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达标检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达标检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06 16: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达标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湖南长沙学业考试)如图为某动物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中Ⅰ、Ⅱ表示染色体,①②③④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含有4个四分体
B.①②为一对姐妹染色单体
C.③④之间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D.此图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哺乳动物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A细胞形成的C细胞其基因组成最多有4种可能性
B.Ⅰ过程表示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
C.互换发生在Ⅱ过程,自由组合发生在Ⅲ过程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Ⅳ过程来实现的
3.(2024·陕西宝鸡期末)基因型为AaBbdd的哺乳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基因型为aBd精子完成受精后,该细胞可形成基因型为aaBbdd的受精卵
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该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6个DNA分子
D.在该哺乳动物的睾丸中,能观察到此细胞
4.(2024·四川德阳期末)用显微镜观察雄性果蝇(2n=8)不同分裂时期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有1条X染色体
B.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含1条Y染色体
C.丙细胞中可能存在四分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
D.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 4条X染色体
5.(2024·广西百色期末)下图甲是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和图丙表示某个体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BC段发生染色体复制 B.图甲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图乙的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D.图丙的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
6.如图表示在人体某一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阴影)和核DNA分子数(无阴影)在A、B、C、D四个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的时期是(  )
A.A时期 B.B时期
C.C时期 D.D时期
7.(2024·山西临汾阶段练习)下图为蝗虫细胞不同分裂时期某物质的含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为染色体,处于Ⅰ时期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EF段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核DNA数为4n
C.GK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HI段着丝粒分裂
D.LM段发生受精作用,维持了蝗虫遗传的稳定性
8.R(红色)和r(白色)是位于某种蛾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雌性只有白色一种。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型判断其性别的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9.如图表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F1红眼果蝇有三种基因型
D.推测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0.下列关于生物受精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卵中的一个双链DNA分子,一条链来自父方,一条链来自母方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11.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控制的。现有一对夫妇生了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血友病患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A.XhY和XHXh B.XhY和XhXh
C.XhY和XHXH D.XHY和XHXh
12.如图所示为四个家族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均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系
B.甲、丙、丁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
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家系丁中的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25%
13.已知果蝇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短翅红眼∶短翅棕眼=3∶3∶1∶1。由上述材料可知(  )
A.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控制长翅的基因的位置
B.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长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红眼为隐性性状,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红眼性状的显隐性未知,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4.(2024·江西宜春期末)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伴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和运动功能减退。图1为该病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部分成员该病相关基因酶切电泳(不同基因电泳结果不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2致病基因的来源是Ⅰ2→Ⅱ3→Ⅲ2
C.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孩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2
D.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15.(2024·黑龙江佳木斯期末)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和Ⅲ6的基因型不同,Ⅲ3的出现是染色体互换的结果
C.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51
D.Ⅲ3与Ⅲ4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8/17
16.如图所示为人的一对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遗传系谱图中(■和●分别代表患病男性和女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7分)如图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图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中②和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
(3)图a~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________,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是图______。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7分)在一个纯合白身家猫种群中,一只雌猫由于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突变,出现了黑身性状,该雌猫与白身雄猫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既有黑身,也有白身。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身性状是________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每对家猫产生的后代数量足够多, 请以F1为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现在已选定F1中的白身雌猫作为母本,则父本的表型应为________。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19.(9分)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子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子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_种表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20.(8分)(2024·浙江月考)杨梅的性别决定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花色性状由基因A/a、B/b共同控制,其中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在纯合浅红花植株中发现一株果味鲜甜(基因R)雌株M。果味的鲜甜对非鲜甜为显性。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 组合 P F1
