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14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CJ)
1.本试卷共4页,二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总分
一
题号
分数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民族尊为“天可汗”的人物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
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
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
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入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
而闻名于世的。”该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5.右图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她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
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合
适的是
A.重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B.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
提出了一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
③政策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④都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7.李隆基(见右图)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
D.①②④
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
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那么,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唐德宗
七年级历史(CJ)第1页(共4页
8.右图是唐朝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这
座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9.“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反映了:(
A.唐太宗设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官吏,许多人才一直工作
到老
B.贞观年间,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
仍末考中
C.唐太宗增设殿试,许多人为此奋斗终生
D.唐太宗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很多人为考试作诗熬白了头发
10.苏州市名人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公共文化中心内,馆内陈列苏州历代名人447
人,其中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反映了苏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科举
制正式诞生于下列哪一皇帝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1!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
特权阶级。”他说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2.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
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
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A.自由性
B.广泛性
C.公正性
D.民主性
13.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唐玄
宗时,有一少数民族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
的
A.白族
B.彝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14.今天的一些少数民族的祖先,唐朝时候就生活在祖国境内,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回纥—回族
B.南诏—彝族、白族
C.吐蕃—藏族
D.回鹘—维吾尔族
15.我国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汉唐时期的行政或军事机构管
辖的地区是
西域都护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A.新疆
B.西藏
C.东北
16.《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D.台湾
A.唐高祖时期
C.武则天时期
B.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17.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
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发达
C.对外交流繁荣
B.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关系融洽
18.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
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A.玄奘
C.马可·波罗
B.鉴真
D.郑和
19.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在西安参观了大雄宝殿、大雁塔、玄奘三藏
院后表示,玄奘法师的印度之行将印中两国人民很早就联系在一起。玄
七年级历史(CJ)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