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15: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腻烦(nì) 颦儿(pín) 沁芳亭(xīn)
B.香榭(xiè) 潇湘馆(xiāo) 画缯(zēnɡ)
C.姊妹(zǐ) 山坞(wū) 措词不雅(cuò)
D.橄榄(lán) 宝钗(chāi) 诲人不倦(huì)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沁”应读qìn;C项“坞”应读wù;D项“榄”应读lǎ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平仄(zè) 三昧(wèi) 墟里(xū) 相公(xiàng)
B.请柬(jiǎn) 胡诌(zhōu) 画缯(zēng) 解元(jiè)
C.鳏鳏(guān) 措词(cū) 诧异(chà) 害臊(sào)
D.暧暧(ài) 芜苑(yuán) 摩诘(jí) 古砚(yàn)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昧”应读mèi;C项中“措”应读cuò;D项中“苑”应读yuàn,“诘”应读jié。
点评: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敏伶俐 诸事不顾 有理有情
B.自曝自弃 茶饭无心 坐卧不定
C.呆头呆脑 嘟嘟哝哝 起承转合
D.忙忙禄禄 挖心搜胆 诲人不倦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自曝自弃”应为“自暴自弃”;C项“起承转合”应为“起承转和”;D项“忙忙禄禄”应为“忙忙碌碌”。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4.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腻烦(厌烦) 以词害意(由于)
B.揣摩(琢磨) 自暴自弃(糟蹋)
C.揣摩(琢磨) 自暴自弃(糟蹋)
D.起承转合(开端) 两眼鳏鳏(孤独)
答案:D
解析:分析:鳏鳏:形容失眠的样子。
点评: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
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列两段活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仅仅作为一个季节,就有其他季节无法比拟的色态,只有春天能使其在总趋势上发生良性巨变:________。
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表面上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一片片浪漫的文字与一幅幅高丽的风俗画,________。
①山为之绿,革为之青,花为之艳,水为之盈。
②山为之绿,水为之盈,草为之青,袍为之艳。
③与其说它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
④它不仅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分析:第一个句子是以“无可比拟的色态”为表达重点的,故下文要先“色”(绿、青、艳),再“态”(盈),才能保持意思通顺。故选①。
第二个句子总体上是对“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提出新见,上文有“表面上看”,下文必是打破惯常的认识,从更深处描述,“与其…不如…”表选择关系,强调后者的正确性,比表递进关系的“不仅…更…”表意更为恰当。故选③。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结构和顺序的安排合理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际运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应该说,那些水平优越,文笔优美的译作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的珍宝。
B.事实反复证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
C.在服务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智能机器人必将在服务行业上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
D.面试开始,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率先被召进了面试会场。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水平优越”搭配不当。C项句意混乱。D项犯了“不合逻辑”的毛病,“率先”意为带头、首先,表示主动,而后面的“被”字表被动,故前后矛盾,不合逻辑,删掉“率先”即可,或改为“首先”也可。
点评: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说: “民不畏我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而敬我公”,短短十几个字深刻提示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B.今年,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焦点访谈》不但要增加舆论监督节目量,还要真是,客观,并在“跟踪解决”上下功夫。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的笑了。
D.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的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答案:D
解析:分析:D选项两个“人的一生”属于并列关系,应该在第二个“人的一生”前面用分号,所以选择D。
点评: :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主要写了香菱学诗及黛玉的指导,其他人物都与之无关,可删去有关描写的内容。
B.本文表现了香菱虚心请教,不怕挫折和失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C.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再次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作诗成功。
D.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非常高超,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
答案:A
解析:分析:宝钗、宝玉等人都对香菱苦心学诗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不能删去。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课文分析能力。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B.长春亚泰与山东鲁能两支球队实力相当,半斤八两,难分高低。
C.那几篇文章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还算差强人意。
D.他是主犯,如果与从犯判一样的刑,那就罚不当罪了。
答案:C
解析:分析:A三人成虎:“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用在这里不恰当。B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含贬义。此处感彩不合适。D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此处意义正好相反。C差强人意:差,稍微,大致;强,振奋。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点评: 考查滥用否定词的病句修改。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才能保住生命。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C.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D.记者最近在一些县市农村发现,少数学校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中,有“等、靠、要”的思想和“乱花钱”的倾向。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
答案:A
解析:分析:A应该用“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B“海水不可斗量”: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使用正确。C“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使用正确。D“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使用正确。
点评: 考察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都非常激动。
B.关于事故的详细情况,以后再作汇报。
C.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D.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答案:D
解析:分析:A、B选项的句子是典型的状语前置而缺少主语的类型,而在口语中又常被滥用,因此易判断错误。C句有歧义。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1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B.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C.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
D.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
