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15 绿色出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104.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绿色出行”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了解资料信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等活动,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应用。 教材呈现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及北京市民出行方式的变化等数据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不断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该尽量采用“绿色出行”的方式。这些资料为解决第一题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数据信息。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平均数、单位换算、统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估算、百分数等知识和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本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充分挖掘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以理服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类推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以熟知的情境为载体,解决有关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 其他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渗透绿色出行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绿色出行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出行问题。
教学难点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出行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整体回顾 1.图片展示。 师:大家知道雾霾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吗? 2.播放视频——《雾霾是怎么产生的?》。 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上一节有关绿色出行的数学课,相信你们会很感兴趣。(板书:绿色出行)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进而引出绿色出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 梳理构建 出示教材第一段材料: 据统计,2021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0151万辆,同比增长7.35%,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2021年,某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为53.8亿人次,同比增长30.6%;共享单车骑行量为9.5亿次,同比增长37.6%。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1.活动1 每辆燃油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 g二氧化碳。一辆燃油汽车一年平均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全国2021年年末保有的民用汽车中的燃油汽车,在2022年大约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结果: 15000×160=2400000(克)=2400(千克) 2400千克=2.4吨 30151-784=29367(万辆)=293670000(辆) 2.4×293670000 = 704808000(t) 答:答:一辆燃油汽车一年平均排放二氧化碳2400 kg,合2.4 t;在2022年大约排放704808000吨二氧化碳。 师:面对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1:太可怕了,仅燃油汽车2022年居然排放那么多的二氧化碳,这数目太惊人了。 生2:如果不加控制,日后还能看见蓝天,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吗?绿色出行,人人有责。 2.活动2 师:你每天上学都用哪种出行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 师:哪种出行方式是绿色出行呢?(让学生学习课后拓展:绿色出行) 生: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做地铁。 3.活动3 小明的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单程用时45分钟,从单位到家往返的平均速度为20千米/时。妈妈上班乘地铁单程用时30分钟,地铁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单程用时15分钟,平均步行速度为50米/分。 (1)阅读资料,列表整理资料中的信息。 (2)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工作地点有多远?如果全年按24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班大约行驶多少千米?他开的是燃油汽车,一年大约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计算结果。 45分=0.75时 0.75×20=15(千米) 15×2×245=7350(千米) 7350×160=1176000(克) 1176000克=1.176吨 答: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工作地点有15千米,一年上下班大约行驶7350千米,一年大约排放1.176吨二氧化碳。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算了算小明妈妈从家到工作地点也是15千米,跟小明爸爸从家到工作地点的距离相等,用的时间是30分钟,比小明爸爸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生2:对比小明父母上下班的情况,很容易看出小明妈妈乘坐地铁更省时,更环保。 生3: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4.活动4 师:我们课下调查一下本班同学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计算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下次课上我们再交流。关于调查活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先设计一个调查表。 …… 师:同学们就按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吧,下次我们汇报结果。 5.拓展 (1)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是指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例如,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通过碳减排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2)同比和环比: 在统计中表示数据增长幅度时,如果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就是同比。例如,前面提到的一些数据的对比就是同比。如果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相比,就是环比。例如,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食品价格的对比,如6月比5月增长1.0%,可以称为6月环比增长1.0%,说明逐月的增减幅度。 从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活动体验得到升华,通过具体的数据感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绿色出行意识。
三、 课堂演练 1.某牛奶原定价为5元/瓶,甲、乙、丙、丁四个商店以不同的销售方式促销。 甲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乙商店:买四送一 丙商店:满80元减10元 丁商店:买够100元打七五折 如果买20瓶,去哪个商店买最省钱? 2.王叔叔每天上、下班既可以选择开车,也可以选择乘坐地铁。如果开车,按平均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行驶,单程需要40分钟;如果乘坐地铁,单程票价是4元,大约需要42分钟。 (1)王叔叔家到单位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王叔叔开车,每行驶1千米要消耗0.8元的汽油,他每天开车上下班比乘坐地铁要多花多少钱?(每天往返一次) (3)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克的二氧化碳,如果全年按245个工作日计算,王叔叔开车上、下班,一年大约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 3.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 (1)李丽乘出租车从自己家到外婆家,共付费17.6元,李丽家与外婆家相距多少千米? (2)王老师从学校去相距6千米的人事局交一份资料并立即回到学校,他怎样坐比较合算?需付出租车费多少元? 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 2.素养评价 3.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对“绿色出行”中不易理解的知识,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先小组合作交流,再全体交流汇报,从而通过交流自觉地对自我认识系统进行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当学生对每种方法的理解——展示出来时,他们就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角。 不足之处: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 教学建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把教学进度放慢些,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