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窥望(kuì) 趱行( zǎn) 怄气( òu) 聒噪(guō)
B. 嗔怒(chēn) 省亲(xǐng) 恁地(nèn) 干系(xì)
C. 勾当( gòu) 撇下(piē) 怨怅(chàng) 计较(jiǎo)
D. 兀自(wù) 尴尬(gà) 逞辩(chéng) 朴刀(pō)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窥”应读kuī;C项“较”应读jiào;D项“宛”应读chěng。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吹嘘(xū) 聒噪(ɡuō) 怨怅(chànɡ)
B.朴刀(pū) 这厮(sī) 朱砂(shā)
C.水浒(hǔ) 恁地(nèn) 勾当(ɡōu)
D.兀自(wù) 三阮(Yuǎn) 嗔怒(chēn)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中“朴”应读pō;C项中“勾”应读ɡòu;D项中“阮”应读Ruǎ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押 逞辨 剜口割舌 面面厮觑
B. 晌午 晁盖 赤日炎炎 诺诺连声
C. 窥忘 枯焦 无可奈何 舒头探脑
D. 尴尬 藤条 絮絮聒聒 口渴难熬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辨”应为“辩”;B项“诺诺”应为“喏喏”;C项“忘”应为“望”。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明火执仗 仗义执言 因材施教 别出新栽
B.似水流年 流连忘返 嘘寒问暖 虚席以待
C.批隙导窍 披阅群书 大器晚成 气宇轩昂
D.慷慨陈词 陈陈相因 退避三舍 蜕化变质
答案:A
解析:分析:A 项中“别出新栽”应为“别出心裁”。
点评: 此题考察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5.下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难当(极、很、十分) 嗔道(怒)
直这般做大(真的) 干系(责任)
B.自睡了,却理会(领会,明白) 做大(摆架子)
端的(真的) 夫子(挑子)
C.都叹气吹嘘(说大话,夸耀) 权且(暂且、姑且)
没分晓(不明白,糊涂) 数内(其中)
D.你理会得甚(领会、明白) 左右(反正)
吃嘴(食吃) 也合依我劝(应该)
答案:D
解析:分析:A直:竟然;B理会:评理;C吹嘘:嘴里嘘气。
点评: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
6.下面对人物的言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也来打人!”——众军汉公开对抗杨志,表明押送队内部的矛盾已经深化,为下文众军汉最终凑钱买酒喝埋下伏笔。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酒的诱惑力。
C.第9段中众好汉互相配合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劝解→买酒→喝酒→付钱→争执→抢酒→夺瓢→下药。
D.七位客人喝酒前不讲好价钱,是为了再讨一瓢酒吃时,好引起争端,趁机下药,让杨志消除疑虑。
答案:B
解析:分析:白胜这样说,是为了让杨志相信酒中没有蒙汗药。
点评:考查学生小说阅读能力。
7.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A.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B.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打下伏笔。
C.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D.引出杨志与厢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案:B
解析:分析:课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挑夫如何不怨 军健又怎么会不怨怒呢?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要买酒吃做铺垫。
点评:考查描写的作用。
8.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赤日炎炎似火烧。
B.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C.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D.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是比喻;B 、C、 D项是夸张。
点评: 考查学生对比喻、夸张的辨析。
9.对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成功夺取生辰纲的原因在于以晁益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向贪官挑战的战斗集体。
B.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C.本文以杨志押运生辰纲组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故事主人公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强干、机智的人。
答案:C
解析:分析:从文段内容去概括。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写而成的,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水浒》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起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答案:C
解析:分析:A.史籍曾载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迹,并非无宋江起义之事。B.宋江在郓城县地主富户,县衙里做刀笔小吏,唤作押司。卢俊义更是地主老财。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武侯令公之孙。幼年中武举,做到殿帅司制使,后做提辖官。唯李逵是下层人物,农民出身,在江州也不过是在戴宗手下做一小牢子。D.《水浒》是作者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遍寻山东等地,收集民间传说,寻找写作素材, 加工整理,再创作形成,从而成功的描写了108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各个个性分别的人物。
点评: 此题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C.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慢慢再做道理)
D.既是有贼,我们去休!(走吧)
答案:B
解析:分析:此处的“吹嘘”是嘴里嘘气的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
1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务院决定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是为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B.《通知》严禁上级部门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置,强调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分配。
C.美国总统 10月16日在白宫正式签署了国会上周通过的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
D.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否定不当,去掉“不得”。
点评: 考查滥用否定词的病句修改。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
B.中国女足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女足大赛中惨遭失败,他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C.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珍藏地下。
答案:D
