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5届高考地理全真模拟试题
(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 )
A.交通方式较为单一 B.生活服务设施不足
C.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D.居民消费能力较弱
2.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扩大新城空间范围 B.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C.促进就业本地化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 )
A.平均出行距离增加 B.工作出行次数减少
C.平均出行成本增加 D.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2024年浙江高考真题]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1999年 2020年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内蒙古 771.4 6 2742.7 11
辽宁 985.4 8 1793.9 7
吉林 1692.6 13 2973.4 11
黑龙江 1228.4 10 3646.6 14
4.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 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
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 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
5.关于四省(区)玉米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增幅最大
②辽宁灌溉用水紧张,产量略有下降
③吉林水土流失加剧,生产明显收缩
④黑龙江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年河北高考真题]西安(34°17′N,108°55′E)是连通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物流节点。2024年3月26日,我国首趟快递电商多联快车(干线铁路运输+两端集装箱配送)班列从西安出发,38小时后抵达乌鲁木齐(43°47′N,87°37′E),较传统公路运输方式用时缩短约5个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西安成为我国东、西部之间重要物流节点,主要缘于( )
A.先进的科学技术 B.雄厚的经济基础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庞大的人口数量
7.西安至乌鲁木齐快递电商多联快车班列的突出优势是( )
A.降本增效 B.转运方便 C.机动灵活 D.服务优质
8.该趟班列首发当日,乌鲁木齐比西安( )
A.日出时刻早 B.正午太阳高度大
C.白昼时间长 D.日落方位略偏南
[2022年全国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2024年新疆高考真题]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图a判断曲线Ⅰ是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Ⅰ( )
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
13.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
A.降雨最大 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 D.雨水下渗多
14.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径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年河北高考真题]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三角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L、A分别表示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下图a点P所示。任意点0的运动方向含义如左图所示。图b描述了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出的显著特征为劳动力比重(%)( )
A.少子化、红利化 B.多子化、年轻化
C.少子化、老龄化 D.红利化、年轻化
16.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由1.3逐步提升到2.1,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如右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年河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滨里海盆地南邻里海,东邻乌拉尔山,油气资源丰富。盆地东部发育一套巨厚盐层,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导致盐底辟构造形成(下图)。盐层不仅为其下伏泥灰岩(可生油气且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优质封盖层,也为其上覆砂岩(不生油气但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封堵条件。
(1)据图说明滨里海盆地东部盐底辟构造的形成过程。 (8分)
(2)从成因和发育过程角度,尝试定义“盐底辟构造”。 (4分)
(3)在图(d)地层中,存在由盐层封堵(盖)而利于油气成藏的部位,请用“●”在盐层中的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中各标出一个来。 (4分)
18.[2022年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超过其恢复和更新能力,会造成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区的水位低于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改变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方式。某科研团队研究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简称TDS,即每升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固体量)分布特征,发现TDS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水位越低。下图示意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TDS值的分布。
(1)分析该盆地中深层地下水水位分布并推断地下水流动方向。 (4分)
(2)简述该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6分)
(3)说出为保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8分)
19.[2024年安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镍用途广泛,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21世纪以来,我国镍产业链日渐完善,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2020年,我国镍资源产品出口国家(地区)达176个。图1为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化情况,图2为镍产业链示意。
(1)概括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化的特点。 (6分)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镍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 (6分)
(3)从绿色生产角度,为我国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图分析可知,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超市、公园、医院、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不足,居民需到新城外或者社区进行消费等生活活动,与交通方式是否单一关系不大,B正确,A错误;新城选址时应该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质量,且居民居住在新城,生态环境质量应该能满足需求,C错误;新城居民有非工作活动,而且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说明居民消费需求较多,消费能力较高,D错误。故选B。
2.答案: C
解析: 通过对比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图可知,新城现状是工作活动和非工作活动均主要在新城外,那新城主要是居住功能,也就是“卧城”,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引进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本地化,使人口在新城稳定下来,C正确;当新城人口工作和非工作活动均主要在新城后可以增加休闲娱乐场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D错误。新城空间稍未充分开发,扩大新城空间范围不是首要任务,A错误。故选C。
3.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平均出行距离减小,非机动化出行、工作活动可能导致工作出行次数增加,AB错误;公共交通出行为主,平均出行成本减少,C错误;出行方式包括非机动化出行、小汽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出行方式更加多元,D正确。故选D。
