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密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个物体的质量为,体积为,它的密度是( )
A. B. C. D.
2.关于物质的密度表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B.若密度相同,则一定是同种物质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保持不变
D.若质量相等,则实心铜块的体积一定大于实心铅块的体积
3.下列各物理量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①电阻 ②密度 ③质量 ④比热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如图所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战国商鞅方升”,全长18.7cm,容积202.15cm3,重0.69kg,是中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其所能容纳水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最接近(ρ水=1g/cm3)( )
A.一本八上人教版物理课本 B.一个普通鸡蛋
C.一张课桌 D.一只成年天鹅
5.一块体积是的金属块,质量为,把它切掉一块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 )
A. B.
C. D.
6.“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c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g
C.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D.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不变
7.有一枚奖牌的质量为,体积约为,请根据下表给出的密度值判断这枚奖牌所用的材料可能是( )
物质 铁 铜 银 金
密度 7.9 8.9 10.5 19.3
A.金 B.银 C.铜 D.铁
8.甲、乙两个物体的m﹣V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比甲的密度大
B.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2
C.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4:1
D.若甲、乙的质量之比为3:2,则体积之比为3:4
9.如图所示,在测量铝块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测铝块的质量为52.4g
B.铝块是空心的
C.测量过程中可以移动平衡螺母将天平调平
D.如果把铝块打磨掉一部分铝屑,则剩余铝块密度将不变
10.某工地的硅质耐火砖、汽油、木板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砖 B.若V砖=V油,则m砖C.木=0.5g/cm3 D.木板的密度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二、填空题
11.暑假时几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冰袋用于食物保鲜(包装袋密封完好),该冰袋中冰的质量为 g;袋内的冰块全部融化成了水,则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过程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所测量的物理量是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的,都是用 测出物块的质量,前一个实验中需要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 后一个实验需要选择 (选填“一种"或“多种”)物质进行实验.
13.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同学家里新买一包打印纸,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30cm和21cm,总厚度为5cm,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 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80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80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是 g/cm3,这包打印纸的质量为 kg。
14.在贵重金属的称量中常用“盎司”这个质量单位,1盎司=28.35g。一块体积是的金牌质量为5盎司,它是纯金的吗?答: (选填“是”或“不是”)。如果用最小砝码质量为5g的天平测量其质量,则天平的游码指示值应为 g。
15.体积为1d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 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已知ρ水=0.9×103kg/m3)
16.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量程是 ,步骤C中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是 mL,矿石的体积是 。小芳的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原因是 。
A.加水到标记处(矿石浸没在水中)
B.取出矿石(准备补充水)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至标记处
三、实验题
17.在“探究固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将天平调节好以后,在左盘中放入铁块,向右盘中添加了几个砝码后,观察到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再添加一个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应 ,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2)小明用3个铁块、小丽用3个木块、小强用3个铝块分别进行实验,记录下实验数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用这些实验数据做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关系图像。分析比较图中小明组(或小强组、或小丽组)的图线,可得的结论是: 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将图中小明组、小强组和小丽组的三条图线对比分析,可得的结论是: ;
(3)因此,这个比值反映的是 (“物质”或者“物体”)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密度。像这种利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我们还学过 。
四、计算题
18.一个质量是30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00g。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g
(2)水的体积是多少cm3?
