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八课《热爱生命》同步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骸骨(hái) 吮吸(yǔn) 舐着(shì) 踉跄(liànɡ)
B.残屑(xiè) 嗥叫(háo) 遂愿(suì) 苔藓(xiǎn)
C.蜿蜒(yán) 窒息(zhì) 驯鹿(xún) 加冕(miǎn)
D.龇牙(cī) 巉岩(chán) 鲦鱼(tiáo) 黏膜(nián)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吮”应读shǔn;C项,“驯”应读xùn;D项,“龇”应读z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选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半身不遂(suí) 咀嚼(jué) 驯(xún)鹿
B令人作呕(ōu) 暖和(huō) 蜿蜒(yán)
C海市蜃(shèn)楼 耷(dā)拉 巉(chān)岩
D 吮(shǔn)吸 窒(zhì)息 加冕(miǎn)
答案:B
解析:分析: ACD项读音没错误。注意B项中的“令人作呕(ōu)”应读“ǒu”,这是一个多音字需要特点注意,所以选A项。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瘸一拐( ) 笨拙( ) 皮开肉绽( ) 踌躇( )
鲦鱼( ) 累赘( ) 半身不遂( ) 血渍( )
答案:qué | zhuō | zhàn |chú | tiáo | zhuì | suí| zì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嫉妒”读“jí”而不是四声,“伎俩(jì)”而不是“zhī”。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踌(chú) 血(zì) 海市(shèn) 楼 鲜血(lín lí)
答案:躇|渍| 蜃|瘸|淋漓
解析:分析: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蜃”和“瘸”。
点评: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5.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a.蝼蚁 淤滩 吹毛求疵 咕咕坠地
b.坯芽 熏陶 咬文嚼字 束手无策
答案:呱呱|胚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要结合词义字义来理解,如“呱呱附地”是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呱呱”是拟声词。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6.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a.簇新 戏谑 威风禀禀 如坐针毡
b.慰籍 隐匿 断壁残垣 一气呵成
答案:凛凛|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要结合词义字义来理解,如“威风凛凛”是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因此用“凛凛”。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7.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束手无策: 巉岩: 吹毛求疵:
答案:捆住了手,比喻毫无办法。|高而险的山岩。|赋闲: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8.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转眼之间就消失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偏瘫。 ( )
走路不稳。 ( )
答案:转瞬即逝|半身不遂|踉踉跄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9. 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
B.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象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
C.有时候,疲倦的浪潮涌上来,淹没了他。
D.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暧和的液体慢馒流进他的喉咙。
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D项中“暧和”应为“暖”,故选D项。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10.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阳西沉,奄奄一息,快要落山了。
B.小明的作业写得很不认真,老师吹毛求疵,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号。
C.2014年4月18日清晨,山东省蓬莱市田横山景区出现平流雾美景,海边的高层建筑被浓雾缠绕,如海市蜃楼。
D.他被捆绑了双手,真是束手无策啊!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用错对象;B项“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褒贬不当;D项“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望文生义。
点评: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1. 从下面备选词组中选择恰当的项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
读一首诗,其实是与诗人作一次心灵交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 。
备选词语:
