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4课。本课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两个子目,先是阐述“文革”后徘徊局面,接着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包括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最后介绍拨乱反正工作的继续推进,条理清晰。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进而理解改革开放决策出台的必然性,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在课本位置中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历史学习的关键提升阶段。在过往的学习中,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历史基础知识,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能力。他们好奇心旺盛,对那些改变国家命运、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但十一届三中全会背后深层的历史逻辑,包括会议决策与国家后续发展走向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与宏观历史视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材料、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由浅入深地剖析历史事件,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会后拨乱反正历史的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提升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意义,理解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小组交流、情景体验。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方向。“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指什么? 大家回答得真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强国之梦”,首先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回答】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复习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背景 【引导】出示四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材料说的内容。 【引导】继续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文革”后的中国面临一个怎样的局面? 【引导】继续出示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阅读材料思考:“文革”后的中国面临一个怎样的局面? 【提问】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国急需做出改变,然而遇到了阻力……阻力是什么呢? 【引导】请学生思考,回答两个问题:对“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怎么办呢? 【讲授】出示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和文字材料。时代呼唤一位有勇气、有能力纠正错误的人!他是谁? 【回答】经济困难、冤假错案、政治混乱、文化凋敝。 【回答】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亟待调整。 【回答】②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回答】“两个凡是”方针 【回答】①实质:“左”的错误思想的继续。影响:束缚人们思想。②此时此刻中国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回答】邓小平。1978年,就“两个凡是”的问题,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河。 分析“文革”后的社会局面,树立唯物史观。 知道“两个凡是”方针的内容,并分析其实质,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知道邓小平在解放思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概况 【引导】出示图片和表格。请学生结合课本回答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时间、共识、性质/实质、核心思想和意义。 【回答】①1978年。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表格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能力。
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概况 【引导】出示视频。观看视频,总 【回答】1978年12月、北 观看视频,
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和内容。 (生观看视频后出示表格,请学生回答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知识拓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结合先前所学,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并将其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比记忆(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 京。①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回答】遵义会议。 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清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对比遵义会议,加深学习印象。
叁·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引导】依次出示图文材料,请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都进行了哪些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生答后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回答】彭德怀。 【回答】1980年,中共中央撤销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知道政治方面的拨乱反正。
2.通过决议 3.恢复高考 【引导】依次出示图片、文字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拨乱反正了呢? 【回答】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回答】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人才。 了解组织和教育方面的拨乱反正,培养自主学习和归纳概况能力。
(三)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回顾“文革”后国家发展的徘徊局面,重点聚焦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上全面拨乱反正,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课后大家要深入理解会议内容和意义,思考它如何深刻影响中国后续发展的 认真听讲并记好笔记。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加以巩固。
九、 随堂练习 4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