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25 黄帝的传说 课时 2
内容 分析 《黄帝的传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写黄帝造车、造船的故事传说,培养学生学习黄帝善于发现总结、不断发明创造的精神。课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的提示讲述皇帝造车、造船的故事。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思维能力:感受黄帝的品质,能就自己觉得黄帝聪慧、善良、细心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审美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黄帝的品质,感受黄帝的发明和创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黄帝的传说,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创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重点 学习生字词,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 感受黄帝的品质,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识“帝、创”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帝、传”等8个字,会写“传说、首领”等12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环节一:图片导入,读课题
【教师活动】 1. 展示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那你们知道在中国古时候,是谁最早发明了车和船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了不起的神话人物:黄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2. 介绍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祖先。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名轩辕,有熊氏。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丰富学生对黄帝的认知。 3. 引出课题:“师:黄帝是部落的首领,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发明了车和船。他又是怎么发明车和船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黄帝的传说》。” 4. 引导理解课题:“生齐读课题:理解‘传说’就是指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学生活动】 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对黄帝发明车和船产生好奇。 2. 倾听老师对黄帝的介绍,了解黄帝的地位和贡献,拓展知识储备。 3. 跟随老师的引导,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4. 齐读课题,理解 “传说” 的含义,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介绍,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课题,同时让学生对黄帝有初步了解,理解课题含义,为学习课文营造良好氛围。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师活动】 1. 布置初读任务:“初读课文,学会默读。(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2) 怎样默读呢?(在心里读,不读出声。)(3) 出示《默读歌》。” 指导学生默读并圈画生字。 2.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 组织认读词语:“师:在刚才的读书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的读书姿势很好,大多数的小朋友已经将课文的生字词圈画出来,这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现在,我们就先来认一认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开火车读。” 观察学生认读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2) 强调读音:“教师强调读音:‘创、召、设’是翘舌音;‘尊、材’是平舌音。‘待’是多音字,这里读‘dāi’。” 示范发音,让学生跟读。 (3) 教学多音字:“学习多音字‘待’:dāi 待一会;dài 等待 期待 招待。(随堂练习,辨析多音字‘待’)”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 3. 引导归类识记:“归类识记。” 在学生交流后总结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户 + 口 = 启,刀 + 口 = 召,扌 + 安 = 按,木 + 才 = 材;减一减:蹲 - 尊 ,招 - 召;换一换:抢 - 创,堆 - 推,案 - 按,没 - 设,财 - 材,洪 - 供 。 4. 组织识字游戏:“识字游戏:帮忙把包裹放到车上吧!老师展示带有生字的 “包裹” 卡片,学生认读正确才能 “把包裹放到车上”。” 通过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5. 小结鼓励:“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学得可真认真,用很多的方法,认识了新的生字朋友。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吧!”
【学生活动】 1. 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学习默读方法,尝试按《默读歌》的要求进行默读。 2. 参与生字词认读活动,自读、开火车读词语,认真倾听并纠正读音;跟读易错字音,学习多音字 “待” 的不同读音和用法,参与随堂练习。 3. 学习识字方法,运用方法记忆生字;积极参与识字游戏,在游戏中巩固生字学习。 4. 再次朗读生字,强化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识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提高识字能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默读技巧。
环节三:再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引导读题质疑:“读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1) 黄帝是谁?(轩辕)(2) 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传说?” 引导学生观察小标题。 2. 引导整体感知:“师:做好默读的姿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第一部分 (1):介绍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第二部分 (2 - 4):黄帝发明车的故事。第二部分 (5 - 7):黄帝发明船的故事。第二部分 (8):车和船的发明给人们带来好处。” 3. 小结过渡:“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第一部分的内容,来进一步认识黄帝吧!”