解析:分析:A.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这里是使用对象误用。B.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以后,重新恢复势力,多用于贬义,不符合语境,属于感彩误用。C.有教无类——指对各类人都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这里将其与“不堪造就”并列使用,属于不合语境之误。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与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符合语境。
点评: 考察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1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面对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缺宾语,在句尾加上“的日子”。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中“成分残缺”这一考点。
15.对下列语言或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谙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
C.杨志拿来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D.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一桶里当面也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虑事周到。
答案:B
解析:分析:B是为了让杨志坚信酒中没有蒙汗药。
点评: 此题考查小说阅读和分析。
二、填空题
16.《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_______代________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________》,暗写________等人的定计,明写________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________________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明 施耐庵 水浒传 晁盖、吴用 杨志 杨志和吴用 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
解析:分析: 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智取生辰纲》选自 ,该书与 、 、 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古典白话小说”。作者是 末 初的 。
答案:《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元|明|施耐庵
解析:分析: 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8.给加粗的字注音。
趱行( ) 嗔道( ) 朴刀( ) 省得( )
怄死( ) 厮觑( ) 兀的( ) 聒噪( )
答案:zǎn|chēn|p ( http: / / www.21cnjy.com / )ō|xǐng|òu|qù|dì|guō
解析:分析:略。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以及字形的掌握情况。
19.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酷热 端的 干系 寻思 逞辨
勾当 吹嘘 怨怅 劈头 劈恼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2)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答案:(1)“辨”改为“辩” (2)“恼”改为“脑”
解析:分析:要注意区分同音字以及形似字在字形上的细微区别。
点评: 此题考察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20.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a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___________( 走 行 跑 挨)。
b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_______(走行 赶 跑)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c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_________(直 下 通)流,都叹气吹嘘……
d却才见你们________(看 探 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答案:(1)挨 (2)赶 (3)通 (4)窥
解析:分析:熟记、理解并运用文章中重点词语。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21.简要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
答案: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解析:分析:熟读课文,抓住中心意思来概括主要内容。
点评: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22.请你根据读《水浒》的感受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不要求严格对仗)
上联:
下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辨忠分奸同甘共苦西下天竺雷音寺
答案:(示例)《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逼上梁山不归路
解析:分析:要抓住题干的要求,上联要取材于《水浒传》,别跑偏了。
点评: 本题依据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的理解分析能力。
三、阅读理解
23.阅读课文7~12段,回答问题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署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臂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了避署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值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杨志口里只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1)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 。
答案:烘托了天气的炎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交代了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揭示了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深化了主题。
解析:分析:可以从山歌的内容入手,围绕烘托天气状况、揭示社会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
点评: 本题考查对引用作用的理解。
(2)晁盖等人化装成的七位客商为什么非要买一桶酒喝呢
答:
答案:七个人喝酒既可以证明酒中没有蒙汗药,又极大地引诱杨志手下的军士们,为后文他们下定决心买酒喝做了铺垫。
解析:分析:做题时,要结合上文天热,杨志等人口渴,又疑心酒中有蒙汗药的情节分析。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3)杨志一行人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痛失生辰纲,从杨志身上,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答: 。
答案:做事应讲究方法,善于解除主要矛盾,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渡难关。
解析:
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发展决定着小说的结局。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个方面考虑,并据此提出解决的方法。
点评: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要矛盾的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