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故乡》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凸颧骨_____________愕然_____________嗤笑_____________惘然_____________潺潺_____________恣睢_____________
答案:quán|è|chǐ|wǎng|chán|zìsuī
解析:注意”嗤”“潺”两字声母是翘舌音,”恣”“睢”两字是声母是平舌间,”惘”是后鼻韵母,”潺”是前鼻韵母。
点评:给汉字拼音,要注意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瓦lèng_____________niē_____________着chá_____________kuà下
装jiàng_____________zhān帽xiāo索
答案:楞|捏|猹|跨|弶|毡|萧
解析:注意同音形似易错字的写法,”楞”不为”棱”,”猹”不为”查”,”跨”不为”胯”,”弶”不为”京”,”毡”不为”毯”,”萧”不为”箫”。
点评:试题分析: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3.选择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恣睢(zìsuī)面颊(xiá)带挈(qì)白皙(xī)
B.耶酥(sū)滑稽(jì)桑梓(xīn)腼(tiǎn)
C.绾发(wǎn)鄙夷(bǐ)抽噎(yē)解元(jiè)
D.栈道(zhàn)秕谷(bǐ)瓦楞(lèng)蓬隙(xì)
答案:C
解析:A中的”面颊”应读“jiá”,”带挈”应为“qiè”,B中的”滑稽”应读“jī”,D中的栈道应读”zhàn”。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本题要从“字音”“字形”两个方面来考虑。注意辨析易混的声韵母和同音形似的字形。
4.下列词语字形、加点字释义都正确的是()
A.带挈(带,领)不辍劳作(停)B.热忱(情意)详至案下(详细)
C.存殁(死)不屑致辩(辩解)D.阴晦(昏暗)相题并论(并且)
答案:A
解析:B中”祥至案下”的”至”应为”致”,C中的”不屑致案”的”致”应为”置”,D中的”相题并论”应为”提 。故答案为A。
点评:注意本题要从“字形”“字义”两方面来判断,注意同音形似字意义的区别,根据词的语境判断字义。
5.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阴侮影像心绪谋食B.蓬隙寓所獾猪愕然
C.潮汛打拱瑟索恣睢D.隔膜惘然箫索展转
答案:C
解析:A项”侮”应为”晦”B项”蓬”应为”缝隙”D项”箫”应为”萧”。故答案为C。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抓住错误点判断即可。
6.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愕然:吃惊的样子B.鄙夷:看不起
C.惘然:因不如意感到不愉快D.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答案:C
解析:C项中”惘然”的意思是指”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点评:对词义的了解,功在平时。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词汇,积博识强记。
7.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a时候既然是深冬。
既然:
b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仿佛:
c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端:
答案:已经|类似,差不多|无缘无故
解析:“既”与“即”在时态上的区别:“既”有“过往”的意思,“即”有“当时”的意思。第一句表示时间,所以“既然”为“已经”。”仿佛“本义是”好像”,但根据第二句的语境,是比较两者的年龄相近,所以“仿佛”是“类似”的意思。“无端”本义为“没有根据”,根据第三句的语境为”无缘无故”。
点评: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是在本义的基础上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些使用本义,有些意义有所变化,要注意辨析,要根据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义。
8.选词填空
①渐近故乡时,天气又_______(A.阴暗B.阴晦C.阴冷)了……
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_______(A.横着B.有C.躺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③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A.准备B.赶忙C.迎着)_______出来了,接着便(A.跑出B.飞出C.窜出)_______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④我竟与闰土_______(A.隔绝B.隔离C.隔膜)到这地步了。
⑤母亲叫闰土坐,他_______(A.徘徊B.犹豫C.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座。
答案:B|A|CB|A|C
解析:本题要根据课文中的原句来填空。第一句,”阴晦”指光线不足,阴沉沉的样子。第二句,”横着”是表现从远处看村庄零零落落的样子。第三句,”迎着”表现出母亲的热情好客,”飞”表现出孩子”宏儿”的活泼可爱的样子。第四句,”隔绝”中的”绝”有讯息一点都不通的意思,完全隔断。第五句,”犹豫”表现出闰土自卑、畏缩的样子。
点评:理解作品描写性句子中的字词,要从表达特定的情境和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来理解分析。
9.文学常识填空。
《故乡》选自_________出自该作品的我们还学过________,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呐喊》|《社戏》|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解析:注意不要把《呐喊》与《社戏》填写错位,一个是文集名,一个是一篇作品名。鲁迅的称谓中没有“政治家”和“教育家”。
点评:文学常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记忆积累,对一些概念的内涵要清楚的了解,比如“革命家”指有较强的进步思想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的人,而“政治家”是指从事大量政治活动有一定的政治思想有社会影响有社会地位的人。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从事政治活动”,有政治影响力。
10.《故乡》以_____________为线索,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安排情节,揭示了旧中国_____________的社会根源,激发了人们_____________愿望。
答案:“我”回故乡的见闻|回故乡|在故乡|别故乡|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创造新生活
解析:线索只填“我”是不对的,要填“‘我’回故乡的见闻”。根据人物“我”的活动划分情节来填写二三四空。第五空根据作品中对闰土生活的描写来理解填答。第六空根据作者最后对“路”的议论来理解填答。
点评:有关作品内容和主题的问题,根据关键性提示词语回顾作品内容理解作答。
11.……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_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________,他们应该有_____________,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新的生活|所未经生活过的
解析:“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三词不要填写错位,注意“恣睢”两字的写法。
点评:学习中对作品精彩的描写句和议论句要注意记忆,尤其要注意其中关键词的含义要理解记忆。
1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_____________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
_____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在棒上的绳子一_____________,那鸟雀
_____________就在竹匾下了。
答案:扫|支|撒|缚|拉|罩
解析:根据人物动作行为的特点和动作与对象的关系填写动词,如“空地”用“扫”,“短棒”用“支”等。
点评:叙事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常用生动的动词来表现其行为特点,学习要注意理解记忆。
13.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景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
语言描写及作用
解析:第一句描写了故乡天空上的圆月和地上的西瓜,所以是景物描写;描写了少年闰土脖子上戴着银项圈,刺猹的行为,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第二句写杨二嫂的表情和所说的话,是人物的外貌与语言描写。
点评:叙事作品中的描写,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大类,其中”人物描写”又分为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四种描写。
