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时 2
内容 分析 语文园地三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甜津津、酸溜溜”等描写食物味道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泡泡“我吃过酸溜溜的话梅……”,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选用这样的词语说句子。“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根据偏旁猜测字义,把易混淆的形声字选入恰当的语境中,再查字典加以验证。第二部分由部首字和含有该部首字的合体字组成,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实践,了解“鹿、麝”等字的查找方法,提高学生用部首查字典的能力。“我的发现”呈现了形旁是“火字旁”和“四点底”、“心字底”和“竖心旁”、“立刀旁”和“刀字底(旁)”的3组字,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偏旁之间的关联。“日积月累”要求读背十二生肖,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肖文化。“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文章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特点,赋予它们不同的长处和短处,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我国的独特的生肖文化,知道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语言运用:能够选用形容食物的词语说句子 。 思维能力: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和内涵。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与美食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探索汉字文化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重点 1.会认“津、溜”等9个生字,会区分形近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复习部首查字法。 2.能发现“火”与“灬”,“心”与“忄”,“刀”与“刂”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难点 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理解《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主题。
课前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积累“甜津津、酸溜溜”这样的词语,并能说句子。(重点) 2.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准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重点) 3.知道“鹿、金”等字可作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能发现“火”与“灬”等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环节一:识字加油站
【教师活动】 1. 引导回忆交流:“我们每天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它们吗?”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2. 出示词语:“读下面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特点。 3. 引导联系生活:“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形容食物滋味的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食物呢?”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补充和总结。 (“甜津津”让我想到了西瓜、“酸溜溜”让我想到了话梅、“辣乎乎”让我想到了火锅、“香喷喷”让我想到了牛排、“油腻腻”让我想到了红烧肉、“软绵绵”让我想到了蛋糕、“脆生生”让我想到了雪梨、硬邦邦”让我想到了冰棒) 4. 指导表达:“指导学生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吧!(‘我吃过软绵绵的蛋糕。’‘我吃过硬邦邦的糖果。’)” 引导学生模仿表达。 5. 出示会认字:“出示会认字,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并尝试组词。” 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组词。
【学生活动】 1. 思考并分享形容食物的词语,如 “好吃”“美味” 等。 2. 观察词语,发现其为 ABB 式且都与食物滋味有关。 3. 联系生活,说出与词语对应的食物,如 “甜津津” 的西瓜等。 4. 模仿句式,用 ABB 式词语描述自己吃过的食物。 5. 认读会认字,读准字音,尝试组词,如 “津(天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美食滋味,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积累 ABB 式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二:字词句运用
【教师活动】 1. 选一选,连一连。 (1) 出示 “霄、宵、削”,提示:“霄:雨字头,与云霄和天空有关。宵:宝盖头,与家有关。削:利刀旁,与刀有关。” 引导学生根据形旁表义特点辨字组词。 (2) 出示 “赔、陪、培”,提问:“猜一猜:它们的部首是什么?和什么有关?” 提示 “贝” 大多与钱有关,“土” 与土地有关。 (3) 组织拓展练习:“说一说下面这些字你是如何区别的吧!”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辨析更多形声字。 2. 用部首查字法,分小组完成任务。 (1) 出示 “鹿、金、高、音、黑、衣、辛、鱼”:“查出每个生字的部首,记录下来。查完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 (2) 出示 “麝、鉴、敲、章、默、装、辣、鲁”:“与刚才找出的部首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部首字的概念。(像这样以整个字为部首,还能和其他字合起来变成别的字,称为部首字。) (3) 引导探索:“请你在字典找找,有哪些常见的字,是要查整个字的呢?”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活动】 1. 学习 “霄、宵、削” 的形旁表义,进行辨字组词;思考 “赔、陪、培” 的部首及意义,参与讨论。 2. 参与拓展练习,运用所学方法辨析形声字,如 “清、情、晴”。 3. 分小组用部首查字法查 “鹿、金” 等字,记录部首,交流发现。 4. 对比 “麝、鉴” 等字与前面部首的关系,理解部首字概念。 5. 查阅字典,寻找要查整个字的常见字,如 “自”“身” 等。
【设计意图】通过形声字辨析和部首查字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环节三:我的发现
【教师活动】 1. 出示 “我的发现” 中的三组字,引导小组讨论:“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 针对每组字进行总结: (1) 出示 “炒、烤、烧、煎、蒸、煮”,总结:“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 (2) 出示 “怒、恋、感、慌、惊、怕”,总结:“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情感有关。” (3) 出示 “刺、刮、剑、分、剪、切”,总结:“带‘刂’和‘刀’的字多与刀有关。” 3. 引导拓展:“你能举一组类似的例子吗?”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补充和点评。
【学生活动】 1. 小组讨论每组字的特点,观察偏旁与字义的联系。 2. 倾听老师总结,理解每组字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3. 思考并举例,如 “花、苗、菜、树、材、杆” 带 “艹” 和 “木” 的字多与植物有关;“裳、装、袋、袄、裙、裤” 带 “衣” 和 “衤” 的字多与衣物有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丰富汉字知识储备。
环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生字,积累了 ABB 式形容食物滋味的词语,还学习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发现了汉字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巩固这些知识。”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认真复习今天学习的生字词;用今天积累的 ABB 式词语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美食;再找一些形声字,用所学方法辨析它们的意义。”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生字词,运用 ABB 式词语写作,寻找并辨析形声字。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ABB 式词语(食物滋味)
字词句运用:形声字(霄、宵、削等)、部首查字法(鹿、金等)