答案:B
解析:分析:B“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摩诘全集”应改为《王摩诘全集》,书籍用书名号而不是双引号。
点评: 此题考查书名号用法。
二、填空题
13.《香菱学诗》的作者曹雪芹是 代小说家。所写《红楼梦》,原名《 》,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答案:清|石头记|贾宝玉、林黛玉|贾家
解析:分析:多识记背诵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4.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 为线索,描写了以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 ,字 ,号 , 代 家。
答案:悲剧|贾家|曹雪芹|霑|梦阮|雪芹|清|小说
解析:分析: 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5.《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巅 ( http: / / www.21cnjy.com / )峰之作_____ ,又名_____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__ ,后四十回的作者是____ ,他们生活的年代都是___ 朝。
答案:《红楼梦》 《石头记》 曹雪芹 高鹗 清代
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6.默写出文中涉及的诗歌及作者。
a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古砚微凹聚墨多。______________
c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渡头余落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e日落江湖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河落日圆|王维|重帘不卷留香久|陆游|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墟里上孤烟|王维|潮来天地青|王维
解析:分析:积累,背诵默写古诗词。
点评:考查古诗词的积累。
1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腻烦_______ 平仄_______ 揣摩_______ 胡诌_______ 蘅芜苑_______
害臊_______ 诧异_______ 穿凿_______ 怔怔_______ 暖香坞_______
答案:nì|zè|chuǎi|zhōu|yuàn|sào|chà|záo|zhèng|wù·
解析:分析:略。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18. 指出诗中所指人物是谁。
a在《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指的是 (人名)。
b在《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远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路遥。”指的是 (人名)。
c在《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指的是
(人名)。
d在《红楼梦》中,“桃花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是 (人名)。
答案:袭人|探春|迎春|李纨
解析:分析:熟读名著,了解作品主要人物。
点评:考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
19.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a怪道我常 (拿 取 弄)一本旧诗 (得 抽 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b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 (学 借 套)了前人的来。
c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 (变 化 造)出来的。”
答案:弄 偷|套|化
解析:分析:熟记、理解并运用文章中重点词语。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20.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答:
答案:一、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二、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三、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解析:分析:熟读课文,抓住中心意思来概括主要内容。
点评: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21.学完课文,相信大家都被香菱学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请大家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黛玉循循善诱乐授徒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香菱如痴如醉苦吟诗
解析:分析:从课文内容从发,要抓住题干的要求来对下联。
点评:考查考生对对联的能力。
22.搜集《红楼梦》中有关的谚语,补充完整。
①刘姥姥出大观园——______________
②贾宝玉的丫环——______________
③王熙凤害死尤二姐——______________
④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______________
⑤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______________
答案:满载而归|喜(袭)人|心狠手毒|就只你大|自掩苦处
解析:分析:①刘姥姥出大观园,贾府的人送了很多东西给她,真可谓是满载而归,用客观的事情作比方,喻世类歇后语;②贾宝玉身边的丫头个个都是水灵惹人喜欢的,有个大丫头叫袭人,利用同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谐音类歇后语;③王熙凤设计害死尤二姐,心够狠的,手段也毒辣,用客观的事情作比方,喻世类歇后语;④骆驼的个子比羊大,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喻物类歇后语;⑤用胳膊折了藏在袖子别人看不见来比方有苦自己掩饰,喻物类歇后语。
点评:考查学生领悟能力。
三、阅读理解
2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宝玉挨打(节选)
①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栉沐(梳洗)。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②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一时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切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 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来 虽然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倘又受了暑呢,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是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信真。”
③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④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里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又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 ”林黛玉急得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们取笑儿开心了。”宝玉听说,赶忙的放了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刚出了后院,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
(1)第①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宝玉的疼痛
答: 。
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宝玉的疼痛。
解析:分析:抓住“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热如火炙”分析。
点评: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你认为宝玉所说的“这些人”指哪些人 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
答案:“这些人”指宝玉被打之后前来看望他同情他的人们。这句话表现了他重视友情、倔强的性格特点。
解析:分析:从“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可看出他重情义而又倔强的特点。
点评: 本题考查人物的性格特点。
25.宝玉挨打,最心疼的是黛玉,但她却在宝钗之后才去探望,试分析她很晚才去探望,然后又急急逃避的原因。
答: 。
答案:(1)黛玉性格文静而又情感细腻,不愿在最热闹的时候来看宝玉,免得宝玉苦于应酬。(2)黛玉与宝玉情感深厚,黛玉想单独与宝玉说话,单独来安慰宝玉。
解析:分析:可以从黛玉文静的性格特点,黛玉和宝玉深厚的情感两方面思考。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