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案)7.一匹出色的马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教案)7.一匹出色的马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08: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7.一匹出色的马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本文是一篇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写景与叙事交融,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满含亲情和关爱的家人郊游情景中。 本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妹妹心情的变化,在情境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一匹出色的马其实就是一根柳枝。告诉我们要学会独立自主,不要总依赖家人,要学会体谅。只要心中有目标、有动力,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 语言运用:读句子,学习文章对人物变化的描写,体会人物情感。 思维能力:抓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抓人物对话体会心情。 审美创造:品味语言,想象画面,体会文章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可爱和生活的快乐。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课文中一家人的温馨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独立,勇于克服困难,增强自主意识。
重点 识记字词,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难点 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环节一: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马的图片)引导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动物吗?大家一起来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吧!” 指名学生回答。 2. 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马的有趣的故事《一匹出色的马》。”(板书课题)接着指导 “匹” 的书写要点:“上横短,被包部分大小适中,位置安放恰当。竖折的竖段正直,横段稍长。”
【学生活动】 1.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马的特点,如 “马跑得很快”“马有四条腿” 等。 2.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观察 “匹” 字的书写,跟随老师书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课题,并指导生字书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布置初读任务:“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生字拼读有困难时,反复朗读。” 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2. 引导思考:“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3. 组织识字活动: (1)(课件出示词语)“我们来认读这些词语”,指名读,然后大家一起齐读。 (2) 正音提示:“大家注意,要区分前鼻音、后鼻音和三拼音节。” (3) 引导交流识字方法:“交流一下识字方法吧,像‘郊、波、纹’等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葱、毯’等可用图片帮助理解记忆,其他生字可以采用组词认读的方法识记。” 4. 引导概括课文内容:“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走累了,想要爸爸妈妈抱,结果 (在爸爸的引导和鼓励下) 自己跑回了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要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只依靠父母)。”
【学生活动】 1. 轻声自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问题。 2. 参与词语认读活动,认真听读音,跟读词语。 3. 交流识字方法,学习并运用不同方法记忆生字。 4. 思考并回答课文主要内容,倾听老师总结,初步了解课文主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识字和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环节三:细读第 1 - 3 自然段,积累词句
【教师活动】 1. (出示春天郊外景色图片)引导:“春天来了,花儿竞相开放,小草吐出嫩芽,郊外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这么美的风景,你想到郊外去走一走吗?现在,请大家阅读第 1 自然段,用铅笔画一画你知道了什么。” (1) 引导分析第 1 自然段:“谁来说说你从第 1 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总结:“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两个‘牵’衬托出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 (2) 出示句子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引导:“‘碧绿碧绿’突出了什么?还有哪些事物是碧绿碧绿的,想一想,说一说。”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3) 进行课内拓展:“我们来拓展一下,像‘碧绿碧绿’这样的 ABAB 式词语,大家还能说出来哪些?” (4) 出示句子 “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引导:“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 总结在美丽春色中一家人的开心。 (5) 随文识字:“妹、波、纹”,示范书写并讲解笔画要点:“妹,‘女’最后一笔要写短,右边注意第一个横短,第二个横要长一些……” 2. 引导阅读第 2 自然段:“阅读第 2 自然段,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田野呢?” (1) 出示句子:“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引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指导 “像” 字书写要点:“‘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象’头部两撇平行,中框扁方,下部三撇平行、均匀。弯钩自然,居中。右捺舒展,长短适中。” (3) 进行课内拓展:“说说 AABB 式词语,像‘葱葱绿绿’这样的。” (4) 引导仿写比喻句:“照样子,说一说比喻句。” 3. 引导阅读第 3 自然段:“阅读第 3 自然段,想一想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1) 引导分析:“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大家的心情?” 总结 “恋恋不舍” 体现的情感。 (2) 随文识字:“景、恋、舍”,示范书写并讲解笔画要点:“景,‘日’写得稍小而扁,‘京’第二笔横画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稍长些,最后的两点相对……” (3) 进行课内拓展:“用‘一边…… 一边……’仿写句子。” (4) 再次出示 “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 组织男女生比赛读:“指导大家读出快乐的语气,想象一家人在一起时温馨、和谐的生活画面,进而体会妹妹快乐的心情,可突出读‘异常’。” 4.引导:“看到春天的景色,感受着温暖的春风,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样的心情再去朗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学生活动】 1. 观察图片,阅读第 1 自然段,用铅笔圈画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参与 ABAB 式词语交流,想象句子画面,学习生字书写。 2. 阅读第 2 自然段,分析田野特点,理解比喻句,学习 “像” 字书写,参与 AABB 式词语交流,仿写比喻句。 3. 阅读第 3 自然段,分析家人心情,学习生字书写,仿写句子,参与朗读比赛,感受课文情感。 4.思考自己的心情,带着情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感受春天郊外的美景和一家人的温馨氛围,同时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环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前 3 个自然段,感受到了春天郊外的美丽景色和一家人散步时的温馨。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看看妹妹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 8 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爸爸妈妈听。”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下节课学习方向。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生字,朗读课文与家人分享。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7 一匹出色的马(第一课时)
