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DNA的结构
[基础达标]
题组一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下列研究成果中,为该模型构建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
①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②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 ③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 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机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按要求制作含2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那么该同学需要制作长方形、五边形、圆形塑料片的数量依次为( )
A.20,20,20 B.30,30,30
C.40,40,40 D.20,30,40
题组二 DNA分子的结构
3.DNA分子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连接 ②两条链上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A、G之和是相同的
④两条链上的碱基C、G之和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图是某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氢键,②是脱氧核苷酸链的5′端,③是3′端
B.DNA分子中A+T含量高时稳定性较高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a链、b链方向相同,a链与b链的碱基互补配对
5.(2024·辽宁辽阳期末)下列有关 DNA 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DNA 均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链状结构
B.若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中碱基A约占32%,则碱基U约占18%
C.DNA 中的每个碱基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核糖
D.若某生物遗传物质中(A+C)/(T+G)=1,则该生物可能为T2 噬菌体
6.下图中4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
①表示腺苷 ②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③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④表示腺嘌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组三 有关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计算
7.(2024·广东东莞阶段练习)农杆菌细胞中的Ti质粒是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部分结构如图示。若某Ti质粒含m个碱基,其中胞嘧啶数量为a个(a≠m/4)。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特定排列顺序的碱基对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图中的结构④为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C.该Ti质粒中碱基数量关系为A=G、C=T
D.该Ti质粒中含有的氢键数量为m+a
8.(2024·广东深圳期中)已知真核细胞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0%,该DNA的一条单链的部分序列是5′—GTTACG —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可能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B.该DNA的一条链中碱基A占该链碱基的20%
C.该DNA另一条链对应序列为5′—CGTAAC —3′
D.该细胞中的碱基G与C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能力提升]
9.(2024·广东中山期末)DNA条形码(DNA Barcode)技术是一种利用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一小段DNA进行物种鉴定的技术。下图中药材DNA条形码就是中药材的基因身份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中药材细胞中提取的DNA分子都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DNA分子和ATP分子中都含有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
C.中药材遗传信息的“条形码”相当于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不同种类中药材细胞的DNA分子不同,不同DNA分子彻底水解的底物种类不同
10.(2024·广东韶关期末)下图表示DNA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中③的占比越大,结构会越稳定
C.④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同一条链上相邻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11.如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的名称是____________,3、4代表的是________(写出相应的符号,不要求顺序)。
(2)若8代表的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6%,则(A+T)/(C+G)在整个DNA分子的比值为________。(A+T)/(C+G)的比值越________(填“大”或“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3)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片段上是基因D与d,这两个DNA片段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一条链所用的碱基模块为A∶C∶T∶G=1∶2∶3∶4,则其互补链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____________。
(5)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答案】B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才引起人们对DNA结构的探索。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衍射图谱以及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等于嘧啶含量,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实验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则是沃森和克里克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之后提出的。故②③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含2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包括40个脱氧核苷酸,长方形、五边形、圆形依次代表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所以都需要40个。
3.【答案】C
【解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正确;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两条单链携带的生物信息是不相同的,②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1=T2,T1=A2,C1=G2,G1=C2,A1+G1=T2+C2,A2+G2=T1+C1,因此两条链上的碱基A、G之和是不同的,③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1+G1=G2+C2,C2+G2=G1+C1,因此两条链上的碱基C、G之和是相同的,④正确。
4.【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因此①是氢键;③是磷酸基团,与磷酸基团相连的一段为5′端,因此③是5′端,②是3′端,A错误。碱基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碱基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G+C含量高的DNA分子的稳定性较高,B错误。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因此a链、b链方向相反,D错误。
5.【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内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环状结构,A错误;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DNA中不含U,B错误;DNA 中的碱基和脱氧核糖相连,不和磷酸相连,C错误;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A=T,G=C,因此(A+C)/(T+G)=1,D正确。
6.【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①ATP失去一个磷酸是ADP,再失去一个磷酸就变成了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A代表核糖和腺嘌呤即腺苷。②是DNA上的一个基本单位: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③是RNA上的一个基本单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④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腺嘌呤。
7.【答案】D
【解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形成的,A错误;①是含氮碱基T,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基团,故④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B错误;DNA双链中遵循A-T、G-C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T,G=C,但A+T不一定等于C+G,C错误;该Ti质粒含m个碱基,其中胞嘧啶数量为a个,即G=C=a,则A=T=(m-2a)/2个,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则该质粒中含有的氢键数量=3a+2(m-2a)/2=m+a,D正确。
8.【答案】B
【解析】该DNA可能是细胞质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A正确;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0%,则A占20%,但在一条链中的占比不一定是20%,B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该DNA另一条链对应序列为5′-CGTAAC-3′,C正确;该细胞中还含有RNA,其碱基G与C的数量不一定相等,D正确。
【能力提升】
9.【答案】C
【解析】从中药材细胞核中提取的DNA 分子是线性的,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但从中药材细胞质中提取的环状 DNA分子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DNA分子含有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ATP分子中含有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团,B错误;中药材的遗传物质是DNA,遗传信息就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中药材遗传信息的“条形码”相当于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不同种类的中药材细胞中的DNA分子不同,但不同的DNA分子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相同的,都是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D错误。
10.【答案】C
【解析】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①和②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G和C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A和T碱基对之间有两个氢键,所以DNA分子中③的占比越大,结构会越稳定,B正确;②③属于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①属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所以④(由①②③构成)不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C错误;由图可知,同一条单链上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D正确。
11.【答案】(1)碱基对 G与C (2)36% 小 (3)两个DNA片段上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4)3∶4∶1∶2 (5)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解析】(1)看图可知,6是DNA分子内部的碱基对,在DNA分子的碱基对中,A、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3、4之间有三个氢键,3、4代表的是G、C。
(2)双链DNA分子中(A+T)/(C+G)比值,等于任何一条链的(A+T)/(C+G)的值,即都为36%。因为C-G之间氢键有3个,A-T之间的氢键有2个,故其比值越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3)基因的特异性在于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两个DNA片段上同一位置的基因不同,其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4)若A1表示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A2表示另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则已知一条链上A∶C∶T∶G=1∶2∶3∶4,即A1∶C1∶T1∶G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C2∶T2∶G2=3∶4∶1∶2。(5)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