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4课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选取个性化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4.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5.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2.学习选取个性化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3.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本书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思考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究竟是以经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考虑一下在人类看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课前检测:一、给下列字词注音。
嗥( )叫 蔑( )视
蜿( )蜒 湍( )急
蠕( )动 饿殍( )
二、说出下列成语的含义。
入不敷出 :收入不够支出。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试想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
请看课本81页的插图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是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思考并回答问题: 作者以一声狼嗥开端。对于这声狼嗥,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狼嗥感到希望和恐惧,而山是客观地听取一只狼的嗥叫。对于这声嗥叫,留意的东西有哪些?
他们分别有哪些反应?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得到残羹剩饭的允诺
牧牛人——银行赤字的坏兆头
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山 ——“客观地聆听” 明显而直接的希望和恐惧隐藏着更深刻的含义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 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能够听懂狼嗥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面对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他想到了什么? 思考并回答问题: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都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打击,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节):从对一声狼嗥的特写记写鹿、郊狼、牧牛人、猎人对此的反应,进而点题。
第二部分(4-9节):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
第三部分(10节):首尾呼应,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思考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考”是怎样的思考?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 是随波逐流,肆意猎杀。 自然界失去了狼到底会怎样?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草原消失,山秃,草原变荒原。今年第五次沙尘暴4月6日席卷整个北京城,出行的市民只好“全副武装”,在沙尘中往返。
今年第八次沙尘暴袭击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从4月24日中午开始,持续时间长达24小时,是今年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由于沙尘暴的影响,许多原定的室外活动被迫取消。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像山那样思考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像山那样思考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像山那样思考: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
------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客观、长久地尊重自然法则残忍的人类等待猎杀的海豹 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水 污 染水土流失全球40﹪的死亡归咎于环境因数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在前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直说,他们发现世界上死亡人数的40﹪是因污染和其他环境因素致病造成的。人类在地球的活动正在毁灭自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表 为了取得一个全球性的数据,来自美国、阿根廷和荷兰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在《自然》杂志第387期(1997)发表题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价值”的文章,综合了用各种不同评估方法进行的上百个研究报告的成果,得出结论: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亿美元,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最低值也在33.3万亿美元,是前者的近2倍?。尽管对这一估价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重要的是人类认识到了自然或者生态系统服务虽然免费,但也存在着价值,并以一种量化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确认自然环境的价值,给狂妄自大的人类灌注了一大盆“清醒汤”,它使人类认识到: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永远有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贡献。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怎样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
厚德载物 中国杰出的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曾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刚健自强、厚德载物”。语义应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讲的就是要有地道宽厚、尊重自然的品格和人生价值观念,要能包容天地万事的情操。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道路。 为2017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2006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2007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2008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2009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2010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2011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12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13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14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15 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16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任
2017 主题:——————? 课堂总结: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课后作业: 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则广告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1、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2、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3、绿色——生命之源 。
4、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
5、种一棵树,种一枝花,世界会更美好。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