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DNA的复制
[基础达标]
题组一 DNA复制的过程、特点
1.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酸和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五碳糖的种类
C.参与DNA复制的酶仅有DNA聚合酶
D.DNA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2.(2024·广东东莞期末)某真核细胞核DNA 的复制过程如图。虚线框中为局部放大,甲、乙为相关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C.甲、乙分别为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
D.多起点复制可提高 DNA复制的效率
3.(2024·广东惠州期末)下图为染色体上DNA 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的模板是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B.该过程既有氢键的断裂,又有氢键的形成
C.图中DNA分子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多起点同时开始复制的方式提高了DNA复制的速率
4.在DNA复制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
A.破坏氢键并使DNA双链分开
B.游离核苷酸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
C.配对的游离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D.子链与模板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题组二 DNA分子复制的相关计算
5.某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3H标记,将该DNA在不含标记元素的环境中连续复制两次,则所形成的4个子代DNA分子为( )
6.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只含14N的环境中连续复制3次,则子代DNA中含14N的DNA分子与含有15N的DNA分子之比为( )
A.1∶1 B.3∶1
C.4∶1 D.7∶1
7.如图,某个DNA分子含有1 000个碱基对,鸟嘌呤占20%,其中α链中腺嘌呤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的β链中含有400个腺嘌呤
B.在α链和β链之间可形成2 400个氢键
C.α链和β链中(A+T)/(G+C)的比值相等
D.若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消耗4.8×103个胸腺嘧啶
8.先用同位素14C标记一个DNA分子,然后加入含有12C的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n次复制后,所得DNA分子中含有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4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 )
A.2n∶1 B.(2n-2)∶n
C.(2n-2)∶2 D.(2n-1)∶1
[能力提升]
9.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酶①和酶②的作用部位相同
B.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该过程的模板链是a、b链
D.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10.(2024·福建龙岩期末)某DNA分子中碱基(A+T)/(G+C)=0.4,下图为该DNA分子复制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1为解旋酶,作用于氢键,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复制形成的两条子链中碱基(A+T)/(G+C)=0.4
C.DNA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3′,后随链合成是不连续的
D.由图可知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等特点
11.多聚核苷酸链一端的核苷酸具有自由的5′ 磷酸基团,而另一端的核苷酸具有自由的3′ 羟基基团。其中,连接着磷酸基团的一端称为5′端,连接着羟基的一端称为3′端,一条链上的两个相邻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模式图见下图1。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3′,也按照5′端到3′端的方向书写核苷酸序列。下图2表示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的互补链碱基序列为GACT
B.DNA分子进行复制时,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正好相同
C.DNA复制时,若加入dNTP,还需要的条件为模板、能量和酶
D.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可为磷酸二酯键的形成提供能量
12.(2024·湖北武汉期末)某大肠杆菌DNA分子含100个胸腺嘧啶。用含有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该大肠杆菌,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处在复制过程中的DNA,经放射自显影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放射性,放射性强度越强显影颜色越深,结果如图所示。图2中A区段显影颜色最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1和图2可判断大肠杆菌的DNA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
B.依据图2中A区段不能推测大肠杆菌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图2中A区段显影颜色最深说明它的两条单链均具有放射性
D.该DNA分子复制两次共消耗4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3.图1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Ⅰ和Ⅱ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将图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Ⅰ是________酶,Ⅱ是_______ _______酶。
(2)图2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而成,该DNA片段中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图2中④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A和T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
(4)该过程发生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5)DNA分子复制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____________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6)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则子代DNA分子某一条单链中A+T占________%。
(7)若将含14N的细胞放在只含15N的环境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4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占________。
14.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该过程首先需要在________酶作用下把两条链解开;需要________直接供能。
(3)已知一个亲代DNA分子有p个碱基,其中腺嘌呤q个,连续进行此项生理过程n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得到的子代DNA与亲代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答案】D
【解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DNA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B错误;参与DNA复制的酶有DNA聚合酶和解旋酶,C错误;DNA复制后,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均含有一条亲代DNA母链,符合半保留复制以及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D正确。
2.【答案】B