A.沉郁 B.闲适 C.洒脱 D.清新
答案:C| A | D|B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结合诗句与作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点评:阅读全段,了解语境,根据空处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根据人物的性格和事迹,就要考虑与其后内容搭配问题,填空后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从词义、情感色彩、适用范围来判断词语是否表达准确。
12. 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1)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 ,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2)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 着一根骨头。
(3)但是内在的生命却 着他前进。
(4)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 过来,一下把狼抓住。
A.飘来飘去 衔 推 伸 B.荡来荡去 咬 逼 伸
C.荡来荡去 咬 推 摸 D.飘来飘去 衔 逼 摸
答案:D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
点评:阅读全段,了解语境,根据空处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本题要求填的都是动词,就要考虑与其后内容搭配问题,填空后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从词义、情感色彩、适用范围来判断词语是否表达准确。
13.相传,毛泽东视察长沙时,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脱口吟出:“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两处顶针(指后句首字用前句末字),“洲”和“舟”又同音,甚为有趣。周恩来看到天心阁上,群鸽盘旋,顿生灵感,百步之内立得佳句:“天心阁, , 。”
答案: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解析:分析:做此题时要注意“动静相对,两处顶针”的提示,同时要注意题目中“天心阁上,群鸽盘旋”这一描述,由此句可判断“阁”“鸽”同音,由景入联即可得出“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一答案。
点评:此题为对联题,只要熟悉对联基本知识,然后结合题目所给语境不难得出下联。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在建设 三峡大坝的过程中,工人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D.提升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明显属于成分残缺,“采取了”后面缺少宾语,C项属于搭配不当,“刻文”不能成为“集中场所”,D项中“目前”与“当务之急”存在意义重复了,所以选A。
点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2013年日子在继续,我们终于明白杞人忧天多么可笑。
B.“正能量”在2012年流行语中排行第一,这昭示着我们对即将到来的蛇年的想入非非。
C.在钓鱼岛争端升级的情况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穿梭访问东南亚国家,到处煽风点火。
D.面对雾霾,我们不能束手无策,等待北风救驾,即使北风暂时吹走了污染,也吹不来一个“美丽中国”。
答案:B
解析:分析:析:词语运用是积累运用中的常考点,只要学生在平时注意用语的规范,做到正确使用,并在运用时注意辨别比较,就一定能突破这一题型。这里B种“想入非非”贬义词,不能用在褒环境。
点评:成语是汉语言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好好掌握,阅读文章多记忆成语,尤其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成语,要辨识成语的意义、写法、适用对象、情感色彩,注重积累,写作时多多使用成语。
16. 本文选自小说集《 》,作者是 国的小说家 。
答案: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杰克·伦敦的相关常识,他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初中阶段的作品,所以有必要要求学生识记他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7.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之处就在于创作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通过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中的“他”应为保尔。要做好此题必须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细致的认识,才能判断出细节的正确与否。
点评:对待名著题,我们要做到细心阅读原文,把握细节问题。
18.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
他的指头弯得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 )
答案:比喻|比喻
解析:分析:这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动作形态,使其人格化。
点评: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如果能熟读课文,凭借印象完全能选择正确。
19.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他摔倒的时候就休息,一到垂危的生命火花闪烁起来,微微燃烧的时候,就慢慢向前走。( )
