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4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设计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4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设计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06 11: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4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75.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复习时,首先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以分类、归纳、转化等办法串起来,使相关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操作等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演示,动手动脑操作,讲练结合,整理已有知识在整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多种方法、得到新知。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类推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明确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2.通过经历四则运算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运算能力。 3.感悟数学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四则运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比较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整体回顾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关于四则运算,都有哪些内容呢?(同桌合作,整理知识) 学生展示、汇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整理一下。(教师板书课题) 通过同桌合作,动手整理,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分类,构建有关数的知识网络。
二、 梳理构建 1.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写一写,说一说: 写出一些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算式,再结合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种运算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算式。 小结: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 (2)课件出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减法算式。 小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 (3)课件出示整数、小数、分数的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4)课件出示整数、小数、分数的除法算式。 小结: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2.知识点二: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一说理由。 学生在练习本上改正,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1×16= 848÷53= 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将上面的两道算式改成小数后,如何计算? 2.1×1.6= 84.8÷53= 学生在刚才的计算结果中进行计算。教师板演。 (4)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 2×= ×= 15÷= ÷= ÷= 学生计算,然后在组内交流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课件展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知识点三:0和1参与四则运算的特殊情况 师:在四则运算中,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 a+0= 0+a= a-0= a×0= 0×a= 0÷a= (a≠0) a×1= 1×a= 1÷a= (a≠0) a÷1= 学生开火车回答。 小结: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0乘或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任何数乘或除以1都得原数。 4.知识点四: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下列算式,说一说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和与减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减数、差的关系;乘法算式中的乘数、积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 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等式。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关系吗? 学生在课本作答,然后全班校对。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用到过这些关系? 5.知识点五: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观看视频,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记忆。 学生完成课本P75“做一做”。 6.知识点六: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学生完成课本P76表格,然后汇报。 完成课本P76“做一做”,说一说运用的是哪些运算定律。 7.知识点七:四则运算的估算方法及作用 举例说明估算的应用,你知道哪些估算策略? (1)7.99×9.99与80比,哪个大? (2)+比1大吗? (3)小兰带100元去书店买书,她买了两本文学书,每本20.6元;又花39.6元买了一本词典;之后,她还想给妈妈买一本家庭菜谱,有两本菜谱可供选择:简装的13.7元,精装的23.8元。请帮小兰估算一下,这时她的钱够买哪一本? 学生在课本作答,然后分别请三位学生起立回答。 小结:估算时一般是将其较大的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使原式通过口算便可求出结果,有时也把来两个数都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来口算出结果,由于结果是近似数,因此要用“≈”连接。 学生完成课本P76“做一做”,教师播放视频总结。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 课堂演练 1. 填一填。 (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25,则差( ) 25。 (2)在计算4500+(3200-830×2)时,应先算( )法,最后算( )法。 (3)63+120=183,80-19=61,183÷61=3,把以上三个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 (4)2.4kg的是( )kg;( )的是2.4kg。 (5)34.3÷0.125÷8=34.3÷(______○______) 34+59+41+66=(____+____)+ (____+____) (6)□÷△=18……12,被除数最小是( ); □÷25=49……△,被除数最大是( )。 (7)在○里填上“>”“<”或“=”。 ÷ ○ × ○ 105÷ ○ 105× 48×○48 ×1○÷1 0.98×1.02 ○ 0.98 2.判断。 (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 ) (2)3.6÷0.4=9,可以说3.6能被0.4整除。 ( ) (3)2.36+5-2.36+5=0。 ( ) (4)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400,那么被减数一定 是200。 ( ) (5)15×102=15×100+15×2没有运用运算定律。( ) (6)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 ) (7)0除以任何数,商都得0。 ( ) (8)如果☆-351=△,那么△-☆=351。 ( ) 3.选一选。 (1)下面关系式正确的是( )。 ①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④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2)要让90×35-25÷5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必须将算式改为( )。 A.90×(35-25)÷5 B.90×[(35-25)÷5] C.90×(35-25÷5) (3)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小的是( )。 A.÷5 B.5÷ C.5× (4)12×(+)=3+4=7,这是根据( )进行简算的。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5)下面的运算中,运算定律运用错误的是( )。 A. 48×6+52×4=(48+52)×(6+4) B. 25×(4+8)=25×4+25×8 C. 183-58-42=183-(58+42) 4. 直接写得数。 1-= 11÷11%= += 392+87≈ 2.15-1.8= ×12= ÷2= 17×50= 432÷3= 0÷58= 890÷48≈ 35÷0.01= 5.根据每题第一个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1)560÷70=8 5600÷70= 70×8= 0.56÷0.7= 800×0.7= (2)56×4.8=268.8 560×4.8= 5.6×0.48= 268.8÷56= 2688÷0.48= 6.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 5060-485= 46×2.5= 7.96+25.33= * 12.48÷1.6= 7.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2.5×3.2 40×[(103-27)÷5] 20× 2.7+ +7.3+ 14.6-3.76-6.6 0.8×38+54×+80%×8 8.已知x + = y + = z + ,那么x、y、z的大小关系是( )<( )<( )(教材P79第7题) 9.下表是今年广东某汽车厂1-6月汽车产量。(单位:辆) 10.粮店运进大米和面粉各200袋,每袋大米3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11.一台电脑售价3535元,是收音机的17倍还多50元,电视机的价格是收音机的11倍,电视机售价多少元? 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 2.素养评价 3.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教师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反思、梳理、总结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和相互间的联系,使学生平时所学的零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网。 不足之处:课前未提前将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布置好,让学生先自己整理,学生未经历复习回顾的过程。 教学建议: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以达到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融会贯通,今后在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加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