2024·常德一模)运动可分为宏观运动和微观运动,分析两种运动的实质,判断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擦黑板时,粉笔灰随着板擦漫天飞舞,粉笔灰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B.水结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还是运动的
C.泡茶的水温度越高,茶香越浓,是因为分子扩散加快
D.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快
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下列现象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 )
A.铁块很难被压缩
B.堆在墙角的煤使墙变黑
C.铜管很难被拉长
D.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6.“端午节”期间,小明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粽子叶韧性很好不容易拉断,这可以说明物质分子之间存在 力;家里到处能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
7. “黄河故道芳菲天,大套梨花来相见!”如图所示,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 现象;梨树枝很难折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用手握住梨树枝不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考点二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8.(2023·南宁期末)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表示物质处于气态
B.乙图中的分子间作用力最大
C.气体分子间距比固体分子间距大
D.固体分子不运动,液体分子总是在运动
9.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 运动。
10.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改变 D.数目改变
11.(2023·南宁二模)如图所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当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内颜色逐渐变得均匀。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12.(多选)(2024·玉林期中)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三种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图甲分子构成的物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C.图乙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D.图丙分子间的距离小,所以很容易被压缩
13.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太空授课”精彩纷呈,航天员王亚平用一个圆形金属环把水制成了一个大水球,太空中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 ;接着她又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很快,整个水球就变蓝了,这是 现象。
14.(2024·南宁期中)2023年世界茉莉花大会吸引了广大市民前去游玩。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人们能闻到远处茉莉花散发的香味,这是 现象,这种现象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选填“加剧”或“减缓”)。
(冲A+)
15.(2024·南宁开学考试)如图是一组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相关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注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如图乙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属于 现象,此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3)如图丙,把一块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考点一 认识分子动理论
1.(2024·桂林期末)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B)
A.细雨绵绵    B.花香阵阵
C.雪花飘飘 D.炊烟袅袅
2.(2024·南宁一模)“柳州螺蛳粉”已成为广西美食名片,热腾腾的螺蛳粉味道四溢,这说明 (C)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3.(2023·贵港阶段练习)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C)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扫地时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4.(2024·常德一模)运动可分为宏观运动和微观运动,分析两种运动的实质,判断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擦黑板时,粉笔灰随着板擦漫天飞舞,粉笔灰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B.水结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还是运动的
C.泡茶的水温度越高,茶香越浓,是因为分子扩散加快
D.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快
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下列现象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C)
A.铁块很难被压缩
B.堆在墙角的煤使墙变黑
C.铜管很难被拉长
D.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6.“端午节”期间,小明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粽子叶韧性很好不容易拉断,这可以说明物质分子之间存在 引 力;家里到处能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 运动。
7. “黄河故道芳菲天,大套梨花来相见!”如图所示,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 扩散 现象;梨树枝很难折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 ,用手握住梨树枝不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斥力 。
考点二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8.(2023·南宁期末)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图表示物质处于气态
B.乙图中的分子间作用力最大
C.气体分子间距比固体分子间距大
D.固体分子不运动,液体分子总是在运动
9.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 运动。
10.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A)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改变 D.数目改变
11.(2023·南宁二模)如图所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当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内颜色逐渐变得均匀。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12.(多选)(2024·玉林期中)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D)
A.图中三种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图甲分子构成的物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C.图乙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D.图丙分子间的距离小,所以很容易被压缩
13.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太空授课”精彩纷呈,航天员王亚平用一个圆形金属环把水制成了一个大水球,太空中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 引力 ;接着她又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很快,整个水球就变蓝了,这是 扩散 现象。
14.(2024·南宁期中)2023年世界茉莉花大会吸引了广大市民前去游玩。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人们能闻到远处茉莉花散发的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这种现象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加剧 (选填“加剧”或“减缓”)。
(冲A+)
15.(2024·南宁开学考试)如图是一组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相关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注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
(2)如图乙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属于 扩散 现象,此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剧烈 (选填“剧烈”或“缓慢”);
(3)如图丙,把一块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引力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