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三中2015-2016年下学期期中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对应题号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年 B.618年 C.589年 D.588年
3.隋朝灭亡的原因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4、隋唐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六官制
5.《范进中举》反映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试问,科举制度在什么时候正式形成?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6.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8.“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②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吕后 B. 萧太后 C. 武则天 D. 慈禧太后
10.武则天自称皇帝后,改国号为
A.汉 B.周 C.武 D.唐
11.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帝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12.“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安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13.我们肯定武则天,其原因是
①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②她重视农业的发展
③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④经济继续发展,国力强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14.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
A.重视人才 B. 减轻刑罚 C. 善于纳谏 D. 戒奢从简
15.唐朝时期考试常设的考试科目主要是
A 明经和明算 B 明经和进士
C 测问和经史 D 杂文和诗赋
16.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代确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 科举考试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C 进士科是唐朝普遍推崇的科目
D 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17.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
C.作战立功 D.经商致富
18.隋唐时期,青年张三是闻名的射手,这天,他满怀信心的去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是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事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9.在唐朝,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是
A.闭关政策 B.专制政策 C.开明政策 D.高压政策
20.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21、最早出现在四川成都,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会子 B、钱引 C、交子 D、票子
22、签订“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23、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杨国忠 C、秦桧 D、李林甫
24、“靖康之变”后,北宋的两为皇帝被金所俘虏,请问这两位皇帝是
A、宋徽宗、宋哲宗 B、宋徽宗、宋钦宗
C、宋高宗、宋神宗 D、宋太宗、宋太祖
25、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
连线题(请用线条将相应的内容连接起来,7分)
(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圣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2)
女真族 辽
党项族 西夏
契丹族 金
27、(3分)下图是 朝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工匠 设计并支持建造的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
28、(12分)下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请在右边的方框中填出大运河的两端及四段名称。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1)唐太宗的名字叫什么?(1分)
(2)他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分)
(3)为了避免“水覆舟”现象,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8分)
(1)这是谁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这种景象体现在哪两个方面?(6分)
(2)唐朝的粮食主要以什么为主? (2分)
31、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何时完成?(2分)
(2)“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哪两个地区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4分)
(3)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三点即可)
七年级(下)期中考试答案
选择题
1-5: ABACB 6-10: CBBCB
11-15:DABAB 16-20:AADCA
21-25:CACBC
非选择题
连线题
(1)诗仙——李白 画圣——吴道子 药圣——孙思邈 诗圣——杜甫 (2)女真族——金 党项族——西夏 契丹族——辽
隋 李春 赵州桥
A:涿郡 B:余杭 C:永济渠 D:通济渠 E:邗沟 F:江南河
(1)李世民 (2)君主好比是独木舟,人民就好比是水;人民可以拥护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3)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完善科举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任意两点即可)
作用:为唐朝进入全盛奠定基础。
(1)杜甫 唐玄宗开元盛世 人口、粮食
(2)稻米、粟
31、(1)两宋或南宋
(2)苏州和湖州;
(3)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工具;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密 ○ 封 ○ 线 ○ 内 ○ 不 ○ 得 ○ 答 ○ 题 —— ○ ——
运河两端: 北端: A. (地名)
南端:B. (地名)
运河四段: C.
D.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