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一九六三年五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册
High school Chinese
选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学习目标
能够理解毛泽东关于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这一核心观点
掌握文中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等关键概念
准确阐述认识的两次飞跃过程
通过研读文本,分析文章层层递进的论证逻辑
01
02
03
04
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文章,它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的来源,以及我们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导入
了解作者
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马列主义者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了解背景
是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5月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所写的一段话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01
01
毛泽东著作选读
后来这篇文章被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单行本。
这篇文章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
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写作动机
毛泽东同志写作这篇文章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批判唯心主义在认识来源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教育,以便更好地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
政论文
本课关联知识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政治性
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严密性
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指导性
题目解释
标题是一个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标题用语通俗易懂,有两层意思:
如何理解标题含义?
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
1
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用:
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二. 关系:
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第二、三个问句是在第一个问句的基础上作为答案被提出来的,继而被否定,为开启下文做准备。
作者为什么否定“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
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因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这两个设问句,写得很通俗,口语化,略含讽刺之意,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
“一般的说来……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这两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① 关联:第一句先总说判断思想正确与否的一般情况,第二句分说在社会斗争中判断思想正确与否的特殊情况。
②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一般的说来”在语法上为状语,在句子前头起评注作用,避免了一概而论;“特别是”强调了一般规律的适用对象;“有时候”专指敌强我弱的时候;“有些”指即使这种时候的失败也不能一概而论;“并”加强否定语气,略带反驳意味,因为人们总以为既然失败就不能说明指导思想正确;“暂时”说明特殊情况并不是长期存在的。
作为一篇哲学论文,本文的论证有什么特点?
对我们的同志尤其是农村干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旨在提高认识。
针对性强
层进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重要意义
结构严谨
文章概念明确,用词准确,判断正确,推理具有逻辑性。
论证严密
作者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语言通俗
语言特色
严谨性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是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肤浅”和“深刻”用于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和“丰富”适用于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两组反义词相对举,说明差距大,前面再加上“何等”,表明严重程度深。
通俗性《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儿来的》这篇文章的对象是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所以作者不用难懂的哲学术语,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如“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趣味性①善于使用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趣。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三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用
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关系
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第二、三个问句是在第一个问句的基础上作为答案被提出来的,继而被否定,为开启下文做准备。
作者为什么否定“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1)因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2)这两个设问句,写得很通俗,口语化,略含讽刺之意,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
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
第一次飞跃
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
改造世界
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①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强调正确思想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
③要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就要依靠掌握正确思想的群众。
④说明群众只有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
⑤更明确地指出,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现实启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学习:我们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学习和理解。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0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并推动实践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理论知识。
03
勇于探索和创新:我们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只有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做法。
04
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发现和解决问题
它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实践检验真理
同时它也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勇于探索和创新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节课见!
(一九六三年五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册
High school Chinese
选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