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 第26首 卖炭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一轮复习 第26首 卖炭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16: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卖炭翁
[唐]白居易
[2020年]
白居易(772—846),字( ),晚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乐天
【文学常识】
香山居士
现实主义

【背景简介】
本诗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抨击这样的黑暗现实。

1.诗中对卖炭翁的外貌、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既写出了卖炭翁的心理和处境,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请具体分析。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有同学认为“翩翩”一词突出了宫使的英俊潇洒之态。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5.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6.诗歌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作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
7.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举一例简析。

1.诗中对卖炭翁的外貌、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既写出了卖炭翁的心理和处境,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请具体分析。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有同学认为“翩翩”一词突出了宫使的英俊潇洒之态。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5.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6.诗歌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作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
7.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举一例简析。

1.诗中对卖炭翁的外貌、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既写出了卖炭翁的心理和处境,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请具体分析。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有同学认为“翩翩”一词突出了宫使的英俊潇洒之态。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5.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6.诗歌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作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
7.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举一例简析。

1.诗中对卖炭翁的外貌、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外貌描写,把卖炭翁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可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翁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既写出了卖炭翁的心理和处境,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请具体分析。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卖炭翁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温饱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一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卖炭翁的悲惨境遇;同时,“可怜”两字也倾注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写老人卖炭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困,更凸显后文宫使掠夺行为的罪恶,同时也使文势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4.有同学认为“翩翩”一词突出了宫使的英俊潇洒之态。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不同意。“翩翩”一词本意是轻快的样子,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宫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丑恶嘴脸,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5.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间接表现出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诗歌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作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
系在牛头的半匹红纱、一丈绫,轻飘飘的质感,鲜艳的色彩,如一个特写镜头,与前文卖炭翁“烟火色”“十指黑”的艰辛及“一车炭,千余斤”的重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卖炭翁的悲剧命运,以鲜明的形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意韵深长,耐人寻味。
7.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举一例简析。
示例一:“两鬓苍苍”与“十指黑”对比,突出了卖炭翁的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一车炭,千余斤”之重和“半匹红纱一丈绫”之轻对比,将宫使无耻的嘴脸暴露无遗,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举例恰当,分析合理即可)
白居易是一位善于“调色”的杰出艺术家,《卖炭翁》这首诗“三色”交相辉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请你根据这首诗的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
满诗深浅色——论《卖炭翁》的“颜色”意蕴 卖炭翁的“暗色” ——生命的悲苦底色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中,“烟火色”“苍苍”“黑”三者都属于暗色调,这份经年累月晕染于卖炭翁身上的“暗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暗色”的作用)
既是他外在形象的真实写照,更是他悲苦
人生的巧妙折射 
【拓展探究】
满诗深浅色——论《卖炭翁》的“颜色”意蕴 宫市使者的“亮色” ——统治者的掠夺本色 “②________________”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两句中点染的“③____”“④____”“红”三色是刺眼的“亮色”。前一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诗句②的内容),这不仅在外貌上与卖炭翁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将他们仅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就将卖炭翁的“千余斤”炭掠夺而去的欺人之举刻画得入木三分。
黄衣使者白衫儿 
黄 
白 
作者以鲜亮之色刻画“宫市”使者锦衣玉食的
外表 
满诗深浅色——论《卖炭翁》的“颜色”意蕴 白居易的“暖色” ——懂民生疾苦 这首诗通过塑造卖炭翁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不幸遭遇,深刻揭露了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诗人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诗人的这一份“暖色”,让我们读这首诗时,不仅看到卖炭翁一个人,还关注到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生活艰辛的劳动人民。
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
却横遭掠夺 
唐代“宫市”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掠夺本质和统
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结构导图】

【主旨情感】
本诗通过写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深刻揭露了唐代“宫市”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掠夺本质,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与控诉。

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D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是描写手法。

2.默写
(1)[2023河南中考]白居易心系百姓,他能体察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2)[2022山东聊城中考]白居易《卖炭翁》写卖炭翁面庞、十指,表现其生活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