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 课时 1
内容 分析 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儿童故事”,由内容导读目录和推荐书目组成。“快乐读书吧”推荐4则儿童故事供学生选择阅读。这些儿童故事,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讲述了善良正义的马良用神笔惩恶扬善的故事;金波的《一起长大的玩具》讲述了陪伴他长大的一些玩具以及他和玩具之间的趣事;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七色花》讲述了小姑娘珍妮被赠予了一朵七色花,她只要撕一片花瓣扔出去,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愿望的实现》讲述了在仙女的帮助下,淘气的儿子和严厉的爸爸互换身份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这些儿童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品质,故事既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又充满着意想不到的奇遇,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多样的感受。 教材还点明了本次“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要点:要学会看书的目录。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书的封面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插图中提供了《一起长大的玩具》目录,让学生了解书的目录一般呈现的内容。小贴士提示了目录的用处:可以从目录了解书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知道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语言运用: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 思维能力: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 一页开始。 审美创造: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思政 元素 通过阅读儿童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善良、勇敢、诚实等;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重点 对儿童故事产生兴趣,且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学会从目录中了解相关信息。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
【教师活动】 1. 引导谈话:“同学们,故事里的儿童可有意思啦!有的顽皮可爱,有的懂事善良,他们的生活有的和我们很像,有的充满了奇遇。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儿童故事,读一读吧!” 2. 提问引导分享:“你还读过哪些儿童故事呢?快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引导学生讲述读过的故事,适时给予肯定和补充。 《弗朗兹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弗朗兹的小男孩的故事。弗朗兹因为长相好看,别人常把他看成小女孩。但是弗朗兹是个开心快乐、勇敢、诚实的人。 我还读了《米小圈上学记》,图书讲述了一个叫米小圈的小男孩在小学里既快乐又烦恼的生活故事。故事都是以日记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我觉得特别真实。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对儿童故事产生兴趣,回忆自己读过的故事。 2.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读过的儿童故事,如《弗朗兹的故事》《米小圈上学记》等,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儿童故事的回忆和兴趣,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自然地引入课程主题,为后续教学活动做铺垫。
环节二:学会看目录,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活动】 1.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在阅读之前了解整本书的大意呢?” 引导学生思考。 2. 展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大家看看这本书的封面,能发现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了解书名、作者和插图相关信息。 3. 鼓励猜测:“根据插图上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大家猜猜这个故事可能讲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猜测。 4. 展示目录,讲解目录作用:“打开书本,我们会看到目录,里面有标题和页码。标题告诉我们这本书有哪些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页码告诉我们这些篇章分别在哪一页。” 5. 总结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和页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先读,也可以根据目录,说一说或者猜一猜书的主要内容。” 6. 阅读激趣:提出有趣的假设,如 “假如你有实现七个愿望的机会,你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愿望?《七色花》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你有没有过早上起不了床、不想上学的时候?你有没有幻想过当一回大人?读读《愿望的实现》,看看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7. 再次小结阅读方法:“在读儿童故事的时候,可以先读一读序言,看一看目录,它们会告诉我们书里大致写了什么内容。也可以对照目录,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找到相应页码,自由阅读。”
【学生活动】 1.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寻找答案。 2. 观察封面,积极分享自己从封面获取的信息。 3. 发挥想象力,自由猜测故事内容。 4.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目录的作用,理解标题和页码的意义。 5. 学习从目录获取信息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目录猜测书籍内容。 6. 积极参与阅读激趣环节,思考自己的愿望,对相关故事产生阅读期待。 7. 牢记阅读方法,明确阅读前了解书籍内容的途径。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学会看目录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环节三:丰富书籍,拓展阅读
【教师活动】 1. 引导阅读计划制定:“为了更好地阅读,我们来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每天打算读多少内容,准备用多长时间读完一本书。” 指导学生制定简单的阅读计划。 2. 组织故事分享:“大家都带了自己喜欢的儿童故事书,现在请带着书站到讲台前,为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看的儿童故事。” 3. 明确读书交流会要求:“召开班内读书交流会,比比谁读得多,看看谁记得准。可以展示书的封面,介绍书名、作者;结合封面或插图介绍主人公的样子、性格特点;借助投影仪展示书的目录,结合目录讲一讲这本儿童故事书的主要内容;从目录中选择最喜欢的章节,给大家读一读;跟大家说一说自己读完这本故事书的感受。” 在学生分享过程中,进行点评和引导。 4. 课堂小结:“为了更好地记住阅读过的内容,可以制作阅读记录卡,将书名、作者、喜欢的语句、遇到的疑问记录下来,帮助自己了解书的主要内容。” 展示阅读记录卡模板,简单介绍制作方法。
【学生活动】 1. 思考并制定个人阅读计划,与同学交流分享。 2. 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儿童故事书,分享自己对书籍的喜爱之处。 3. 按照读书交流会的要求,认真倾听他人分享,积极参与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学习他人的阅读经验。 4. 了解阅读记录卡的作用和制作方法,明确课后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介绍阅读记录卡,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录阅读心得,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环节四: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布置作业:“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的儿童故事书区逛一逛。先根据目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再选择最喜欢的书进行阅读。” 2. 提出亲子阅读要求:“与爸爸妈妈一起读自己喜欢的儿童故事书,给他们讲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可以把喜欢的故事情节读给他们听。”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作业要求,明确课后任务。 2. 课后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和家长一起进行阅读活动,分享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将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书店的环境中实践运用所学阅读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通过亲子阅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亲子沟通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谈话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儿童故事的兴趣,学生积极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课堂氛围活跃。在教授看目录的方法时,借助具体书籍展示,学生理解较快,能够初步运用目录了解书籍内容。读书交流会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分享形式多样,锻炼了表达能力,拓宽了阅读视野。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时,部分学生缺乏时间规划意识,制定的计划不够合理,可能是对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概念不够清晰,且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够细致。在读书交流会中,个别学生因性格内向等原因参与度较低,分享不够积极主动,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到这部分学生。在讲解阅读记录卡制作方法时,时间较为紧张,部分学生对记录卡的作用和填写方法理解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阅读计划制定的指导,通过实例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安排,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对于内向或参与度低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创造更多适合他们展示的机会。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讲解阅读记录卡制作方法时,预留足够时间让学生提问和实践,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制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