♀ ♂ ♀ ♂
甲 深红 深红 深红(48株)、浅红(80株) 深红(96株)、浅红(32株)
乙 M 浅红 全为浅红非鲜甜 全为深红
(1)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亲本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取甲组F1所有浅红植株相互杂交,F2雌株表型为____________,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据乙组推测,控制果味鲜甜的基因R在____________(填“常”或“Z”)染色体上,欲进一步验证,可选择表型为_____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与乙组F1深红植株进行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要求只书写产生雌株的过程)。
21.(11分)(2024·江西月考)近年来“汉服文化”出圈,以蚕丝为原料的传统服饰更是深受民众喜爱,带动了蚕养殖的发展。已知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成活率高,产丝量也比雌蚕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短体(A)对正常体(a)为显性,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纯合的胚胎致死。取短体蚕个体若干连续自由交配,F2中正常体蚕占__________;随着子代的自由繁殖,正常体蚕的比例会逐渐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种群会持续发生______。
(2)蚕卵壳颜色受sch基因控制,单个sch基因突变使雌蚕卵壳变为巧克力色且在高温条件下不能正常孵化而死亡,雄蚕卵壳仍为黑色且在高温条件下能正常孵化。
①推测sch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Z”或“常”)染色体上,且该突变为__________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作出上述2个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巧克力色卵壳蚕在常温下可正常孵化。现有各种卵壳颜色的蚕供选择,请设计杂交方案确保繁殖的子代均为雄蚕。简要写出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虽然提高了雄蚕比例,但过多使用会降低养殖效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共有2对同源染色体,构成了2个四分体,A错误;①②为一对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互换通常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③和④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图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精原细胞、C表示精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一般只有两种基因型,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互换,则最多可有4种基因型,A正确;Ⅰ过程表示精原细胞在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B错误;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在Ⅱ过程中,C错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是通过Ⅱ过程来实现的,D错误。
3.【答案】A
【解析】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卵细胞为abd,因此与基因型为aBd精子完成受精后,可形成基因型为aaBbdd的受精卵,A正确;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互换,也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B错误;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雌性哺乳动物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在输卵管中,在受精过程中完成,所以该过程无法在睾丸中观察到,D错误。
4.【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为体细胞的一半,故甲细胞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分析题图,乙细胞染色体数为4,核DNA数为8,则该细胞处于减数Ⅱ的前中期,故乙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分析题图,丙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核DNA数为16,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Ⅰ前期,即丙细胞中可能存在四分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C正确;分析题图,丁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16,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为雄性动物,则此时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D错误。
5.【答案】B
【解析】染色体复制的本质是DNA复制,发生在图甲的AB段,A错误;图甲中发生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正确;图乙代表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图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且不具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是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错误。
6.【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经过间期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是体细胞中的两倍,应为92条,而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相同,着丝粒数目没有增加,故染色体的数目仍是46条。
7.【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曲线分析可知,图应为蝗虫细胞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的含量变化,Ⅰ最大值为4n,表示有丝分裂过程,A正确;EF段细胞包含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核DNA数为4n,B错误;GK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HI段表示着丝粒分裂,随后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C正确;LM段发生了受精作用,染色体恢复为2n,维持了蝗虫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
8.【答案】B
【解析】子代基因型为Rr、rr,红色一定是雄性,但白色不能判断性别,A错误;子代基因型为Rr,红色一定是雄性,B正确;子代基因型为rr,雄性和雌性个体都有白色,C错误;子代基因型为RR、Rr、rr,红色一定是雄性,但白色不能判断性别,D错误。
9.【答案】C
【解析】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F1表现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A正确;F2红眼与白眼之比是3∶1,说明眼色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F1 红眼果蝇有2种基因型,XAXa、XAY,C错误;由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表型与性别有关,推测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10.【答案】D
【解析】受精卵中的细胞核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错误;受精卵中的一个双链DNA分子,要么来自父方,要么来自母方,B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正确。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夫妇有一个女儿患有血友病,因此这对夫妇都含有血友病致病基因,所以丈夫的基因型为XhY,这对夫妻的三个子女中有一个不患病,因此妻子含有个正常基因,所以妻子的基因型为XHXh。
12.【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丁图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和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B正确;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是该病基因携带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C错误;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家系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
13.【答案】A
【解析】由子一代中表型及比例可知,长翅∶短翅=3∶1、红眼∶棕眼=1∶1,这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红眼和棕眼的显隐性;而且题中没有说明性状与性别的关系,所以不能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14.【答案】C
