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力变化 第四节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水青山
学习目标
01 知道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重要作用
02 了解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03 了解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04 能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Part one
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则兼而食之。可以说,植物既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身体”的材料,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思考: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思考: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复杂关系,以及被细菌、真菌分解利用等,养育了其他生物。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Part two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思考:植物在水循环中有什么作用?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思考: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植物的根的吸收
渗透成为地下水
湖泊
降水
移动
降水
蒸发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直接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河流
海洋
小资料:地球上适合植物生存的地方只有表面的一薄层,这一薄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整个水圈。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②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③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思考: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片森林就是一座
“绿色的水库”
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森林!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Part three
化石燃料燃烧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相对平衡
生物圈的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氧气
氧气
光合作用
碳氧平衡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植物虽然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但是人类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工厂、汽车、飞机、 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趋势。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早日实现碳中和,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碳排放=碳吸收
分组讨论:
①如果碳排放量持续增加,而碳吸收量保持不变,会导致什么后果?
②植树造林对实现碳中和有什么作用?
会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生态系统破坏、地球大气化学失衡等)。
增加森林的碳汇能力,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浓度,帮助实现碳中和目标?。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早日实现碳中和,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碳排放=碳吸收
分组讨论:
③实现碳中和有什么意义?个人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
实现碳中和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升国际形象以及改善公众健康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个人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可以从低碳生活、低碳饮食、环保行为以及宣传与意识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从你我做起!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早日实现碳中和,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Part four
从我做起保护绿色植被
我国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保护好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并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政策,保证每项工作都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1、依法治理,科学化管理森林和草原
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建造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我国还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号召大家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只要大家都爱护植被,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绿意盎然。
2、全民义务植树,爱护植被,从我做起
从我做起保护绿色植被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
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依法治理,科学管理
义务植树(3.12)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吸纳大量的雨水,补充地下水
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碳氧平衡
实现碳中和
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一致
课堂总结
1.有人认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能够利用的原料就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强,植物生长也就越好。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对生物圈是有利的。请你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准确并阐述理由。
不正确?。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加快植物的生长。但光合作用同时也受到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满足时,单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并不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可能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它可能导致植物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破坏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句诗进行分析。
“黄河之水天上来”指的是水分蒸发从大气中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汇集成河,确实描述了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陆地内循环。
?“奔流到海不复回”?指的是黄河的水汇入海洋,而海洋水不能回到江河。
这句诗的后半部分却与水循环的实际情况不符。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等)最终会流入海洋,但海洋中的水并不会“不复回”。相反,海水会通过蒸发再次进入大气,开始新一轮的水循环。因此,水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循环的,永无止境的系统,并没有真正的“不复回”。
练习与应用
这句诗描绘了黄河之水的源远流长与一去不复返的壮观景象。然而,从生物圈水循环的科学角度来看,这句诗所表达的自然现象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
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2.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减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需要增加碳吸收量。请针对“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做?”设计一张海报,并向家人和朋友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