早晨的寒风吹得它直哆嗦,每逢这个人对它勉强发出一种低声咕噜似的吆喝,它就无精打采地咧咧嘴。( )
答案: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第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第二句“无精打采”很明显运用了拟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动作形态,使其人格化。
点评: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如果能熟读课文,凭借印象完全能选择正确。
20.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他好像半身不遂地哆嗦着。等到他预备去收集干苔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站不起来了。他试了又试,后来只好死了这条心,他用手和膝盖支着爬来爬去。( )
太奇怪了,他想道,这是幻象吧,也许是海市蜃楼吧——多半是幻象,是他的错乱的神经搞出来的把戏。( )
答案: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
点评: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只要把握描写方法的类型,此题是非常简单的。
21.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它的眼睛昏暗无光,布满血丝;脑袋好像无力地、苦恼地耷拉着。( )
答案:外貌描写
解析: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
点评: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只要把握描写方法的类型,此题是非常简单的。
22.“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请仿照下面的句式,把文段补充完整。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限在负势竞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搏击风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解析:分析:要搞清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并要注意语言的组织,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内含丰富。
点评:注意要按照例句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的特点仿写,依照例句中的喻体拟作同类的事物作仿句喻体,注意第二分句要承接前句的比喻义陈述,句子要连贯。
2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寒假怎么度过?大家要好好思考,提前制定计划。
B.泰州的梅园,桃园,姜堰的万竹园,兴化的板桥故居,都是纪念文化名人的主题公园。
C.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选字帖。
D. 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中的“?”应为“,”因为这不是疑问句,B项中“梅园,桃园”中的“,”应为“、”,因为二者是并列关系,D项中“:”是多余的,所以去掉。只有C项没有错误,所以选C。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2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下午,这个人发现了一些痕迹。那是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他不是走,而是爬的。他认为可能是比尔,不过他只是漠不关心地想想罢了。他并没有什么好奇心。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他已经不再感到痛苦了。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他非常疲倦,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正因为生命不愿死,他才能仍然要吃沼地上的浆果和鲦鱼,喝热水,一直提防着那只病狼。
他跟着那个挣扎前进的人的痕迹向前走去,不久就走到了尽头——潮湿的苔藓上摊着几根才啃光的骨头,附近还有许多狼的脚印。他发现了一个跟他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厚实的鹿皮口袋,但已经给尖利的牙齿咬破了。他那无力的手已经拿不动这样沉重的袋子了,可是他到底把它提起来了。比尔至死都带着它。哈哈!他可以嘲笑比尔了。他可以活下去,把它带到光辉的海洋里那条船上。他的笑声粗厉可怕,跟乌鸦的怪叫一样,而那只病狼也随着他,一阵阵地惨嗥。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他转身走开了。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他一面摇摇晃晃地前进,一面暗暗想着这些情形。
(1)根据选文有关内容,你能设想他与比尔之间曾经发生了什么事吗 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案:他和比尔一起去西部淘金,在返回途中陷入困境,而他又受伤了。比尔不愿被他拖累,同时为了独吞金子,就抛下他独自走了。
(2)“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对比。用比尔的贪婪、自私、卑劣衬托出他精神的可贵。
解析:分析:回答此阅读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要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点评:此题考查范围比较广,既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分析,也有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还有修辞手法的分析。