我的发现:偏旁与字义(火 / 灬 - 火、心 / 忄 - 心理情感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活动,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 ABB 式词语的积累效果较好,在形声字辨析和部首查字法练习中积极参与,对汉字偏旁与字义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辨析形声字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准确,可能是所举例子不够丰富,讲解不够深入;在小组讨论 “我的发现” 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积极,参与度不高,或许是小组活动组织不够有序,缺乏有效的引导;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拓展练习有些仓促,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形声字的讲解,增加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深入分析形旁与字义的联系;优化小组活动组织,明确小组分工,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拓展练习留出充足时间,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指导,确保学生扎实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能按顺序背记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难点) 2.能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能明白事物各有各的长处。
环节一:日积月累
【教师活动】 1. 认读与观察。 (1) 出示十二生肖词语,引导:“同学们,这些是十二生肖词语,大家认读一下,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观察学生认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音。 (2) 出示图片,提问:“大家观察图片,说出对应的生肖。” 引导学生将图片与词语对应起来。 2. 了解十二生肖。 (1) 引导分享:“说说自己家人都是什么属相呢?”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家人的属相。 (2) 出示十二生肖邮票,引导:“根据图片说出对应的生肖。” 强化学生对生肖的认知。 (3) 播放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传说视频,引导:“大家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传说,现在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更多。” 3. 读读与背背。 (1) 指导朗读:“同学们读词语,注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朗读。” 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 组织背诵:“现在大家按顺序背十二生肖,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活动】 1. 认读十二生肖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观察图片,说出对应的生肖。 2. 思考并分享家人的属相;观察邮票,说出对应的生肖;观看视频,了解十二生肖的故事传说。 3. 按顺序朗读十二生肖词语;尝试背诵十二生肖,接受老师的检查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十二生肖,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环节二:我爱阅读
【教师活动】 1. 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两位朋友,它们分别是小枣树和小柳树,我们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阅读: (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听老师朗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2) 组织展示读:“展示读课文,请 8 名同学一人读一段。” 观察学生朗读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 讲解词语:“弯弯曲曲:曲折不直的。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温和:(性情、态度、言语等) 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乘凉:热天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4. 引导思考:“读文章,说说小柳树和小枣树分别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5. 深入提问:“思考:读完短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组织学生思考、交流。 6. 引导总结:“你明白了什么?” 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补充总结,引导学生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7. 句式练习:“小柳树和小枣树,你喜欢和谁做朋友?为什么?试着用‘虽然…… 可是……’的句式说一说。”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喜欢和( )交朋友,因为( ),虽然( ),可是( )。 8.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小柳树和小枣树对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主旨。
【学生活动】 1. 对小柳树和小枣树产生兴趣,期待阅读故事。 2. 认真听朗读,跟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参与展示读,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评价。 3. 学习词语含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 5. 思考问题,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疑惑。 6. 分享自己的感悟,倾听老师总结,理解故事寓意。 7. 选择喜欢的角色,用 “虽然…… 可是……” 的句式表达理由。 8. 倾听老师总结,进一步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二生肖的知识,阅读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希望大家课后继续了解传统文化,多阅读有趣的故事,从中学到更多的道理。”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把十二生肖背诵给家人听;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找一找身边像小柳树或小枣树这样的例子,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明确课后学习方向。 2. 课后完成作业,背诵十二生肖,讲述故事,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十二生肖(子鼠、丑牛……)
我爱阅读:小柳树(好看、骄傲)
小枣树(不好看、谦虚)
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 “日积月累” 环节,学生对十二生肖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多种方式对生肖文化有了较深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背诵十二生肖。在 “我爱阅读” 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和讨论,对故事内容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初步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不足之处:在讲解生肖文化时,部分学生对一些故事传说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生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 “我爱阅读” 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灵活,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想法;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部分讨论内容没有充分展开,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不够深刻。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生肖文化的讲解,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如角色扮演、故事分享会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阅读讨论环节,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和引导;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重点内容留出充足的讨论和交流时间,确保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