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课时 2
内容 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教师要紧扣“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个单元要素,把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关注课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共6小节。第一小节总述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激发阅读期待。第二至五小节分别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第六小节与开头相照应,不仅点题,还点明诗的主旨,鼓励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细细观察,多多思考。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六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一个独体字,要注意分类观察,整体把握书写规律。其中,“碰”是学生第一次写石字旁的字,要特别强调石字旁写得小且靠上,“帮”要重点强调笔画“横撇弯钩”是一笔下来的,“特”要重点提示“牛”字做了偏旁,最后一笔变为提。 关注词语:野外、大自然、天然、指南针、帮助、向导、指点、北方、北极星、路灯、永远、黑夜、帮忙、南方、特别、积雪。“指南针、北极星、路灯、积雪”,可以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来理解,“向导、指点”等新词可结合近义词来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词语积累。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语言运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课文的能力。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重点 认识“慌、辨”等12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
难点 能说出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指、针、帮、助、导”5个生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0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第1-2小节,能说出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知道太阳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环节一:猜谜导入
【教师活动】 1. 导入新课:“似表不是表,不报分和秒,东西南北走,它是好向导。(户外用品)” 引导学生思考并猜测谜底。 2. 引导交流与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野外吗?如果在野外迷路了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今天的课文,学习如何在野外寻找方向吧!” 3. 板书课题并引导齐读:“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活动】 1. 思考谜语内容,积极猜测谜底为指南针。 2. 回忆自己的野外经历(若有),思考迷路后的应对方法,对课文内容产生好奇,期待学习课文。 3. 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为学习课文营造良好氛围。
环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师活动】 1. 布置初读任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后的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小节号。” 巡视指导学生初读。 2. 指导认读生字词: (1) 引导认读:“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读准并牢记这些生字吧。(出示会认字)” (2) 组织自由读和同桌互读:“自由读。同桌互读。” 观察学生认读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3) 强调字音:“老师重点指导‘忠、实、盏、闯、稠’这几个字读翘舌音。” 示范发音,让学生跟读。 (4) 引导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在学生交流后总结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和利用字义等识字方法,如利用熟字加偏旁识记:马 + 门 = 闯 / 中 + 心 = 忠 / 头 + 宀 = 实 / 禾 + 周 = 稠 / 巳 + 寸 = 导 / 禾 + 只 = 积 / 禾 + 希 = 稀;利用熟字减偏旁识记 “永”:咏 - 口 = 永;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 “盏”:浅 - 氵 + 皿 = 盏;利用字义识记 “渠”:结合图片理解 “渠” 指人工开凿的水道。给 “渠” 组词:沟渠、渠道、水渠 。 (5) 引导词语学习:“读一读,记一记。说说每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课后第二题)”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每组中的两个词语意思相近,互为近义词。” (6) 组织识字游戏:“识字游戏:记住这些‘指南针’吧!老师展示带有生字的‘指南针’卡片,学生认读,读对一个就像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通过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努力读准字音,标注小节号。 2. 参与生字词认读活动,自由读、同桌互读,认真倾听老师正音,跟读生字。 3. 学习识字方法,运用方法记忆生字;参与词语学习,理解近义词的特点。 4. 积极参与识字游戏,在游戏中巩固生字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识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提高识字能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环节三:再读课文,研读课文
【教师活动】 1. 引导整体感知: (1) 布置再读任务:“再读课文,标上小节。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引导学生默读思考。 (2) 引导分析结构:“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第 1 小节总述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第 2 - 5 小节分述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第 6 小节再次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相呼应,鼓励我们要细细观察,多多思考。” 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2. 引导学习第 1 节:“朗读课文第 1 节,说一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1) 介绍指南针:“了解指南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出示古代司南、近代指南针、现代指南针的图片)” 帮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和发展。 (2) 引导理解 “天然”:“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大家先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天然’这个词?”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天然’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在大自然中,有许多事物像指南针一样为我们指出方向,它们就是‘天然的指南针’。” (3) 点明中心:“最后一句话点明了中心。”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旨。 3. 引导学习第 2 小节:“朗读课文第 2 小节,说一说‘太阳’是怎样帮助人们判断方向的?” (1) 讲解词语:“理解‘忠实’的意思:忠诚、可靠。”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2) 解释 “向导”:“教师提问:向导什么呢?”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指引路的人、指点方向的人。” (3) 分析修辞:“‘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4) 引导理解辨别方向方法:“教师提问:太阳是如何指点方向的呢?” 在学生回答后展示图片:“图片展示太阳和树影的关系。(晴朗的时候,可以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5) 组织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光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对的,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6) 指导朗读:“指名读第 2 小节。(指导朗读,‘忠实’重音)” 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4. 小结过渡:“太阳每天都会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从不会改变,因此它成了我们忠实的向导。自然界里还有哪些像太阳这样的向导为我们指引方向呢?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