【学生活动】 1. 思考并回答问题,提出自己对课题的疑问,观察小标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默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每部分内容,梳理课文结构。 3. 明确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对学习黄帝的相关内容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读题质疑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环节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教师活动】 1. 布置默读任务:“默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黄帝深受人们的爱戴?” 巡视指导学生默读。 2. 分析段落内容: (1) 引导提取信息:“‘五六千年前’点明了时间;‘轩辕’是人物。” 帮助学生分析句子成分。 (2) 引导思考原因:“黄帝为什么深受人们的爱戴?” 在学生回答后强调原因。 (3) 引导思考人们的做法:“因此人们是怎么对他的呢?”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黄帝名字的由来。 3. 小结过渡:“师小结:黄帝深受人们的爱戴,他是怎样发明车和船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1. 默读第 1 自然段,思考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2. 分析段落内容: (1) 理解时间和人物信息,学习分析句子。 (2) 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黄帝深受爱戴的原因。 (3) 思考并回答问题,了解黄帝名字的由来。 3. 明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黄帝发明车和船的故事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 1 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黄帝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黄帝发明车和船的故事埋下伏笔。
环节五: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1. 出示生字:“出示 8 个生字。” 引导学生认读。 2. 引导观察结构:“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上下结构:帝、忽;左右结构:传、理、段;半包围结构:启、通;独体字:由。” 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3. 示范书写并强调要点:“帝: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 示范每个生字的书写,详细讲解笔画顺序、间架结构和书写要点。 4. 巡视指导:“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观察学生书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 1. 认读生字,了解要书写的内容。 2. 观察生字,分析结构特点,明确不同结构的书写要点。 3. 观察老师示范书写,跟随老师书空练习,掌握每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4. 进行书写练习,注意书写规范,接受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结构和书写技巧。
环节六:课堂作业
【教师活动】 1. 布置随堂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课后听写任务:“课后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明确作业要求。
【学生活动】 1. 完成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知识。 2. 课后认真完成听写作业,复习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环节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朋友,学习了默读课文,还知道了黄帝深受人们爱戴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黄帝发明车和船的故事。”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 8 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分享你对黄帝的了解;思考黄帝发明车和船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板书设计
25 黄帝的传说(第一课时)
生字:帝、传、忽……(书写要点)
黄帝:时间 - 人物 - 成就(受爱戴原因)
课文结构:发明创造 - 车的发明 - 船的发明 - 带来好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图片导入和多种识字教学活动,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在初读课文和整体感知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对默读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分析第 1 自然段和书写指导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掌握默读方法时,部分学生仍不能很好地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可能是训练不够充分,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在组织识字游戏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游戏形式对部分学生吸引力不足,或者游戏规则不够清晰。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默读训练的时间和次数,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默读技巧。优化识字游戏设计,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明确游戏规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能借助相关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1. 引导回顾:“黄帝带领人们发明了哪些东西?” 引导学生回忆。 2. 引出新课:“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小标题快速地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黄帝是怎样造出我国最早的车和船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
【学生活动】 1. 思考并回答问题:“黄帝带领人们发明了车和船。” 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2.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对黄帝造车和造船的具体过程产生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唤起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同时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指导学习“黄帝造车”
【教师活动】 1. 布置默读任务:“默读课文第 2 - 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黄帝是怎样造车的?再次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巡视指导学生默读。 2. 引导分析第 2 自然段: (1) 提问引导思考:“造车前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运输方式是怎样的?(靠步行、靠人力)人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既不方便,又很辛苦。)”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 (2) 组织造句练习:“用既…… 又…… 造句。”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学生回答后点评。 3. 引导分析第 3 自然段: (1) 针对关键句提问:“出示句子:‘这件事给了黄帝启发。’①‘这件事’指的是什么事?(草帽是圆的,掉到地上后向前滚出了很远。)②这是黄帝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想到的?(看到的)”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2) 引导思考黄帝的想法:“黄帝受到启发,他又想到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强调黄帝的思考过程。(他想,如果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就可以用来搬运物品了。) (3) 引导分析黄帝的行动:“黄帝行动力极强啊,把想到的付诸于行动,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试了一次又一次?” 引导学生体会造车的困难。(他号召部落民众,按照设想找来需要的材料,试了一次又一次。)他为什么试了一次又一次?(车太难做了,材料也不行,有各种困难) (4) 引导关注结果:“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黄帝造车的成果。(终于把车造了出来,样子就像现在的独轮手推车。) (5) 小结学习方法:“师小结:通过看到的、想到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就能很清晰的知道黄帝造车的整个过程。” 4. 引导了解车子改进进程:“出示第 4 自然段:车子不断改进的进程是怎样的呢?” 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5. 指导讲述故事: (1) 明确讲述步骤:“如何讲清故事呢?按照‘看到什么 - 想到什么 - 怎样做的 - 结果怎样’这 4 个步骤来讲。” (2) 提供讲述辅助:“借助图片和提示语,把‘造车的故事’讲清楚。” 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巡视指导。 6. 引导感受人物形象:“同学们来说一说:从黄帝造车这个故事中,你觉得黄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黄帝的品质。
