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1.1 负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2.例1、例2
教材分析 《负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课文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皆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 明确数可以分成正数、0和负数,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理解分类讨论思想。 2.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0的内涵。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你能说出与下列意思相反的话吗? 课件出示: (2)关于温度,你知道些什么?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1.介绍正、负数的读写。 (1)板书一组负数,并领读一个负数,指导学生读出其他的负数。 (2)介绍“+”和“-”,并明确书写正、负数时的注意事项。 2.走进生活,了解负数。 (1)气温预报中的负数。(课件出示教材2页例1) ①指导学生观察六个城市的气温情况,说说能发现什么。 ②课件出示-3℃和3℃。 引导学生思考:-3℃和3℃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③引导学生讨论:0℃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能用正、负数表示吗? (2)存折中的负数。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3页例2,讨论存折中的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 3.明确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4.引导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负数。 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活动是决定学校订做哪种颜色校服的一种需要,初步体会统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浅显的历史介绍,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出现是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同时让学生知道中国很早就认识和使用负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并同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课上可能无法接触到足够多的生活实例。 教学建议: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