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重庆卷——2025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含解析)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1.7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通用版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5-03-06 15:07:37 |
C.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大,金属性Li
故答案为:C。
6.答案:C
解析:A.CaO与水反应生成使增大,溶剂(水)减少,且反应放热,促使分解,化学方程式:,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既可以减小空气对流,使充满试管,又可以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故A正确;
B.硫化氢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所以图②可用于除去中少量的,故B正确;
C.和沸点不同,应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C错误;
D.制备明矾晶体时,先用饱和明矾溶液制取小晶体,再将小晶体悬挂在饱和明矾溶液的中央位置,有利于获得对称性更好的晶体,盖上硬纸片可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掉入溶液中,影响大晶体形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A.已知质谱法可以测量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可用质谱法鉴别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A正确;
B.由题干抗坏血酸的结构简式可知,抗坏血酸中含有4个羟基,故抗坏血酸可发生缩聚反应,B正确;
C.由题干脱氢抗坏血酸的结构简式可知,脱氢抗坏血酸中含有酯基,故能与溶液反应,C错误;
D.由题干脱氢抗坏血酸的结构简式可知,1个脱氢抗坏血酸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如图所示:,D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B
解析:A.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此时a为Mg,e为,即f为镁盐,a→f的反应有多种,可能为,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可能为,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综上a→f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e能转化为d,此时e为白色沉淀,d为红褐色沉淀,说明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故B正确;
C.由题意得,此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为胶体,c应为铁盐,加热铁盐的饱和溶液,也有可能直接得到沉淀,故C错误;
D.假设b为,即d为,c为铝盐,Al2O3、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铝盐,此时组成a的元素为Al,位于周期表p区;假设b为,即d为,c为铁盐,、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铁盐,此时组成a的元素为Fe,位于周期表d区,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u电极所在的阳极区先后发生反应:、、,可转化为,则阳极总反应式为,C正确;根据阳极总反应可知,每消耗4个,电路中通过,根据电荷守恒,双极膜中有2个向阳极迁移,即阳极区)减小(提示:离子交换膜上迁移的离子所带电荷数目与电路中或电极上通过的电子数目相同,与电极反应中消耗或生成的相关离子数目没有必然联系),A正确;由题给信息知,阴极总反应物为,总产物为,电极反应式为,每生成,电路中通过,双极膜中需有解离出6 mol 向阴极迁移,B错误;双极膜中解离出的向阴极移动,因此在阴极Pb电极上转化为OHCCOOH的反应为,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其中K个数:8×=1,其中Ca个数:1,其中B个数:12×=6,其中C个数:12×=6,故其最简化学式为,A正确;B.根据晶胞结构可知,位于晶胞体心,Ca位于定点,则晶体中与最近且距离相等的有8个,B正确;C.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B和C原子构成的多面体有14个面,C错误;D.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该晶胞最简化学式为,则1个晶胞质量为:,晶胞体积为,则其密度为,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随着pH的增大,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的物质的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增大,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曲线,由①和②的交点的pH=7可知,室温下,由②和③交点的pH=13.0可知,室温下。
FeS的溶解平衡为,饱和FeS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解平衡为,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故溶解度:FeS小于,A错误;
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水溶液,由图可知当酚酞发生明显颜色变化时,反应没有完全,即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B错误;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忽略第二步水解),第一步水解平衡常数,设水解的的浓度为x mol/L,则=0.1,解得,的水解率约为×100%=62%,C正确;
0.01 mol/L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 mol/L 溶液,瞬间得到0.005 mol/L 和0.1 mol/L 的混合液,结合C项,瞬时,,故反应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和,D错误。
12.答案:A
解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根据题意和题给化合物可知,Y可形成,W可形成,结合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的核外电子数,可知W为Li、X为N、Y为F,化合物中W为+1价,Y为-1价,则为+5价,且Z原子序数比F元素大,则Z为P元素。 N和P均位于第ⅤA族,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F>N>P,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P,故稳定性:,C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Li>N>F,D错误。
