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十《惠子相梁》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惠子相梁》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答案:《庄子 秋水》|战国|道
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
答案: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 功名利禄
解析:分析:看清文中文字:“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曰:……”,句中的这两个比喻是庄子说的,惠子为官,庄子不为官,再看文中所提到的鹓鶵与鴟的“食性”,一高贵一低俗,思考这些内容便可作答。
点评:要仔细读文认真分析。了解文章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的文字,要细读,思考它们表达的含义,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内容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尤其如此。
3.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趣,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答案: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解析:分析:用鸱来比喻惠子比作,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鹓雏比喻作者自己,然后将自己的行为和惠子的行为进行对比。
点评:要仔细读文认真分析。了解文章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的文字,要细读,思考它们表达的含义,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内容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尤其如此。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惠子相梁___________
②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___________
答案:动词,做宰相|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注意(1)“相”是名词用作动词,(2)“吓”是一词多义。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怎么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注意词语的词性变化。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6.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答案: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
点评:翻译要符合现在汉语的说法,注意特殊词语的意思。
7.庄子是 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
?
答案:道|游刃有余|望洋兴叹
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吓”为动词,吓唬。
点评:翻译要符合现在汉语的说法,注意特殊词语的意思。
9.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答案:志向高洁|功名利禄
解析:分析:看清文中文字:“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曰:……”,句中的这两个比喻是庄子说的,惠子为官,庄子不为官,再看文中所提到的鹓鶵与鴟的“食性”,一高贵一低俗,思考这些内容便可作答。
点评:要仔细读文认真分析。了解文章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的文字,要细读,思考它们表达的含义,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内容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尤其如此。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或谓惠子曰 _____________
②欲代子相 _____________
答案:有人|想
解析:分析: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此题注意“或”字的古今异义。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梧桐不止 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鸱得腐鼠______________
答案:栖息|在这时
解析:分析: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此题注意“于是”的古今异义形象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答案: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相”“往”的意思。
点评: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13.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案: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解析:分析:惠子相梁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鵷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受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这则故事告诫我们不要以丑陋的心态去揣读别人,否则会自取其辱,而真善美永远是从容坦荡、无惧无畏的。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浅显易懂。阅读文章生发感想,先要读文章,找到适合的感想点,或对人物形象(品质)或对事件的影响或联想类似的生活现象进行议论,不管怎么议论,都要与文章中的某一点内容有联系,不能凭空发议论,所说与所读脱节。
14.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答案:鹓,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解析:分析:看清文中文字:“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曰:……”,句中的这两个比喻是庄子说的,惠子为官,庄子不为官,再看文中所提到的鹓鶵与鴟的“食性”,一高贵一低俗,思考这些内容便可作答。
点评:要仔细读文认真分析。了解文章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的文字,要细读,思考它们表达的含义,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内容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尤其如此。
15.写出句子的描写方法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语言描写
解析: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
点评: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只要把握描写方法的类型,此题是非常简单的。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
B 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
C.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D.搜于国中 国:国家
答案:D
解析:分析:国:国都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夫鹓发于南海 ②而飞于北海
B. ①于是惠子恐 ②于是鸱得腐鼠
C. ①庄子往见之 ②鹓过之
D. ①子知之乎 ②仰而视之曰
答案:D
解析:分析:A.①介词,从;②介词,向。B.①在这种情况下;②在这时。C.①代词,代指惠子;②代词,指这里,代指鸱在的地方, D均为代词,代指鹓。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以鸱自比,以鹓比惠子,形象地表达了惠子唯恐失去的国相地位,在庄子看来不过是一只腐臭的死老鼠而已。在鲜明的对比中,显示出庄子与惠子对待名利时截然不同的态度。
B. 庄子诙谐善辩,他借鹓与鸱的对话,热烈赞扬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的远大抱负,赞扬那种“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高尚节操,辛辣地讽刺了鸱的阴暗心理和丑恶嘴脸。
C. 庄子通过鹓与鸱的对话,既表白了自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鄙弃功名、蔑视权贵的人生理想,又挖苦了惠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庸人自扰。
D.《庄子》这部书大量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了形象化的比拟,并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塑造了奇伟瑰丽的理想境界,使文章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篇幅虽短,我们却不难从中领略《庄子》的独特风格。
答案:A
解析:分析:A应该是“庄子以鹓自比,以鸱比惠子”。
点评:分析文章内容结合相关句子。
19.翻译句子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
答案: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
解析:分析: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翻译时要注意“国”的解释是:国都。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20.找出文中交代事件起因的句子。
答案: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解析:分析:文题是《惠子相梁》就是惠子做了宰相,而惠子听说庄子要来梁取代他的地位,而引起惠子恐慌的故事,因此事件的起因就找到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点评:了解故事的情节的各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1. 文中哪个字触及了惠子的心病,是引起“惠子恐”的缘由?
答案:代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结合相关句子,如庄子来,欲代子相。意思是庄子见您,想取代 您的地位。因此惠子才会恐慌害怕。
点评:此题一定找到相关句子加以分析得出。
22.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杂然相许
B.或谓惠子曰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庄子往见之才美不外见
D.庄子持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案:B
解析:分析:A句中“相”一为“当宰相”一来“相互”,C句中“见”一为“相见”一为“显露”,D句“顾”一为“看”一为“拜访”,B句中“或”都是“有人”的意思。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23. 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做宰相) B.非梧桐不止(停止)
C.子固非鱼也(本来) D.请循其本( 顺着)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栖息。故选B。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24. 文言文阅读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往先】指先去表明意图。【愿以境内累矣】楚王想要那国家麻烦您了。意思是楚王想要庄子作楚相。【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笥(si)】竹箱。句中的“巾”“笥”都活用为动词,即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的意思。【曳】拖着。【涂】泥。【往矣】去吧!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名为鹓鶵---- 其如土石何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钓于濮水
C.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辍耕之垄上
D.愿以境内累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其”一为代词“它”一是语气词,B项中“之”一为代词“它”一为动词“去、到”,D项中“以”一为“因”一为“凭借”,B项中“于”都是“在”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字词,容易比较。本题知识点与上题重合,拟题要注意知识面的宽度,不应过多的考查某一知识,一个知识点题目不要太多,否则,容易造成学生考试疲劳。
(2). :【甲】【乙】两文中,庄子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什么态度 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4分)
答案:两文中庄子用讲故事和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好处: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
解析:分析:从说理方法和效果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显然,文中“鹓鶵”“鴟”皆非实说,是以物喻理,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平添趣味,一方面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道理。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比喻说理的方法很明显,易于了解。说明道理,有不同的方法,有直接表达,有借物作比,婉转曲折说明道理,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目的,说理的方法有不同,学习中要注意理解,学习掌握多样的说理方法。
2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
(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其名为鹓鶵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B.其间千二百里
C.竭其庐之入
D.其真无马耶
答案:C
解析:分析:例句:“其名为鹓鶵”中的“其”是“他的”的意思。A项中的“其”是“助词,无义,不译”;B项中的“其”是“这”的意思;C项中的“其”是“他(他们)的”的意思;D项中的“其”是“难道,表反问语气”的意思。所以这道题选C项。
点评: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是 鸱 得 腐 鼠
答案:于是 / 得 /腐鼠
解析: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这里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点评:文言句读常识既考查了学生的文言常识的知识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