【解析】图示为DNA复制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A正确;图示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以DNA两条链作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甲酶能使双链打开,为解旋酶,乙酶能催化子链合成,为DNA聚合酶,C正确;根据题图可知,DNA复制为多起点复制,这可提高DNA复制的效率,D正确。
3.【答案】D
【解析】DNA分子两条链之间靠氢键连接,分析题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该过程中既有氢键的断裂(解旋中发生),又有氢键的形成,A、B正确;据图可知,图示新合成的DNA分子双链都有一条来自模板,即属于半保留复制,且符合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三个复制起点复制的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圈比较大的表示复制开始的时间较早,因此DNA分子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D错误。
4.【答案】B
【解析】在DNA分子结构中,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即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遵循该原则使其复制准确无误进行,B正确。
5.【答案】C
【解析】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一个双链均被3H标记的DNA分子复制两次后形成的4个DNA分子中,只有两分子DNA含有3H标记。
6.【答案】C
【解析】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只含14N的环境中培养,让其复制3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3=8个,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经复制后(不管多少次),有2个DNA分子含15N(每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含有15N),8个DNA分子都含有14N,因此子代DNA中含14N的DNA分子与含有15N的DNA分子之比为8∶2=4∶1,C正确。
7.【答案】D
【解析】某个DNA分子含有1 000个碱基对,鸟嘌呤占20%,因此腺嘌呤占30%,其中α链中腺嘌呤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10%,即α链中腺嘌呤占α链碱基的比例为20%,β链中腺嘌呤占β链碱基的比例为40%,因此该DNA分子的β链中含有400个腺嘌呤,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DNA分子中共含有600个A―T碱基对(形成两个氢键),400个G―C碱基对(形成三个氢键),因此在α链和β链之间可形成的氢键数为:600×2+400×3=2400(个),B正确;DNA的两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α链和β链中(A+T)/(G+C)的比值相等,C正确;若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消耗胸腺嘧啶的个数为1 000×2×30%×(23-1)=4.2×103(个),D错误。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n次复制后共得到DNA分子2n个,共有脱氧核苷酸链条数为2n×2;因为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有两条链是模板链,含14C;新合成的子链都含12C,一共有2n×2-2(条),所以DNA分子中含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4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2n×2-2)∶2=(2n-1)∶1,D正确。
【能力提升】
9.【答案】A
【解析】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错误;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会发生DNA复制,B正确;该过程需要a、b链分别作为模板,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C正确;DNA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
10.【答案】B
【解析】酶1为解旋酶,作用于氢键,使DNA双链解开,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某DNA分子中碱基(A+T)/(G+C)=0.4,由于A=T,G=C,则复制形成的两条DNA中碱基(A+T)/(G+C)=0.4,但两条单链中(A+T)/(G+C)不一定是0.4,B错误;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沿模板链的3′端往5′端方向移动,DNA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3′,据图可知,后随链合成是不连续的,C正确;由图可知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每个DNA都有一条链来自模板)、边解旋边复制等特点,D正确。
11.【答案】A
【解析】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按照5′到3′的方向书写核苷酸序列,则互补链碱基序列为GACT,A正确;DNA链的两条链反向平行,DNA复制只能从母链的3′端开始,因此DNA分子进行复制时,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正好相反,B错误;DNA复制时,若加入dNTP,还需要的条件为模板、能量、酶、引物、缓冲液等,C错误;酶是催化剂,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12.【答案】D
【解析】由题图1、2可知,大肠杆菌的DNA是双链环状结构,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依据图2中A区段不能推测大肠杆菌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正确;图2中 A区段显影颜色最深,说明这个区域的两条链都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它是由两条放射性链构成的,C正确;若大肠杆菌 DNA中含100个胸腺嘧啶,则胸腺嘧啶=100,则复制两次后共需消耗(22-1)×100=3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错误。
13.【答案】(1)半保留复制 解旋 DNA聚合 (2)②③ 2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4)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 (5)脱氧核苷酸 (6)60 (7)1/8
【解析】(1)从图1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Ⅰ是解旋酶,Ⅱ是DNA聚合酶。(2)图2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②脱氧核糖与③磷酸交替连接而成,该DNA片段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图2中④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A和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4)DNA复制发生的时间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5)DNA分子复制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6)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子代DNA分子某一条单链中A+T也占60%。(7)若将含14N的细胞放在只含15N的环境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4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DNA分子有24=16(个),含14N的DNA分子始终有2个,则含14N的占1/8。
14.【答案】(1)DNA复制 细胞核 (2)解旋 ATP (3)(p/2-q)(2n-1) (4)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在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示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场所是细胞核。(2)DNA复制首先需要在解旋酶作用下把两条链解开,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TP是直接能源物质。(3)已知一个亲代DNA分子有p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q个,则胞嘧啶有(p/2-q)个,所以连续进行此项生理过程n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p/2-q)(2n-1)个。(4)该过程得到的子代DNA与亲代相同,原因是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在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