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 2
内容 分析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通过公园导览图,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识记10个生字。“字词句运用”第一题是给短语补充合适的词语,并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第二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书写提示”呈现了两组半包围结构的字。通过对“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观察、比较,发现包围部分撇、捺的书写特点,指导学生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引导学生在读背的同时,感受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拟人体童话散文《笋芽儿》,它形象地讲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语言运用:与人交流时,能用恰当的语气说话。 思维能力: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审美创造:能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
思政 元素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的品质;通过描述春天,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合作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习惯。
重点 树立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掌握两组半包围结构的字。
难点 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10个生字;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重点)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重点)
环节一:我是小导游(识字加油站)
【教师活动】 同学们,大家在假日里都喜欢出去玩吧!很多同学会选择去公园,那第一次去公园的时候,怎么才能既不迷路,又能把所有景点都逛到呢?其实呀,公园的导览图能帮我们大忙!(出示书本导览图) 1.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些生字,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识字方法。读完后,互相检查一下词语的读音,看看谁读得又准又好,互相评价指正哦。 2. 接下来,咱们玩个超有趣的 “我来当小导游” 游戏,在游戏里复习词语。大家要认真读句子,这样就能牢牢记住生字啦!(读句子,巩固认字。) 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湖心亭公园游玩。妈妈带着我,先到管理处买票,然后到咨询处问路线。我们还登上了宝塔,满园的景色尽收眼底。下了宝塔之后,我们去了露天剧场,从露天剧场出来,已经十二点了,我们就来到公园的餐厅吃午餐。 3. 同学们,识字可不仅仅在书本上哦!我们平时看到的车票、广告牌,还有好多生活中的地方都藏着生字呢。大家仔细回忆一下,还能从哪些地方学习到新的生字?大胆地说一说吧!(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活动】 1. 自由读生字,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同桌间互相检查读词语,评价正音。 2. 参与 “我来当小导游” 游戏,读句子巩固认字。 3. 思考并自由发言,分享在生活中学习新生字的地方,如超市商品标签、街道指示牌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公园游玩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游戏和交流中识字,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环节二:读读写写(字词句运用 + 书写指导)
【教师活动】 一、字词句运用第一题 1.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大家都有很多美好的发现吧!现在,请大家补充合适的词语,然后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_____的天空(蓝蓝、湛蓝、晴朗、美丽) _____的阳光(温暖、灿烂、明媚、金色) _____的田野(碧绿、绿油油、广阔) _____的微风(轻轻、轻柔、凉爽) _____的柳条(细长、嫩绿、柔软) _____的草坪(绿油油、碧绿、美丽) 2. 大家看,这里有一些例句,仿照它们说一说,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春天的美用自己的话展现出来吧! ①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 我看到了广阔的草原、蓝色的天空。 我看到了金色的阳光、柔软的柳条。 ②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温暖的春风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叮咚的小溪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3. (课件出示春天的田野图)同学们,看这张春天的田野图,对照着它,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哦! 我看到了叮咚的小溪,嫩绿的草芽,感受到暖暖的春风,我知道春天来了。 二、字词句运用第二题 1. 现在,我们来玩个朗读小游戏。根据老师不同的提问,来读读下面这个句子。(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谁来试试,回答 “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这个问题时,把句子读一读。(指名根据教师的提问读句) 那 “种子睡在哪里?” 这个问题,谁来读? 还有 “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又该怎么读呢? 大家仔细体会一下,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小奥秘?其实呀,在读句子时,表示强调的内容的词语要读重音。重音部分不同,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2. 我们来做个拓展训练,根据不同提问,读出 “妈妈在厨房做饭。” 这句话的重音。大家先自己想一想,再试着读一读。 3. 接下来是合作实践环节,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句子,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猜猜这位同学想强调的内容是什么哦! 三、书写提示 1. (出示生字课件)同学们,看这些生字,仔细观察它们的字形特点,试着给它们分分类吧。 2. (课件出示书写过程)大家看,这是这些字的书写过程,注意观察半包围部分的书写特点哦。像 “底”“原” 是左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伸展;“处”“递” 是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伸展。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好看呢! 3. 老师来给大家示范写一写,同学们在书上跟着描红、书写,注意笔画顺序和位置哦。
【学生活动】 一、字词句运用第一题 1. 补充词语,分享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感。 2. 仿照例句表达,与同桌交流。 3. 观察春天的田野图,描述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到的春天气息。 二、字词句运用第二题 1. 按教师提问读句子,理解重音与语义的关系。 2. 参与拓展训练,练习根据不同提问读出重音。 3. 联系生活说句子,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判断并说出同学想强调的内容。 三、书写提示 1. 观察生字,进行字形分类。 2. 观察课件中生字的书写过程,了解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特点。 3. 观看教师范写,在书上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字词句运用的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在书写提示环节,让学生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满满!学会了看公园导览图来识字,这可是生活中很有用的技能哦,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意生活,认识更多的字。我们还学习了好多和春天有关的词语,仿照例句说了自己的发现,知道了句子重音的小秘密,也学会了写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语文园地一的其他有趣内容,大家要做好准备哦!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下节课的学习方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强化学习效果,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公园导览图识字(管理处、咨询处……)
生活识字途径:车票、广告牌……
字词句运用:春天的词语(天空、阳光……)
句子重音: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重音变化与语义)
书写提示:左上包围(底、原)撇伸展
