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案)8 彩色的梦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教案)8 彩色的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08: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8 彩色的梦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本文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全诗共有四个小节,第1小节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第2~4小节具体描绘了彩色铅笔画出的彩色梦境。在儿童诗中,彩色铅笔化身为大森林的精灵,滑着轻盈的舞步,从碧绿的草坪、鲜红的野花、湛蓝的天空“跳蹦”到葱郁的森林,绘岀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画卷;从色彩、音响到气味,融汇成了一个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世界。 朗读,是诗歌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多形式地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在朗读中识字学词,在朗读中感知诗意,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律感。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充满智慧和童心的儿童诗,体会儿童眼中的美好,增加对自己想象的认可。 语言运用:本课教学可抓住“滑过”一词,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有哪些,仿写第2小节。还可以想象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我”彩色的梦境里还有什么画面,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一说。 思维能力:能通过课文引发思考,激发想象并表达出来。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感受儿童眼中的缤纷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点 自主识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难点 仿照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朗读1、2小节,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并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 引导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还记得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梦吗?快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梦境。 2. 引出课题:“大家的梦境都很精彩,那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个小朋友的梦境,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的吧!”(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 回忆自己的梦,积极发言分享,如 “我梦到自己在天上飞”。 2. 对课文中小朋友的梦产生好奇,期待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分享梦境,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环节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教师活动】 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大家先听朗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会写字做上标记!” 巡视指导学生初读。 2. 组织同桌互读:“同桌互读,互相指导正音。” 观察同桌互读情况,适时给予帮助。 3. 组织开火车认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老师相机正音。”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1)熟字比较:柳 - 聊 没 - 般;(2)加一加:林 + 夕 = 梦 土 + 平 = 坪; 3)减一减:窗 - 穴 = 囱 。之后开展识字游戏:“你认识下面的‘彩色的梦’吗?” 4. 引导梳理课文结构:“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共有几小节,并给每个小节标上序号。” 5. 指导诗歌朗读节奏:“大片的天空,蓝了,蓝 -- 得 -- 透 -- 明!(带有破折号,朗读时声音要拖长一些)” 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节奏。
【学生活动】 1. 认真听朗读,跟读课文,标记会写字,努力读准字音。 2. 与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共同学习。 3. 参与开火车认读词语,学习识字方法,积极参与识字游戏。 4. 朗读课文,数出小节数并标注序号。 5. 倾听老师指导,模仿朗读,感受诗歌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初读课文,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识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诗歌朗读节奏。
环节三:朗读 1、2 小节,感受想象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习第一小节:“朗读第一小节课文,说说‘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答案,分析 “有的…… 有的…… 有的……” 的用法,指导用其造句;讲解 “跳蹦” 的拟人手法及作用;(随文识字:讲解 “彩”“梦” 的书写要点,“彩”:“采” 字的 “爫” 部的首笔撇画应以斜切落笔,“木” 字的横画起笔要左探,抗肩不宜过大。“梦”:两 “木” 并排,左小右大,右 “木” 捺画舒展。“夕” 两撇平行,上短下长,斜中求正。 ) 2. 引导学习第二小节:“读一读第二小节,看看‘彩色的梦’中有哪些景物?” 展示对应图片,讲解破折号的作用和排比修辞手法;引导带着情感朗读:“带着对自然的热爱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破折号,体会韵律美。” 最后引导仿写:“你想用彩笔画些什么?仿照第二小节的句式说一说。” 脚尖滑过的地方, 美丽的桃花,红了; 高大的柳树,绿了; 鲜艳的油菜花,黄了, 黄——得——耀——眼!