13.答案:D
解析:A.为气态,不是稳定的氧化物,故A错误;
B.由的燃烧热为、的燃烧热为的燃烧热为,分别可得到,①,
②,
③,
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可得,,故B错误;
C.由的燃烧热为,可得,,则,故C错误;
D.由的燃烧热为可得,,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3 h时异山梨醇的浓度仍在增大,失水山梨醇的浓度仍在减小,说明此刻反应②未达到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错误;由题图可知,3 h时山梨醇的浓度已为0,副产物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①,③均是不可逆反应,15 h后异山梨醇的浓度不再变化,失水山梨醇的浓度大于0,说明反应②是可逆反应,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①>②,B正确;内平均速率v(异山梨醇),C正确;反应②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但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其平衡转化率,D正确。
15.答案:(1)将镍钴矿粉碎(或浸取时搅拌,适当升高温度等)
(2)
(3);
(4)9.0%;具有还原性,也能还原
(5)
(6)11.1
解析:(1)用硫酸浸取镍钴矿时,提高浸取速率的方法可以是将镍钴矿粉碎、浸取时搅拌、适当升高温度等。
(2)可以看成是中一个氢原子被磺基—取代的产物,即,故分子中有一个过氧键,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氧化”中被氧化为,则被还原为,结合的电离第一步完全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氧化”中会被氧化为,用石灰乳调节时Fe元素沉淀为,与结合生成沉淀,故滤渣中还含有。
(4)由图可知,当体积分数为9.0%时,Mn(Ⅱ)氧化率达到100%所用时间最短,氧化速率最大;具有还原性,也能还原,其体积分数过大时,与反应,使Mn(Ⅱ)氧化速率减小。
(5)“沉钴镍”中得到的Co(Ⅱ)以形式存在,其可被空气中氧化为CoO(OH),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沉淀完全,则,,,。
16.答案:(1)C
(2)A
(3)随着投料比增大,的水解转化率降低
(4);70%
(5)
解析:(1)反应,,由可知,任意温度下,该反应均能自发进行,故答案选C;
(2)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符合题意;
B.加入少量异丙胺,的量减少,化学反应速率降低,B不符合题意;
C.加入少量固体硼酸,的量减少,化学反应速率降低,C不符合题意;
D.增大体系压强,忽略体积变化,则气体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3)随着投料比增大,的水解转化率降低,因此生成氢气的速率不断减小。
(4)根据题干信息,该燃料电池中为负极,为正极,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溶液,故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该条件下,0.49L的物质的量为,工作时,失去电子:,所带电荷量为:,工作电荷量为:3.2×14×60=2688C,则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为:;
(5)结合题干信息,要使得氢原子利用率为100%,可由(2×反应3)-(2×反应Ⅱ+反应Ⅰ)得,。
17.答案:(1)2;;1,2,3-苯三酚或苯-1,2,3-三酚
(2)羟基、(酮)羰基
(3)
(4)
(5)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6)ab
(7)d
(8)
解析:(1)A因官能团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有、共2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的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系统命名为1,2,3-苯三酚;
(2)B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羟基、(酮)羰基;
(3)B→C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和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和HCl,D的结构简式为;
(5)F中羟基和另一反应物中羧基反应生成酯基和水,F→G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6)a.G与H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H含有羟基,是亲水基团,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H的水溶性相对较高,b正确;
c.G不含有羟基,H含有羟基,G和H的官能团种类不同,能用红外光谱区分二者,c错误;
故选ab;
(7)a.P中碳碳双键、酮)羰基能与氢气加成,中(酮)羰基能与氢气加成,P和经催化加氢可得相同产物为,a正确;
b.已知P在常温下存在互变异构得到,两者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P和互为构造异构体,b正确;
c.电负性较大的O可与H形成氢键,其中P分子中碳碳双键上相连的羟基上H原子与相近的(酮)羰基的O形成分子内氢键,c正确;
d.连接四种不同基团的碳为手性碳原子,因为关于连接羟基上的碳和对位的碳轴对称,所以不含有手性碳原子,d错误;
故选d;
(8)先用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已知氯代烃(R-Cl)与醇在碱的作用下生成醚,化合物C和反应生成,经过稀盐酸得到,甲苯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下生成,和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合成路线为:。
18.答案:(1)圆底烧瓶
(2)E;C;D
(3)BC
(4)液封
(5)ABC
(6)99%
解析:(2)由已知②知,产生的气体首先要用NaHS溶液除去酸性气体杂质,然后进行干燥,由于气体传热速度较慢,需要先预冷却,且玻璃棉可有效减缓气体扰动,增强冷却效果,故装置顺序为A→B→E→C→D→F→G。
(3)为酸性气体,不可以选用碱性干燥剂,B、C正确。
(4)若气体产生速度过快,装置内压强过大,G导管中汞液面下降;气体液化,会使F内压强迅速降低,G导管中汞液面上升,因此汞的第一个作用是平衡气压。该实验目的是制得液态,G导管中汞可以阻止空气中水蒸气等进入体系,因为如果水蒸气进入遇-80 ℃极易结冰,极易堵住导管,故汞的第二个作用是液封。
(5)有毒,故该实验操作须在通风橱中进行,A正确;由上述分析知,装置D的主要作用是预冷却,B正确;加入的固体,可使溶液保持饱和,有利于平稳持续产生,C正确;与硝酸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会污染空气,D错误。
(6)分析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为,则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由铜原子、硫原子守恒可知,理论上应生成氧化铜,故产品的纯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