左下包围(处、递)捺伸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创设公园导览图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识字活动,对生字的掌握较好,也初步培养了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在字词句运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补充词语、仿照例句表达,对春天的描述较为丰富,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书写指导时,学生对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字的书写特点掌握较好,书写练习认真。 不足之处:在识字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记忆不够牢固,可能是识字方法的指导不够个性化,没有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引导学生根据提问读重音时,部分学生难以准确把握重音位置,可能是练习不够充分,且讲解方式不够直观。在书写指导过程中,个别学生对包围部分和被包围部分的比例把握不好,可能是示范和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指导,如利用字形演变、编字谜等方式帮助记忆困难的学生。在讲解句子重音时,采用更多直观的方法,如通过音频对比、手势引导等,增加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音技巧。在书写指导方面,加强对包围部分和被包围部分比例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提高书写质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难点) 2.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环节一:走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教师活动】 1. 导入: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后,我们发现了许多春天的景象,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小草的古诗。 2.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巡视并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3. 走近作者: 白居易 (772 年 - 846 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忆江南》等。 4. 再读古诗,了解大致的意思。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每年枯萎以后又长得如此繁茂。 引导学生思考看到图片后的感受:看到图片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惊讶,舒服,心旷神怡) (2)引导学生看图理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图理解这句诗,读到此句诗时,大家心中有了什么感觉?说一说。(无情的野火也无法将小草烧尽,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3)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和朗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应该怎样来读?(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之情。第三句 “野火烧不尽” 语调上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 读重音;第四句 “春风吹又生” 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吹又生” 读重音。) 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巡视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导入,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 2.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并自主认读。 3. 认真倾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4.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分享自己看到图片的感受;结合图片理解诗句,表达对小草生命力的体会;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朗读技巧并进行朗读练习。 5.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努力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能力。
环节二:我爱阅读《笋芽儿》
【教师活动】 1. 听老师朗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巡视并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 2. 词语解释: 弹奏:用手指或器具演奏 (某种乐器)。 漆黑:非常暗,无亮光。 沉睡:睡得很熟。 撒娇:仗着受宠而故意作态。
滋润:增加水分,使不干枯。 3. 指名分段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 引导思考: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在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春雨姑娘、雷公公、笋芽儿妈妈和太阳公公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你感受到了什么? 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组织分角色再读课文。 6. 进行小结: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长成了健壮的竹子。 这是一篇童话,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春天里的成长过程。表现了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朗读,之后自己朗读,努力读准字音。 2. 认真倾听词语解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参与分段朗读,认真倾听并思考故事内容,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4. 深入思考问题,分析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和其他角色的作用,感受其精神。 5. 回答问题,参与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 6.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理解童话的主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笋芽儿》的内容,感受童话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1. 总结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感受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也背诵了这首古诗。还阅读了《笋芽儿》,知道了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了健壮的竹子,体会到了它奋发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小草和笋芽儿一样,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地成长。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对自己的启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小草生命力顽强,赞美喜爱之情
《笋芽儿》:成长过程(春雨、雷公、妈妈、太阳的作用),奋发向上精神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图片辅助和朗读指导,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顺利背诵古诗。在阅读《笋芽儿》时,学生对童话内容很感兴趣,通过分角色朗读,较好地理解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和所传达的精神。 不足之处:在古诗教学中,对于古诗蕴含的哲理,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灵活,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阅读《笋芽儿》时,部分学生在分析其他角色对笋芽儿成长的作用时,不够全面,可能是阅读指导不够细致,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课堂互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活动形式没有充分吸引到他们。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古诗哲理的讲解,可以采用更多生动的例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在阅读指导时,加强对文本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设计更多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