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第1课
文明的产生
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了解各个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课文结构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文明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社会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艺术和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明(Civilization)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原始社会
渔猎采集
农耕畜牧
(一)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农业革命】
1、表现
农业 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中国(水稻、粟) 美洲(玉米) 南亚(芋头)
畜牧业 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2、影响
① 生产方式: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 社会分工: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一些人从社会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③ 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④ 居住方式: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大居住点发展为早期城市。
(二)文明的产生
(1)阶级出现
①阶级分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②阶级对立: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成为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2)国家的形成
①原因: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②形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3)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文明产生的过程
生产力
社会分工
生产率
提高
阶级矛盾
部落战争
记事
管理
前提
文明产生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文明的标志:阶级、国家、文字、城市
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北纬30°
中国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文明
1、地理分布:
(1)基本位于北纬30°附近
(2)多临近大河流域
2、原因:
(1)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
(2)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3、总体特点:独立发展,多元特征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条件:
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形成了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2、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900年
公元前18世纪
产生最初文明
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
3、文明成果
(1)政治:
①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
②法律: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玛什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如果贵族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奴隶打了贵族出身的人,则割耳或处以死刑。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他人的财物,处以死刑;接受赃物者同罪。
法典的特点:
②同态复仇
③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④保护私有财产
①君权神授
(2)文化成就:
文字
文学
传说
数学
建筑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洪水和方舟传说
发明了60进位制
空中花园
(二)古代埃及文明
1、地理条件
①水源:地处干旱地区,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交通: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100年
埃及文明兴起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3、文明成果
(1)政治:
①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② 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大权,法老之下,设有官员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
(2)文化成就:
文字
历法
建筑
造纸
象形文字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莎(suō)草纸
金字塔体现了法老至上的权威
象形文字
太阳历
(三)古印度文明
1、地理条件
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2、发展历程
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6世纪
雅利安人入侵
“吠陀”时代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文明成果
等级 名称 职业
一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僧侣)
二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
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贵族)
三 吠舍 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商人(农工商)
四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奴隶)
种姓之外,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工具。
(1)种姓制度:
(2)文化成就:
宗教
史诗
科学
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尊称“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十进制)
(四)古希腊文明
1、自然条件:
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发展历程:
公元前2千纪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
公元前8—前6世纪
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3、主要成果
(1)政治:城邦制度(直接民主)
特点: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代表:
① 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
②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多数公民掌权,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古希腊城邦布局图
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民:
必须是本城邦人,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且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公民9%
全体居民91%
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局限性:
本质是少数人的民主,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
积极性:
①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②民主氛围推动文化的繁荣。
(2)文化成就:
文学
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荷马史诗》
▲古希腊众神
▲
史学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柏拉图 《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理念是万物本原。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创立了逻辑学;“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差异 古中国 古希腊
地理环境
经济活动
政治制度
民族性格
思想观念
文明类型
大江、大河、平原
农耕经济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
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保守封闭
勇于进取、善于求索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开放自由
固步自封,稳定持重
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态产生的影响
多山、多岛、环海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分布区域 文明类型 代表 文明 政治成就 文化成就
西亚: 两河流域 大河文明 古代 巴比伦
北非: 尼罗河流域 古代 埃及
南亚: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古代 印度
欧洲: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海洋文明 古代 希腊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
洪水与方舟传说;60进制;
法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
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
种姓制度
佛教;史诗;1-9的数字、
0的发明、十进制
城邦制度
(民主政治)
文学:古希腊神话、喜剧、悲剧;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哲学: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梳理古代各文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