【解析】Ⅱ3和Ⅱ4婚配,产生的Ⅲ2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题干信息表明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伴性遗传病,从而判断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Ⅲ2的父亲正常,则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3,Ⅱ3是携带者,则致病基因来自Ⅰ2,所以Ⅲ2的来源是Ⅰ2→Ⅱ3→Ⅲ2,B正确;假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a,Ⅲ3的基因型可能为1/2XAXa、1/2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所生女孩为3/4XAXA、1/4XAXa,女孩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4,C错误;Ⅲ3的基因型可能为1/2XAXa、1/2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所生孩子为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1/2=1/8,D正确。
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根据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Ⅲ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因此,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设甲病基因为B/b,乙病基因为A/a,Ⅲ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则Ⅲ6为AaXbXb,Ⅱ3和Ⅲ6的基因型相同,Ⅲ3的出现是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B错误;设甲病基因为B/b,乙病基因为A/a,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Ⅲ1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基因a概率为1/16,基因A概率为15/16,则Aa概率为2×A×a=2×1/16×15/15=30/256,则正常男性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C正确;设甲病基因为B/b,乙病基因为A/a,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16/17×1/2=8/17,D正确。
16.【答案】A
【解析】对比X和Y染色体可知,Ⅱ-2只位于Y染色体上。①图中,双亲正常而儿子患病,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父亲表现正常,所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②图中,无法判断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并且子代中没有男孩,因此无法判断致病基因是否位于Ⅱ-2片段;③图中,父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因此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Ⅱ-2片段;④图中,双亲患病而子代正常,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因此,该致病基因位于Ⅰ片段。
非选择题
17.【答案】(每空1分,共7分)
(1)有丝 染色体 (2)e、b (3)a、d、e ④⑤ (4)a、d、e (5)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解析】题图曲线代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①~③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②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图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d为有丝分裂中期,图e为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a、d、e。与体细胞相比,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是图a、d、e。
18.【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7分)
(1)隐性 该雌猫与纯种白身雄猫杂交,子代中雌雄个体均既有黑身,又有白身
(2)黑身 ①杂交子一代中白身性状只在雄猫中出现(2分) ②杂交子一代中黑身性状在雌雄猫中都出现(2分)
【解析】(1)白身性状是隐性性状,理由是该雌猫与纯种白身雄猫杂交,子代中雌雄个体均既有黑身,又有白身,即该突变黑猫是杂合子。(2)选定F1中的白身雌猫作为母本(即基因型为bb或XbXb),则父本为黑猫(基因型为BB或Bb或XBY)。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XbXb×XBY,子代雄性为XbY,全是白猫,子代雌性为XBXb,全是黑猫;若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bb×Bb或bb×BB,子代黑身性状在雌雄猫中都出现。
19.【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分)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分) (3)8 隐性
【解析】(1)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无论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两亲本杂交,子代中雌雄个体都可能会出现数量相同的有眼和无眼个体,因此不能根据表中给出的杂交结果判断控制有眼/无眼性状基因的位置。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性状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分离。(2)假设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让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果蝇(♀)和无眼果蝇(♂)交配,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由题表所示杂交结果可知,灰体、长翅性状为显性。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子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子果蝇杂交,F1中三对等位基因都杂合,故F1相互交配后,F2中有2×2×2=8种表型。如果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1/4×3/4×1/4,说明无眼性状为隐性。
20.【答案】(每空2分,共18分)
(1)自由组合 根据甲组,亲本表型为深红,子代表型为深红∶浅红=9∶7,为9∶3∶3∶1的变式 (2)AaZBW 深红和浅红 3∶7 (3)Z 浅红非鲜甜雌株 aaZbrW
【解析】(1)根据甲组杂交实验可知,亲本表型都为深红,子代表型为深红∶浅红=(48+96)∶(80+32)=9∶7,为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者根据甲组杂交实验可知,亲本均为深红,杂交子代雌性和雄性中都有深红和浅红且比例不同,说明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者依据甲组杂交实验可知,亲本表型都为深红,子代雌性中深红∶浅红=3∶5,雄性中深红∶浅红=3∶1,说明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另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所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甲组F1中深红∶浅红=9∶7,亲本都为深红,说明甲组亲本雌株的基因型是AaZBW,雄株的基因型是AaZBZb。甲组F1所有浅红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ZBW∶aaZbW∶AaZbW∶ AAZbW∶aaZBZB∶aaZBZb=1∶1∶2∶1∶1∶1,取甲组F1所有浅红植株相互杂交,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ZB∶aZb=3∶1,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ZB∶aW∶aZb∶AZb∶AW=1∶3∶2∶2∶2,故F2雌株表型及比例为:深红(基因型为AaZBW)∶浅红=(2/5×3/4)∶(1-2/5×3/4)=3∶7。(3)根据乙组杂交实验可知,F1中雌性全为浅红非鲜甜,而雄性全为深红,即果味鲜甜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果味鲜甜的基因R在Z染色体上。欲进一步验证,可利用测交实验,即选择表型为浅红非鲜甜雌株、基因型为aaZbrW的植株与乙组F1深红植株(基因型为AaZBRZbr)进行测交,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21.【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1/2 升高 进化 (2)Z 隐性 单个sch基因突变后,雄蚕卵壳仍为黑色,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雌蚕卵壳变为巧克力色,说明雌蚕只有一个sch基因,且位于Z染色体上(2分) 让巧克力色卵壳雄蚕与黑色卵壳雌蚕杂交,子代在高温条件下孵化(2分) 该方案会导致子代雌性个体死亡,使种群雌性比例下降,降低蚕的出生率(2分)
【解析】(1)基因型AA个体胚胎时期致死,则亲本为Aa,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F1产生的配子中A占1/3、a占2/3,雌雄随机交配后,F2中基因型占比为AA(死亡)占1/9,Aa(短体)占4/9,aa(正常体)占4/9,故F2中正常体蚕占1/2;由于基因型AA个体死亡,随着自由交配的代数增加,基因A频率下降,基因a频率上升,正常体的比例会逐渐升高,种群会持续发生进化。(2)①单个sch基因突变后,雄蚕卵壳仍为黑色,说明sch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而雌蚕卵壳变为巧克力色,说明雌蚕只有一个sch基因,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②突变后的巧克力色雌卵壳蚕在高温条件下不能正常孵化而死亡,但雄蚕卵壳仍为黑色且在高温条件下能正常孵化,巧克力色卵壳蚕在常温下可正常孵化,要确保繁殖的子代均为雄蚕,可让巧克力色卵壳雄蚕(ZZ、隐性纯合子)与黑色卵壳雌蚕(ZW、显性个体)杂交,并让子代在高温条件下孵化即可确保子代繁殖的均为雄蚕;该方案虽然提高了雄蚕比例,但过多使用会导致子代雌性个体死亡,使种群中雌性比例下降,降低蚕的出生率,影响养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