【学生活动】 1. 再读课文,标注小节,思考并找出 “天然的指南针”,了解文章结构。 2. 学习第 1 节:了解指南针的作用,理解 “天然” 的含义,明确文章中心。 3. 学习第 2 节:理解 “忠实”“向导” 的意思,体会拟人修辞的妙处;理解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观察图片,加深理解;参与交流讨论,分享生活中光与影子的关系;有感情地朗读第 2 小节。 4. 明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其他 “天然的指南针” 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作为 “天然指南针” 的特点和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环节四:书写指导
【教师活动】 1. 出示生字:“出示‘指、针、帮、助、导’五个生字。” 引导学生认读。 2. 引导观察分类:“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观察字形结构、宽窄、高低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特点。 3. 指导书写要点: 指:“扌”中的提收笔指向右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右部上部略宽于下部。 针:“十”的横穿插到金字旁第二横和第三横中间。最后一笔竖稍长,收笔比金字旁下端低。 帮:右上部分第一笔横撇弯钩起笔与左上第一笔横平齐。“巾”字窄于上部,居中,竖沿着竖中线行笔。整个字三部分都要写紧凑。 助:第五笔为提,不要写成横,起笔略高于第七画的收笔。“力”的撇要穿插到左下方。 导:上面是“巳”,与第一笔相连,不要写成“已”。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点。 4. 巡视指导:“学生练习,教师巡查、点评、展示。” 观察学生书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展示优秀书写作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学生活动】 1. 认读生字,了解要书写的内容。 2. 观察生字,分析字形结构、宽窄和高低关系,参与分类。 3. 观察老师示范书写,跟随老师书空练习,掌握每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4. 进行书写练习,接受老师的巡查指导,学习他人优点,改进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结构和书写技巧。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初读了课文,还知道了太阳可以帮助我们在野外辨别方向。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的‘天然的指南针’。”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 5 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分享你学到的知识;观察生活中光和影子的关系,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下节课的学习方向。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生字,朗读课文与家人分享,观察并记录光和影子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板书设计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一课时)
生字:指、针、帮、助、导(书写要点)
天然的指南针:太阳(中午在南边,树影指北方)
课文结构:总分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猜谜导入和多种识字教学活动,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在初读课文和研读课文第 1 - 2 小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也掌握得较好。在书写指导方面,学生通过练习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太阳辨别方向的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清晰,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直观,没有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在组织识字游戏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游戏形式对部分学生吸引力不足,或者游戏规则不够明确。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采用更直观的方式,如利用动画演示太阳与树影的变化、让学生在操场上实际观察等,结合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优化识字游戏设计,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明确游戏规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写“永、碰、特、积”4个生字,会写“向导、永远”等4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第3-6小节,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太阳是如何指点方向的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回顾太阳辨别方向的知识。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方。”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巩固旧知,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对其他 “天然的指南针” 的学习。
环节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习第 3 小节: (1) 过渡引导:“白天我们可以借助太阳辨别方向,那么晚上在野外迷了路,我们应该怎么辨别方向 呢?朗读课文第 3 小节,说一说‘北极星’是怎样帮助人们判断方向的?” 引导学生朗读思考。 (2) 分析修辞:“‘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北极星’比喻成‘指路灯’。”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作用。 (3) 提问引导思考:“为什么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黑夜里,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不会改变,人们晚上可以靠北极星辨别方向。” (4) 引导思考位置:“北极星在哪里?” 在学生回答后结合图片讲解:“结合图片理解,北极星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来辨认。” (5) 组织句式练习:“课内拓展:用‘要是…… 就……’说一句话。”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 引导学习第 4 小节: (1) 过渡引导:“碰到阴雨天,看不见太阳,也看不见星星,我们应该怎么辨别方向呢?朗读课文第 4 小节,说一说‘大树’是怎样帮助人们判断方向的?” 引导学生朗读思考。 (2) 分析修辞:“‘大树也会来帮忙’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3) 引导理解辨别方法:“谁来说说大树是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的?” 在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引导学生理解。 (4)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枝叶‘稀’是什么意思?” 结合图片讲解:“‘稀’指枝叶少,树叶之间的空隙大。” (5) 引导猜测 “稠” 的意思:“结合语境,根据‘稀’猜猜‘稠’的意思。”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稠’是指枝叶多而密。(引导学生理解借助反义词来理解新词的方法。)” (6)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引导学生从科学原理角度思考,在学生讨论后总结:“树的枝叶稀稠和太阳光照射时间长短及照射量多少有关。树冠的南面受太阳光照射多,树叶茂密;北面光照较少,树叶稀。” 3. 引导学习第 5 小节: (1) 过渡引导:“到了冬天,树叶都掉光了,那时,我们应该怎么辨别方向呢?