25.阅读老愚的《关于钱的记忆》(有删改),完成题目。
①最快乐的事情,便是过年。
②天空安静下来,大人的嗓门也小了许多,他们劳作一年的心松弛了,孩子们才有了自己的欢乐。雪落下来,村庄白得干净。铺满雪花的路,在我眼里就是一床棉絮,脚踩下去, “咯吱咯吱”,听着这声响,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③寄生在这个异姓的村子里,我屏息静气,生怕发出让别人不悦的声息。我像一只卑微的老鼠,藏身于自造的地洞里,揣摩外面的世界。
④学校是让我放松的地方。学的那些东西,一点点支撑起我的精神,那些神奇的汉字将我唤醒了,我隐约看见了自己的命运。写作业带给我难以言说的快乐,当我驱动铅笔在纸上描画出一个汉字时,感到自己生出了一股微小的力量。字写在粗糙的本子上,得稳住笔头,用力划动,一不小心笔芯就折了。所谓本子,是母亲用上坟纸裁成,针线订好,我再用尺子打上格子。一支铅笔我往往要用到最后一截,大拇指和食指捉不住的时候,再把剩下的笔芯用硬纸裹起来,直到尽头。在这么粗糙的本子上写字,是需要耐心的,全神贯注才能写好每一个字。
⑤我在写字的时候,心里想起的是母亲的劳作。供销社里一个薄薄的本子要八分钱,我是买不起的。家里的日常开销,已经压缩到极限。吃的不用花钱,粮食和油是队里发的,醋母亲自己做,很少吃菜;穿的也不用花钱,家里有织布机,公家按人头发的布票极少用——偶尔买几尺布为孩子做新衣裳。盐,是唯一需要花钱的。
⑥一天早上,母亲对我说:你去卖几个鸡蛋吧,没盐吃了。当时实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策,不准农民养鸡。事实上,每家每户都偷偷养一两只鸡补贴家用。多了也养不起,人都没东西吃。母亲从罐子里取出鸡蛋,一个一个装入布兜,再放到我拔猪草使的筐里,又在上面遮了一些干草,小心地放到我手里,眼神里蓄满期待和信任。我拎着沉甸甸的东西,朝七八里外的绛帐镇走去。
⑦路上一个人也没有,这让我松了一口气。临行前,母亲交待过“千万不能让人看见”,如果有公家人追过来就跑,可不能给没收了。走到双庙坡口,我歇了口气。透过长长的陡坡,我看见了镇东头的砖厂。下了坡,就到绛帐镇了。这是十里八乡的人最眼热的地方,陇海铁路线上一个三等小站,扶风县唯一一个通往大地方的火车站。秋天的风吹过来,我感到一阵轻松。
⑧从坡底上来一个推自行车的大人,他慢慢靠近我。我下意识攥紧了篮子里的布口袋。一身制服,头戴前进帽,一副小干部模样——我感觉对方不像是坏人。几乎快碰到一起时,他停下来,俯身看我。我有点慌张,从小到大还没有一个陌生人这样接近我,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心在“噗通噗通”地跳。时间漫长,其实也就几秒钟吧,那人轻轻开口道:“你的鸡蛋卖吗?”哦,原来是买鸡蛋的。他怎么知道我有鸡蛋呢?“我没鸡蛋。”我用母亲教的话应付道。他笑了,“你把我当成那些人了!”随即朝我伏下身,“一毛钱一个,卖吗?”我很快地看他一眼,他脸上绽放的是让人放心的笑容。“车站东头就坐着那些带红袖章的人,他们专门没收鸡蛋。”他对我说。我愿意相信他,决定把鸡蛋卖给他。母亲吩咐,一个鸡蛋至少卖八分钱。现在人家出一毛钱,已经很好了,我赶紧说:“那好吧。”
⑨那人熟练地扒拉开干草,攥住布兜,麻利地解开口袋,他从里面掏出一个鸡蛋,放到耳边晃晃,又对着太阳照照,才一个个收到自己的皮包里。他从皮夹里抽出一张崭新的一块钱,轻轻放到我手里。
⑩我紧紧握住那张票子,手心里隐隐出汗。等他走远了,我才张开手,仔细打量着人民币。这是我第一次拥有一块钱。我双手展开,把钱朝向太阳,纸面上神采飞扬的拖拉机女工,宛如天仙。
⑾我在坡口把一块钱叠好揣进口袋,就回家了。我想让母亲高兴,她的儿子能卖鸡蛋了。路上,我痛苦地想到一个数学问题:母亲忙碌一天,天未亮即起,暮色四合方收工,一日三次劳作,也就像母鸡下了一只不大不小的蛋。生产队男劳力每天十分,女劳力八分,八分也就是八分钱,母亲一天辛劳就值八分钱。我家的那只来航鸡,平日里隔天产一只蛋,心情好的时候,每天拱出一只热乎乎的蛋。偶尔会有一只鞭炮炸响,那声音异常好听,年就在跟前。过完年我又长了一岁,那时我盼望一夜长大,好帮母亲一把,哪怕每天只挣四分工——半只鸡蛋的报酬也好,我至少能像母鸡那样有用了。
⑿走在雪地里,几个小伙伴使劲踩着窟窿,比谁踩得深。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站在枯黑的枝头,它们饿了,这是讨食的语气,但大人们都吃不饱,谁会管它们的死活呢。
⒀过年是要做梦的,大雪天,睡在热炕上,我的梦也是好的。有一次,我梦见路上躺了无数枚硬币,有一分的,二分的,还有五分的,自己两只手不够用,只管捡五分的大钢镚。心想,回去交给母亲,她就再也不用为油盐发愁了,那只桀骜不驯的母鸡爱不爱下蛋,我也不管了。
⒁这便是我对钱的记忆。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因为缺钱,母亲让我去离家七八里外的绛帐镇上卖鸡蛋,十个鸡蛋 卖了一块钱。
(2)第⑥段中加点的“沉甸甸”与第⑦段中加点的“轻松”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沉甸甸”的是篮中的鸡蛋,更是母亲期待信任之下我心里感到的责任,实际上从下文来看只有十个鸡蛋,并不太重;“轻松”则是指我孤身一人走到双庙坡口,绛帐镇就在眼前,我的鸡蛋就要换成钱时内心的喜悦。
(3)文章的题目是“关于钱的记忆”,但开头和结尾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过年”?
答案:①过年,大人们可暂时告别辛劳,搁置缺钱之苦。②过年,“我”又长了一岁,可早日为母分忧。③过年做美梦,梦中捡硬币,空解缺钱之忧。④总之,文章首尾呼应,以过年之乐反衬缺钱之痛,表现“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文章中心,也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
解析:分析:第一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抓住小说六要素进行概括即可。此文重点强调了起因,所以在概括时要有所侧重。第二题重点要分析清楚两个词的真实意义,“沉甸甸”的不是鸡蛋,而是责任;“轻松”的是人物的心情。结合具体语境,可以判断出二者并不矛盾。第三题此题主要考查了开头与结尾的作用,做此题时既要考虑到结构上的作用,又要考虑内容上的作用,同时还要结合文章中心。
点评:此题考查范围比较广,既有近义词词义辨析,又有故事情节的梳理,还有开头结尾的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