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14: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B.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感谢)
答案:D
解析:
分析:D“谢”应为“道歉”的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正确朗读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点评: 考查断句能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存者且偷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例句与B项中的“且”都是“况且”的意思。“且”在A、C、D三项中依次解释为“将近”“并且”“姑且”。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辨析能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答案: D
解析:
分析:A项缺主语,应将“由于”二字删除。B项,“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搭配不当。C项“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分类有误,“球衣、球鞋”不是“乒乓器材”。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评: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5.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答案:D
解析:
分析:A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B春意阑珊: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C七手八脚:“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D头角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
点评: 考察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二、填空题
6.《战国策》是 时期 家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它是 体史书,历史散文集,又称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中的 。
答案:西汉|文学|国别|国策|魏策
解析:
分析: 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7.《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直接记录人物的语言,通过 的对话和鲜明的反衬,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且秦灭韩亡魏”中“韩“魏”分别为“战国七雄”之一,那么另外“五雄”指 。
答案:个性化|不畏强暴|齐、楚、秦、燕、赵
解析:
分析:在背诵默写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点评: 主要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庸夫( ) 色挠( ) 怫( )然 休祲( ) 缟( )素
抢( )地 唐雎( ) 韩傀( ) 免冠徒跣( )
答案:yōng|náo|fú|ìn| o|qiāng|jū|guī|xi n
解析:
分析:略。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仓鹰击于殿上
(2)故不错意也
(1)__________ (2)________
答案:(1)“仓”通“苍”(2)“错”通“措”安放。
解析:
分析:要熟记教材中常见的通假字。
点评: 考查教材中常见的通假字。
10.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长跪而谢之 古义: 今义: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古义: 今义: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古义: 今义:
(4)唐雎不辱使命 古义: 今义:
答案:(1)道歉 感谢 (3)听说 用鼻子嗅 (3)于是 因为 (4)使:出使。命:任务 重大任务
解析:
分析:积累课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点评: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的掌握。
11.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亦免冠徒跣 (2)请广于君
(3)轻寡人与 (4)天下缟素
(5)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6)且秦灭韩亡魏
答案:(1)免: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2)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补充。
(3)名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4)名词用作动词。穿戴丧服。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解析:
分析:多积累常见的词类活用。
点评: 考查词类活用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大王加惠 ( ) (2)故不错意也 ( )
(3)此庸夫之怒也 ( ) (4)休祲降于天 ( )
(5)秦王色挠 ( ) (6)非士之怒也 ( )
(7)寡人谕矣 ( ) (8)以头抢地尔 ( )
(9)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10)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
(11)而君逆寡人者 ( ) (12)岂直五百里哉 ( )
(13)秦王怫然怒 ( )
答案:(1)给予恩惠(2)注意放在心上(3)平庸无能的人(4)吉凶的征兆(5)屈服(6)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7)明白,懂得。(8)撞(9)交换(10)平民(11)违抗(12)只,仅仅(13)盛怒的样子
解析:
分析:略。
点评: 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
13.翻译下列句子。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
(2) 。
答案:(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解析:
分析: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
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4.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
答案: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解析:
分析:从文章内容分析。
点评: 考查文言文阅读和归纳能力。
15.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 。
答案:徒以有先生也。
解析:
分析:安陵国保住主权全赖有唐雎。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点评: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16.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
答: 。
答案: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解析:
分析:从文章内容分析。
点评: 考查文言文阅读和归纳能力。
17.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唐雎表现了什么品质?
答: 。
答案:唐雎不畏秦王的淫威,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淫威、有勇有谋的品质。
解析:
分析:从文章内容分析。
点评: 考查文言文阅读和归纳能力。
18.言为心声,言为思想外衣,语言宣之于口,也是人物形象的写照。秦王和唐雎的一番舌战,一方盛所凌人,杀机重重,一方大义凛然,针锋相对。他们在机锋的语言背后,各自给你一种怎样的印象和感受?
答: 。
答案:秦王残暴狠毒,唐雎勇敢无畏。
解析:
分析:从对话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点评: 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
三、阅读理解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19.解释加点的词。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
(2)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
(4)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 (2)疑问语气词 (3)即使 (4)扩充
解析:
分析:略。
点评: 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
20.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 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 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答案:B
解析:
分析: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
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
②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疑问语气 呢 ②疑问语气 呢 ③疑问语气 吗
解析:
分析:①②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译成“呢”;③表疑问可以译成“吗”。
点评: 考查文言文助词的用法以及析义。
22.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
答案: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解析:
分析:熟读、背诵课文。
点评: 主要考查对要求背诵课文的掌握。
23.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
答案: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解析:
分析:熟读、背诵课文。
点评: 主要考查对要求背诵课文的掌握。
24.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
答案: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解析:
分析:从课文内容可以知道,安陵国不但不想易地,而且根本不愿意易地。“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表明了唐雎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不畏强暴,坚守国土。
点评: 考查对课文的分析能力。
2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
答案: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解析:
分析:从文段内容去概括。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