【学生活动】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梳理黄帝造车的过程。 2. 学习第 2 自然段: (1) 思考并回答问题,了解造车前人们的出行和运输状况及感受。 (2) 参与造句练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他人的造句思路。 3. 学习第 3 自然段: (1) 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关键句的含义,分析黄帝看到的现象。 (2) 思考黄帝的想法,体会其思考过程。 (3) 分析黄帝的行动和造车的困难,感受其坚持。 (4) 了解造车的结果,感受黄帝的成就。 (5) 学习总结的学习方法,掌握梳理故事过程的技巧。 4. 了解车子改进进程,观察图片,加深理解。 5. 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借助提示讲述 “造车的故事”,练习语言表达,分享故事内容。 6. 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黄帝的人物形象,学习黄帝善于思考等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黄帝造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讲述故事的方法,感受黄帝的智慧和品质。
环节三:自主探究“黄帝造船”
【教师活动】 1. 布置分组合作任务:“分组合作要求:(1) 读一读:默读课文 5 - 7 自然段。(2) 找一找:运用刚刚学习的方法,从文中找到黄帝造船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样做的、结果如何的相关语句。” 巡视各小组合作情况,给予指导。 2. 引导学生圈画关键句:“出示 5 - 7 自然段,学生自主圈画对应关键句。” 3. 组织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梳理信息。 黄帝相关图片相关语句看到的他看到水面上漂着许多树叶,其中一个叶片上还有一只蚂蚁,虽然河水很深,蚂蚁却安安稳稳地在上面爬着。想到的如果造一个像树叶一样浮在水面的东西,能让人待在上面,我们就可以在水里自由来去了。怎样做的他们找来一根很粗很粗的树干,把它放进河里。黄帝让人把树干中间的一段挖空,人坐在里面,果然坐稳了。他们又用木头做了桨。结果怎样结果,人们就能在水面上自由地行动了。
4. 指导讲述故事: (1) 强调讲述步骤:“按照‘看到什么 - 想到什么 - 怎样做的 - 结果怎样’这 4 个步骤来讲。” (2) 引导借助辅助讲述:“借助图片和提示语,把‘造船的故事’讲清楚。” 引导学生讲述故事,观察学生表现。 5. 引导感悟人物品质: (1) 引导学习第 8 自然段:“出示第 8 自然段:车和船的发明,使水陆交通得到了发展,为人们相互往来提供了便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这都要归功于谁?” 引导学生思考。 (2) 引导分析人物品质:“由此可见他具有哪些品质呢?”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黄帝的品质。(体恤人民的辛苦、善良、不怕困难、善于观察。)
【学生活动】 1. 参与分组合作,默读课文,寻找相关语句,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2. 圈画关键句,梳理黄帝造船的信息。 3. 填写表格,整理黄帝造船的过程,加深理解。 4. 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借助提示讲述 “造船的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学习第 8 自然段,思考问题,理解车和船发明的意义。 6. 分析黄帝的品质,学习黄帝体恤人民等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黄帝造船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信息梳理能力,进一步感受黄帝的人物形象和优秀品质。
环节四:知识拓展
【教师活动】 1. 总结课文内容:“本文讲述了黄帝带领部落民众发明 (车) 和 (船) 的故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也让我们认识了 (为民着想)、(善于思考) 的黄帝。” 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旨。 2. 呈现课堂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3. 引导课外拓展:“课外拓展:黄帝时代,人们都发明和创造了很多东西,你还知道哪些呢?” 引导学生分享,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黄帝发明机杼、嫘祖养蚕制衣、仓颉造字等知识,并鼓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 4. 布置课后练习: (1)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黄帝的子民,你都会对黄帝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2) “说说看:请你把黄帝的故事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 明确作业要求。 5. 布置随堂练习:“完成相关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回顾课文内容和主旨,加深理解。 2. 观看板书,强化记忆重点知识。 3. 参与课外拓展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识,学习新的文化知识,激发探索欲望。 4. 完成课后练习: (1) 发挥想象,写下或说出想对黄帝说的话,锻炼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课后给家人讲述黄帝的故事,巩固知识。 5. 完成随堂练习,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课后练习,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深入了解了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感受到了黄帝的智慧和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像黄帝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制作一张手抄报;把你对黄帝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 100 字。”
板书设计
黄帝的传说 造车 造船 水陆交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 黄帝:体恤人民、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复习导入,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黄帝造车和造船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默读、讨论和讲述故事,对黄帝的发明过程和人物形象理解较好,在拓展延伸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对相关知识的浓厚兴趣。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体会黄帝的精神品质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生动,没有充分结合生活实例。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小组合作效果不佳,可能是小组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合作指导。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练习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人物品质,采用更生动的引导方式,如创设情境、对比生活中的事例等,帮助学生理解。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明确小组分工,提供详细的合作指导,加强对小组活动的监督和引导。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练习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