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5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5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06 10: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2.5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12.例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相关知识后展开的解决问题,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训练,从中更深刻地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更广泛的应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体上思维敏捷,课堂反应与接受较快,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并能自评。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从小理财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理解购物时常见的优惠方式,能根据原价和优惠方式计算出商品的现价。 2. 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比较多家商店同类商品的售价,选择购物的最优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折扣、成数、利率、税率的意义及相关公式
教学难点 运用折扣、成数、利率、税率的意义及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8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 (2)妈妈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妈妈现在工资是多少? (3)情境导入。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5。 1.引导学生分析。 师:我们来分析这道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A商场打五折是什么意思 “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1:打五五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55%。 生2:“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 师:那么不满100元的零头怎么办 预设 生: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师:怎么样分别计算实际花费的金额呢 预设 生1:在A商场,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生2:在B商场,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2个50元。 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预设 生1:在A商场的实际花费: 230×55%=126.5(元) 生2:在B商场的实际花费: 230-50×2=130(元) 生3:115<130,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3.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满100元减50元”这种方式只是对价钱中满100元的部分打五折,没有满100元的部分没有享受这个折扣。 生2:A商场则是对所有的钱数实行五五折优惠。 生3:就是不计算出两种销售方式的实际花费,也能判断“每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 生4:总价比整百元多一点点时,两种促销方式的优惠比较接近。 生5:总价比整百元少一点点时,两种促销方式的优惠差距较大。 生6:商品的价格是整百元时,两者的优惠相同。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在竞赛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  230×55%=126.5(元) 230-50×2=130(元)            115<130,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1.折扣就是商品打折销售,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2.合理的理财方式:收益的大小。
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属于知识的巩固理解课时,针对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知识进行整理和运用。综合性地总结出知识的结构,表现出知识的连贯性,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自学合作、抢答训练、综合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意义,及成数和税率、利率的相关问题的解决。在巩固理解中体会合作学习对于能力的培养的好处,从中学会怎样学习。 不足之处: 1.学生合作探究中,对于问题的分析不到位,理解也浮在表面,知识性强的问题解决得较好,但是对于思维性强一点的,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2.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缺乏果断性,总是瞻前顾后。 再教这节课的内容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事例引导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