《6.2密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B D B D B C
1.B
【详解】该物体的密度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由表格可知,干松木为固体,水为液体,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固体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故A错误;
B.由表格可知,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同,但不是同种物质,故B错误;
C.水和冰为同种物质,但是状态不同,二者密度也不同,因此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也不同,故C错误;
D.由表格可知,铜的密度小于铅的密度,若质量相等,由可知,实心铜块的体积一定大于实心铅块的体积,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密度与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与比热容一般不同,而不同物质的电阻与质量大小会相同,则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密度与比热容,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由可得,“战国商鞅方升”所能容纳的水的质量为
一本八上人教版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0kg左右。一只成年天鹅的质量在7kg左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金属块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把它切掉一块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不变,仍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密度为
0.16kg/m3 =1.6×10-4g/cm3
表示1cm3的该材料质量为1.6×10-4g,故B不符合题意;
C.该材料的密度特别小,所以不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故C不符合题意;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位置无关,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只是位置发生改变,质量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奖牌的密度为
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此奖牌材料可能是银。
故选B。
8.D
【详解】由图像知:
AB.物体体积都是20cm3时,甲的质量是400g,乙的质量是200g,由公式知,甲乙的密度分别为
,
甲比乙密度大,且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
故AB错误;
C.物体质量都是200g时,甲的体积是10cm3,乙的体积是20cm3,所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
故C错误;
D.若甲、乙的质量之比为3:2,由得,甲乙体积之比为
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所测铝块的质量为
m=50g+2g=52g
故A错误;
B.铝块的体积为
V=V2-V1=80mL-60mL=20cm3
铝块的密度为
铝块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是空心的,故B正确;
C.测量过程中不能移动平衡螺母将天平调平,只能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平衡,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铝的密度不变。但该铝块是空心的,铝块打磨掉一部分铝屑,剩余铝块的密度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由图像可知,当V木=V砖时,m木B.由图像可知,若V砖=V油,则m砖>m油,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当V木=20cm3时,m木=10g,则有木板的密度为
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随着体积的增大木板的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1. 150 变大 吸收
【详解】[1]由图可知,保鲜冰袋的净含量为150g,所以冰袋中冰的质量为150g。
[2]袋内的冰块全部融化成了水,物质的多少不变,则质量不变,冰块全部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由可知,密度变大。
[3]冰块全部融化成了水,由固态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12. 相同 天平 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一种
【详解】[1][2]“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都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所以用到的器材是相同的, 是用天平测出物块的质量;
[3]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应该选择多物质的物块进行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对数据分析,得到普遍规律;
[4]而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选择一种物质进行实验.
13. 0.01 0.8 2.52
【详解】[1]一张纸的厚度
[2][3]一包纸平铺时的总面积
S=nab=500×30cm×21cm=315000cm2=31.5m2
这包纸的质量
m=80g/m2×31.5m2=2520g=2.52kg
这包纸的体积
V=abh=30cm×21cm×5cm=3150cm3
这包纸的密度
14. 不是 1.8
【详解】[1]由题意可知,1盎司=28.35g,则
5盎司=5×28.35g=141.75g
奥运会金牌密度
金的密度是19.3×103kg/m3, 所以这块奥运会的金牌不是纯金的。
[2]因奥运会金牌的质量是141.75g,金牌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如果用最小砝码质量为5g的天平测量其质量,则天平的游码指示值应为1.8g。
15. 1 变大
【详解】[1]由 可得体积为1dm3的水质量
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所以
[2]水凝固成冰以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可知体积变大。
16. 200mL 130 70 偏大 矿石取出时带出了一部分水
【详解】[1]由图可知,量筒每100ml分10个小格,每小格10mL,即分度值是10mL,量程为200mL。
[2]C图中,量筒中水面与“130”对齐,所以剩余水的体积是130mL。
[3]B图中,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0mL,说明向烧杯中倒出水的体积
V水=200mL 130mL=70mL
所以矿石的体积是
V=V水=70mL=70cm3
[4][5]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矿石上会沾有水,导致向烧杯中倒出水的体积偏大,所以测得矿石的体积偏大。
17. 取下质量最小砝码,移动游码 同种 相同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物质 速度
【详解】(1)[1]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分度盘指针向左偏,说明做盘物体偏重;加上最小的砝码,分度盘指针向右偏,说明右侧物体较重,此时应把最小的砝码取下,拨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2)[2][3]由任何一个同学做出的图线可知,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是正比例函数图线,即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为一定值,由此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4]将图中小明组、小强组和小丽组的三条图线对比分析可知,三个同学得到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由此可得的结论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5][6]通过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表达式为;以前我们学过的速度也是用比值法来定义的,表达式为。
18.(1)1000g
(2)1000cm3
【详解】(1)水的质量
m=1300g﹣300g=1000g
(2)由可得水的体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