朗读课文第 5 小节,说一说‘积雪’是怎样帮助人们判断方向的?” 引导学生朗读思考。 (2) 分析修辞:“‘雪特别怕太阳’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效果。 (3) 结合图片讲解:“结合图片理解‘沟渠里的积雪’。” 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4) 引发思考与讲解:“课文中没有直接讲明积雪是怎样指明方向的,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北方,化得慢的一边是南方。” 讲解原因:“冬天,太阳从南边射过来,沟渠里的积雪在北面的,受照射的时间长,化得快,在南面的,太阳照射不到,雪化得慢。” 4. 组织完成表格:“大自然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呢?(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课文第 2 - 5 小节完成表格,说一说‘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学生活动】 1. 学习第 3 小节: (1) 朗读课文,思考北极星辨别方向的方法。 (2) 理解比喻修辞,体会北极星的作用。 (3) 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北极星的特点和作用。 (4) 观察图片,了解北极星的位置辨认方法。 (5) 参与句式练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习第 4 小节: (1) 朗读课文,思考大树辨别方向的方法。 (2) 体会拟人修辞,感受文章语言特色。 (3) 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大树枝叶辨别方向的方法。 (4) 联系生活,理解 “稀” 的含义,观察图片加深理解。 (5) 猜测并理解 “稠” 的意思,学习反义词理解新词的方法。 (6) 参与小组讨论,理解大树枝叶稀稠与光照的关系,总结科学原理。 3. 学习第 5 小节: (1) 朗读课文,思考积雪辨别方向的方法。 (2) 体会拟人修辞,感受语言魅力。 (3) 观察图片,理解 “沟渠里的积雪”。 (4) 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积雪辨别方向的方法及原因。 4. 完成表格,梳理不同 “天然的指南针” 辨别方向的方法,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不同 “天然的指南针” 辨别方向的方法,理解相关词语含义和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环节三:学习第 6 小节,迁移运用
【教师活动】 1. 引导朗读:“自由读第 6 小节。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分组比赛读。”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2. 分析句子作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这句话揭示主题,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3. 引导思考:“寻找‘天然的指南针’靠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一靠‘细细观察’;二靠‘多多去想’。” 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4. 讲解写作手法:“课内拓展:前后照应:在结构上非常相似,内容上也差不多,这样的写法就是前后照应。” 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知识。 5. 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迁移运用: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 结合图片讲解:“①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方,年轮稠密的一面是北方。②秋季,大雁飞的方向是南方。③石头的南面通常植被茂密,而北面则容易长苔藓。④蚂蚁的洞口一般都是朝向南方。” 拓展学生知识。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第 6 小节,参与举手朗读和分组比赛读,提高朗读能力。 2. 理解句子作用,体会文章结构的严谨性。 3. 思考并回答问题,明确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4. 学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丰富写作知识。 5. 参与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天然指南针,学习新的知识,拓展视野。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第 6 小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写作特色,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探索精神。
环节四:书写指导
【教师活动】 1. 出示生字:“出示‘永、碰、特、积’4 个生字。” 引导学生认读。 2. 引导分类:“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特点。 3. 指导书写要点: 永:第一笔在竖中线起笔。横折钩中的竖段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捺,不是长点。 碰:右半部分的第一笔点要高于左半部分“石”的第一横。最后一横在“石”字的下面起笔。 特:牛字旁最后一笔为提。第七笔横起笔穿插于牛字旁横和提的中间。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短。最后一点写在竖中线上。 积:“口”比禾木旁稍低。“只”字的撇穿插到禾木旁点的下面,最后一笔是长点。 4. 巡视指导:“学生练习,教师巡查、点评、展示。” 观察学生书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展示优秀书写作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学生活动】 1. 认读生字,了解要书写的内容。 2. 观察生字,分析字形结构,参与分类。 3. 观察老师示范书写,跟随老师书空练习,掌握每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4. 进行书写练习,接受老师的巡查指导,学习他人优点,改进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结构和书写技巧。
环节五:总结全文
【教师活动】 总结全文:“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在野外迷路后辨别方向的四种方法,告诉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大自然里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它们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老师总结,回顾课文内容,明确观察和思考在探索自然中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意识。
环节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方法,还了解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学习了生字的书写。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多观察大自然。”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 4 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把你知道的天然指南针的知识讲给家人听;尝试在生活中观察并运用这些知识辨别方向,记录下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生字,分享知识,观察生活并记录发现。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环节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复习导入,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不同 “天然的指南针” 辨别方向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对相关知识理解较好,在拓展知识和书写指导方面,学生也有一定的收获。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积雪辨别方向的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可能是讲解不够生动形象,没有充分结合实际场景。在组织讨论交流天然指南针的拓展知识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讨论话题对部分学生吸引力不足,或者缺乏有效的引导。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如制作动画、模拟场景等,结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优化讨论交流环节的设计,提出更具吸引力的话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