14.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和两个人物,运用_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他们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
答案:闰土|杨二嫂|对比
解析:《故乡》一文中主要写了作者往日与闰土的交往和现在的相会,还写了在故乡遇到杨二嫂,回忆起她原来的样子。两个人物的变化以及”我”对两个人的态度的不同,都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点评:在叙事作品中,作者用用大量的笔墨所描写的人物,表现其形象特点,这个人物就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对比”是叙事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所常用的写作方法。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鲁迅,选自《呐喊》。
B.《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展开情节,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C.闰土是《故乡》的主要人物,作者”我”是次要人物。
D.《故乡》在人物描写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答案:C
解析:C错,作者”我”是《故乡》的线索人物。
点评:文学常识,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即可。人物是小说三大要素之一,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16.辨析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写”对”,不是的写”错”。
①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②他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③她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圆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④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答案:错|错|对|错
解析: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都没有“两者相似”的特点,前两句虽然有“似乎”“仿佛”两词,那只是表达人物感觉上的一种情态,不是比喻词。
点评:对比喻修辞手法的判断,不能看“好像”“仿佛”之类的词语,要分析句子有没有有相似点的“本体”和“喻体”。
二、问题解析
1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文中两位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闰土:
②杨二嫂:
答案:是一位勤劳朴素、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典型。|是一位自私、刻薄、泼悍而又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
解析:作品中作者通过闰土的外貌描写来表现其生活的勤苦,给“我”送来干青豆一细节表现了闰土的朴素善良,拿走香炉一细节表达了闰土的迷信、愚昧、麻木不仁。作者通过写杨二嫂的语言和对“我”的态度表现出其自私、刻薄、泼悍的性格。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18.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①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人物性格:
②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
③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人物性格:
答案:贪婪、鄙俗|善良、纯朴|麻木、痛苦
解析:第一句,根据“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这一细节可看出杨二嫂的贪婪、鄙俗;第二句,根据闰土送干青豆一细节可看出其善良、纯朴;第三句,“形容不出”“沉默”“默默”而不是“愤愤不平”,这些描写可看出闰土的麻木、痛苦。
点评:小说中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常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习中要注意体会。
三、课文阅读
19.阅读《故乡》选段
①这进来的便是闰土。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的头上是一顶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③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住似的,单在脑子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④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
“老爷!……”
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在语段第①段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2分)
A.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B.既然……那么……
C.即使……也……_____________D.既然……但是……
答案:A
解析:抓住语段中”便知是”和”不是”两词理解两句之间的关系即可选出答案。
点评:关联词一般由连词组成。关联词的判断,要根据前后句子的关系来分析。
(2)选段中第①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饰(衣着)、手五个方面对闰土的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
答案:身材|脸|眼睛
解析:观察文段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根据“服饰(衣着)、手”的提示,依次概括其它几个描写点填答即可。
点评:小说中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常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习中要注意体会。
(3)第①段的”这我知道”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在海边种地的人,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
解析:要结合前后句子分析“知道”的内容,即闰土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及其原因。
点评:理解文中某个词的含义,要仔细分析语境,根据前后文内容来分析判断。
(4)“老爷!……”闰土这样称呼”我”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尊卑有序的封建礼教束缚。(意对即可)
解析:此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根据所学所记从”封建礼教的影响”及闰土为人老实憨厚的性格特点来分析概括。
点评:叙事作品中,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学习中要注意体会。
(5)第⑤段中的”厚障壁”一词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借喻)|“我”和闰土之间所产生的心灵上的隔膜。
解析:此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根据所学所记从”封建礼教”对人际情感的影响来分析概括。
点评:对于思想内容深刻的作品,要注意一些含义丰富的词语的理解。
(6)”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一句中,闰土见了“我”之后,为什么会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答案:闰土之所以脸上显现出欢喜的神情,是因与久违的儿时的伙伴重逢;而后的”凄凉”,与”欢喜”形成强烈反差,看是矛盾,实则作者刻意安排,闰土受封建等级思想的束缚,处境艰难的现状,昔日好友如今与自身形成的悬殊的差距,都在冲击他的内心,脸上自然而然出现凄凉的神情。(意对即可)
解析: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一是闰土与”我”往日的友情,闰土想见”我”一面的愿望,心中对往日友情的留念;二是当今彼此身分不同,闰土贫困潦倒,其心中困苦。
点评:叙事作品中,心理描写便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学习中要注意理解掌握。
(7)选段在描写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答案: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的情感,突出了人物形象。如,写闰土的外貌,表现了闰土凄苦的形象,写闰土的语言,表现了他自卑怯懦的性格。
解析:在选段中找到人物描写的语句,根据描写的方法一一分析,说明其在表现人物性格上的作用。
点评:阅读叙事作品,对人物描写的方法要充分了解,写作中学会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