生字:匹、妹、波、纹、像、景、恋、舍
景色描写:河水(碧绿碧绿)、田野(葱葱绿绿)
词语积累:ABAB 式、AABB 式
句子:比喻句、“一边…… 一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图片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识字和初读课文环节参与度较高,对生字的掌握和课文的初步理解达到了预期目标。在细读课文第 1 - 3 自然段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词句分析和积累活动,对春天郊外的美景和一家人的温馨氛围有了较深的感受。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较抽象的词语时,方法不够多样,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联系生活实际不够紧密,也没有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在组织学生进行比喻句仿写时,个别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够熟练,可能是讲解不够细致,指导时间不足。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词语,采用更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写作指导方面,增加示范和讲解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还可以展示优秀范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写1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读句子,能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难点)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1. 组织 “伯乐相马” 游戏:“同学们,我们来玩‘伯乐相马’的游戏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大家要快速准确地读出来哦!” 通过游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引导过渡:“春天的田野异常美丽,‘我们’一家在郊外散步,这和‘一匹出色的马’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活动】 1. 积极参与游戏,认读生字词,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2. 认真倾听老师的引导,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复习生字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分角色朗读第 4 - 7 自然段,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
【教师活动】 1. 组织分角色朗读:“现在,请各小组指派代表,分角色朗读第 4 - 7 自然段。思考: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 巡视各小组朗读情况。 2. 出示句子: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引导:“妹妹的话要读出哀求、撒娇的语气。想一想:如果你是妹妹,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妹妹会求妈妈抱她?(因为妹妹累了,不想走路了。)” 接着指导 “求” 字书写:“横画宜短,竖钩端正,捺画舒展,各点位置恰当。” 3. 出示句子: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引导:“妈妈的话要读出无奈的语气。想一想:妈妈为什么会拒绝妹妹的请求呢?(是为了培养妹妹的独立能力。)”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读一读妈妈和妹妹的对话,注意语气。 4. 出示句子: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引导:“爸爸把柳树 枝条说成是一匹出色的马,以此来鼓励妹妹自己走回家。” 5. 出示句子:妹妹高兴地跨上 “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引导:“想象妹妹骑‘马’时高兴的样子,读出愉快、得意的语气。” 接着提问:“‘马’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因为不是真的马,而是柳枝。)从‘高兴’‘蹦蹦跳跳’可以看出什么?(从‘高兴’‘蹦蹦跳跳’可以看出妹妹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爸爸的提议。)” 6. 引导回顾全文:“回顾全文,想一想:妹妹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妹妹从‘走不动’到‘求妈妈抱’到‘高兴’,是因为在妈妈的良苦用心、爸爸的引导和鼓励下,她自己战胜了困难,享受到了不一样的快乐。)” 引导学生总结妹妹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 7. 再次组织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爸爸、妈妈和妹妹说话时的语气。” 8. 组织讨论交流:“生活中,你有过和‘妹妹’类似的经历吗?小组交流分享。”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9. 引导感悟提升:“童年总是那样无忧无虑,就像文中的妹妹一样有了新奇的游戏,就忘了疲劳,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其实,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但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让我们共同拥抱童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学生活动】 1. 小组代表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 思考妹妹的心情,回答妹妹求抱的原因;观察老师书写 “求” 字,跟随老师书空练习。 3. 思考妈妈拒绝的原因,练习朗读对话,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 4. 理解爸爸的用意,感受爸爸对妹妹的鼓励。 5. 想象妹妹骑 “马” 的画面,读出相应的语气;回答老师的问题,理解引号的作用和词语体现的情感。 6. 回顾课文,总结妹妹心情变化及原因,分享自己的理解。 7. 再次分角色朗读,更深入地体会角色语气。 8. 回忆自己的经历,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倾听他人的故事。 9. 认真倾听老师的感悟,思考童年的意义,感受童年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文中的亲情和童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一匹出色的马》,欣赏到了春天傍晚时郊外美丽的景色,也从这匹出色的‘马’中体会到了想象的乐趣。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妹妹一样对自然、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想象,并从中体会到快乐。”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老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对自己生活的启示。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和道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环节四: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完成两项作业。第一项,抄写本课生字词,认真书写,注意笔画和结构哦。第二项,摘抄句子,想象画面。”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老师布置的作业,明确作业要求,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板书设计
7 一匹出色的马
妹妹:走不动→求抱抱→高兴(骑 “马”)
爸爸:给柳枝,鼓励妹妹
妈妈:拒绝,培养独立能力
生字:求
童年:充满想象,快乐成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游戏复习导入,学生积极参与,对生字词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分角色朗读和讨论交流环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较好地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及其原因,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课堂参与度较高。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把柳枝说成 “一匹出色的马” 的用意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多样化,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有序,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小组活动组织不够细致,没有明确小组分工。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更丰富的引导方式,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优化小组活动组织,明确小组分工,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