【学生活动】 1. 朗读第一小节,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习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造句,理解拟人手法,观察 “彩”“梦” 的书写,跟随老师书空练习。 2. 朗读第二小节,找出景物,理解破折号和排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仿照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如 “脚尖滑过的地方,美丽的桃花,红了;高大的柳树,绿了;鲜艳的油菜花,黄了,黄 -- 得 -- 耀 -- 眼!”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 1、2 小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想象,学习生字书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前两小节,知道了‘彩色的梦’指的是彩笔,也感受到了作者用彩笔画出的美丽梦境。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看看还会有哪些奇妙的梦。”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彩’和‘梦’两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把课文前两小节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分享你想象中的画面;再想一想,你还想用彩笔画些什么,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下节课的学习方向。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生字,朗读课文,想象并用彩笔画出更多内容。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8 彩色的梦(第一课时)
彩色的梦:彩笔
生字:彩、梦(书写要点)
句式:有的…… 有的…… 有的……
景物:草坪、野花、天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谈话导入,学生积极分享梦境,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在初读课文和识字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对生字的掌握和课文的朗读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学习 1、2 小节时,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仿照句式进行了简单的仿写。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 “跳蹦” 的拟人手法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直观,没有充分结合生活实例。在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时,个别学生对句式的掌握不够熟练,可能是讲解不够细致,指导时间不足。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修辞手法,采用更直观的方式,如通过动画演示、情境模拟等,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在写作指导方面,增加示范和讲解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还可以展示优秀范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写7个生字。(重点) 2.朗读3、4小节,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并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难点)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个彩色的梦是作者用彩色铅笔画出来的,他画了一个关于森林的彩色的梦。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看看作者都用彩色铅笔在森林里画了什么吧。”|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回忆上节课内容,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插上想象的翅膀,学习诗歌
【教师活动】 1. 组织分组读第三小节:“分组读第三小节,看看‘彩色的梦’中还有什么?” 在学生交流后板书相关内容(森林、雪松、小鸟、小屋、太阳)。 2. 出示葱郁森林的图片,讲解 “葱郁” 的意思:“出示葱郁的森林的图片,理解‘葱郁’是‘青翠茂盛’的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直观感受。 3. 启发思考:“在这茂盛的森林里会发生些什么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4. 引导想象对话场景:“出示‘请小鸟留下歌声’,引导想象雪松与小鸟对话的场景,以及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 5. 指导朗读:“鸟儿的歌声好听吗?再次读这句话,读出雪松们的心情。”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6. 分析句子并引导仿写:“‘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 -- 又红!’这是比喻的修辞,我们来积累‘又大又红’这样的词语。照样子,仿写比喻句。” 7. 随文识字:“森、拉、结、苹、般”,示范书写并讲解笔画结构要点:“森,上小下大,上窄下宽,竖要正直。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8. 引导读第四小节:“大声读第四小节,想一想:在‘我’的梦境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9. 结合图片讲解:“把‘我的彩色梦境’比作‘大森林的精灵’,表现了作者对森林的喜爱。结合图片,展示‘水果香’‘季节风’‘紫葡萄的叮咛’。” 帮助学生理解。 10. 引导理解 “叮咛”:“看偏旁,我来猜猜‘叮咛’的意思。(叮咛:‘口’字旁,跟说话有关,再三嘱咐。)思考:紫葡萄在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想。 11. 讲解省略号作用:“‘在溪水里流动……’省略号说明什么呢?(‘我’的彩色梦境还有很多内容。)” 12. 随文识字:“精、灵”,示范书写并讲解笔画结构要点:“精,‘米’横画宜短,竖画正直……” 13. 引导想象表达:“引导学生想象:‘我’的彩色梦境里还有什么?用‘有…… 有…… 还有……’的句式说一说。” 14. 指导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 15. 感悟提升:“在作者笔下,彩色铅笔成了一群可爱的具有魔法的小精灵,他们在纸上蹦蹦跳跳,脚尖滑过的地方,就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这是作者彩色的梦,多么神奇啊!我们是一群聪明可爱的、富有想象力的孩子,相信一定也有着五彩斑斓的梦,让我们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力,激发自身的想象。
【学生活动】 1. 分组朗读第三小节,交流 “彩色的梦” 中的内容。 2. 观察图片,理解 “葱郁” 的含义。 3. 自由想象森林里发生的事情,与同学分享。 4. 想象雪松与小鸟对话场景和歌声,感受其中的美好。 5. 朗读句子,读出雪松的心情。 6. 学习比喻修辞,积累词语,仿写比喻句。 7. 观察老师书写,学习 “森、拉” 等字的写法,书空练习。 8. 朗读第四小节,思考并回答问题。 9. 观察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森林的喜爱。 10. 理解 “叮咛” 的意思,想象紫葡萄说的话。 11.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感受梦境的丰富。 12. 学习 “精、灵” 的写法,进行书写练习。 13. 想象并运用句式表达自己心中的彩色梦境。 14.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体会情感。 15. 倾听老师的感悟,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彩色梦的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学习生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环节三: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你想用彩色铅笔画出怎样的彩色梦呢?把你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仿照课文第 2 小节或第 3 小节写一首小诗。” 巡视指导学生写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表达。
【学生活动】 思考自己的彩色梦,仿照课文段落进行写作,如 “脚尖走过的地方,金黄的稻田,熟了;清澈的湖水,绿了;洁白的云朵,飘了,飘 -- 得 -- 悠 -- 闲!” 完成后与同学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创新能力,将课文学习与实际创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环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 3、4 小节,感受到了作者彩色梦境的奇妙,还学习了新的生字,并且大家也发挥想象写下了自己的彩色梦。希望大家课后继续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 7 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家人听,听听他们的建议;再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生字,朗读小诗,观察生活并记录。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板书设计
8 彩色的梦
彩色梦境:森林、雪松、小鸟……
生字:森、拉、结、苹、般、精、灵(书写要点)
修辞:比喻、排比
句式:有…… 有…… 还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复习导入,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 3、4 小节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想象和讨论,对课文内容理解较好,生字学习也较为扎实。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发挥想象进行仿写,展现了一定的创造力。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 “紫葡萄的叮咛” 时,部分学生想象不够丰富,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生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仿写指导过程中,对个别写作困难的学生指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仿写内容较为简单。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详细。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更生动有趣的引导方式,如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在写作指导时,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还可以展示优秀范例,让学生更好地借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确保学生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