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6.3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类推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建立一定的数感。
2.通过对有关概念整理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图,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复习因数及倍数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难点】
能用知识网络图整理所学的知识,并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预习】
自学教材P2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导学单独立思考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导学部分的学习,完成课后检测部分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课堂导学】
探究点一:
1、你能说说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吗?
如果a÷b=c(a、b、c均为整数,且b不等于0)则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探究点二:
2、你能说说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吗?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你能说说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吗?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大公倍数。
【课后测试】
1. 填一填。
(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48,它的最小倍数是( )。
(2)在1~10中,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 );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 )。
(3)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奇数( )。
(4)最小的质数是最小合数的( )%。
(5)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填一填。
18+407( )16×5+12( )945-303( )
(6)已知a=2×2×3×5,b=2×3×m,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2,那么m=(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2.判断。
(1)除2外,其余的质数都是奇数。 ( )
(2)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
(3)所有7的倍数,都是合数。 ( )
(4)18的因数有6个,18的倍数有无数个。( )
(5)因为7×8=56,所以56是倍数,7和8是因数。( )
(6)2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最大公因数是10。( )
(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 )
(8)如果a是奇数,a+1必定是偶数。 ( )
(9)一个自然数(0除外),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3.选一选。
(1)把60分解质因数是60=( )。
A.1×2×2×3×5 B.2×2×3×5 C.3×4×5
(2)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x个质数,那么就有( )个合数。
A.100-x B.101-x C.99-x
(3)合数的因数至少有( )个。
A.2 B.3 C.4
(4)张老师买了3个相同的水杯,正好花了40.□元,□里的数可能是( )。
A.3 B.4 C.5
(5)a是奇数,b是偶数,下面结果是奇数的式子是( )。
A.2a+b B.3a+b C.a+b+1
(6)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 B.b C.ab
【部分答案】
1.(1)48 (2)1;9;2 (3)75
(4)50 (5)奇数;偶数;偶数 (6)2;60
2. √;×;×;√;×;×;√;√;×
3. B;C;B;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