4.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玉米产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增加,玉米作为畜牧业饲料,市场需求量增加,B正确;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其大幅度上升,A错误;环境改善不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C错误;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耕地质量提升对复种指数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5.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中内蒙古的产量增幅最大,主要原因是内蒙古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①正确;辽宁产量没有下降,②错误;吉林玉米产量升高,玉米生产没有明显收缩,③错误;黑龙江地广人稀,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提高,④正确。所以选C。
6.答案: C
解析: 西安地处我国西北部,关中平原的中心,北临渭河,南依秦岭,东接黄河,西靠陇山,是连接中国南北、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故能成为我国东、西部之间重要物流节点,C正确;物流节点的形成主要与交通、地理位置相关,科技、经济、人口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7.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快递电商多联快车两端使用集装箱配送,城市之间用铁路运输,用时更短,由此可推知,该班列的突出优势是铁路运输替代传统公路运输,运输效率高,能降低物流成本,从而降低快递电商的成本,A正确;该快车班列在两端使用集装箱卡车与铁路转运,中间不进行二次转运,且两端的集装箱卡车转运也是为了降本增效,故转运方便不是其突出优势,B错误;该快车班列在两大城市间进行铁路运输,不如公路运输机动灵活,C错误;该快车班列服务优质,但其他运输方式也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故服务优质不是其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A。
8.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班列首发当日为3月26日,根据所学知识,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乌鲁木齐纬度高于西安,故乌鲁木齐白昼时间更长,C正确;乌鲁木齐昼更长,日出地方时更早,但乌鲁木齐更靠西,且两地之间经度差异远大于纬度差异,故乌鲁木齐日出时刻可能更晚,A错误;乌鲁木齐和西安均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乌鲁木齐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更大,故正午太阳高度更小,B错误;两城市在该日均日落西北,乌鲁木齐白昼更长,日落方位西偏北的角度更大,D错误。故选C。
9.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根据材料可知,当日在观测场释放的氦气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说明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氦气球飘向北,之后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所以后面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选项中该地13时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符合条件,C项正确。故选C。
10.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读图分析可知,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下午气温较高,近地面风应从东、南方向吹来,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综上所述,推断陆地总体在海洋的西北方向,D项正确。故选D。
1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应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盛行风的影响越大。读图可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势力强,所以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B项正确。故选B。
12.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Ⅰ、Ⅱ和Ⅲ是在30°的坡地上覆盖石子情况下,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的实验结果,三种情况中,30厘米测量土壤深度最浅,因此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先受到雨水下渗影响,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先上升,变化最早,A正确;初始值适中并不能说明其土壤深度较浅,B错误;从图中可看出,峰值最高的是Ⅲ曲线,Ⅲ曲线的波动最大,CD错误。故选A。
13.答案: B
解析: 从图b中可以看出,Ⅰ曲线变化明显,降雨后土壤含水量上升明显,说明其为测量深度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曲线Ⅱ和Ⅲ为测量60厘米和10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Ⅱ和Ⅲ在降雨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裸地下渗量小,地下径流少,地表产流多,对土壤深处的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B正确,CD错误;图b中曲线Ⅰ、Ⅱ和Ⅲ是同时进行人工降雨实验,降水量一致,A错误。故选B。
14.答案: C
解析: 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降水后下渗增加,因此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增加,②③正确,①错误;与裸地相比,在坡地上覆盖石子使得土壤上有覆盖物,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④错误,综上所述,C项的②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 A
解析: 读右图可知,1966—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往图的右方移动,少子化和红利化明显;路径上下变化不大,说明年轻化或老龄化趋势不明显。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答案: D
解析: 如果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由1.3逐步提升到2.1,那么少年儿童比重应逐步上升,人口年龄结构路径应逐步变到往左移动;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老年人口的比重会逐步上升,老龄化的程度会逐步加深,人口年龄结构路径应逐步往上移动。综上所述,人口年龄结构路径应逐步变到往左上方移动,④符合题意,D正确;①②③都明显往下移动,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 (1)地质时期,里海水蒸发旺盛,盐分析出形成盐层;盐层上方沉积形成深厚的砂岩层;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砂岩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层产生塑性流动;盐层密度较小,在砂岩薄弱处向上隆起,形成盐底辟构造。(8分)
(2)盐底辟构造定义: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向上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的构造。(4分)
(3)(4分)
解析: (1)由左上图可知,泥灰岩上覆盐层,可推知,早期里海水蒸发后,盐分析出,形成厚厚的盐层;右上图可看出,盐层上方接受沉积,形成深厚的砂岩层,且出现了盆缘断裂,结合材料可推知,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砂岩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层产生塑性流动,形成了左下图所示的构造;由于盐层密度较小,能塑性流动,在压力作用下,在砂岩薄弱处向上隆起,从而形成盐底辟构造。
(2)结合材料可知,盐底辟构造的形成,首先需要形成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结合图文材料,可推测形成过程是,盐类岩层受到压力作用,发生塑性流动,在上覆岩层的薄弱位置,盐层向上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最终形成盐底辟构造。故定义应较简洁,且包括必要的关键词: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向上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的构造。
(3)油气成藏,需要有一定的空间,且被盐层封堵(盖),结合题意可标出具体部位,在上覆砂岩中选择盐层向下凹陷的位置,有油气存储空间,且盐层封堵砂岩中的油气;在下伏泥灰岩中选择盐层向上凸出的位置,有油气存储空间,且封盖泥灰岩中的油气。如图所示:
18.答案: (1)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由四周向中间增大,可知地下水位由四周向中心降低;存在三个高值区,周边局部地区地下水向TDS高值中心(地下漏斗区)流动。(4分)
(2)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周围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深层地下水和基底裂隙水的顶托补给。 (6分)
(3)采取封井压采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地下水资源,扩大污水回收利用量;跨流域调水;雨季回灌。 (8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地下水运动特征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分析可知,TDS值从四周向中部升高,中部存在三个高值区;材料中指出TDS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水位越低,由此判断地下水水位由四周向中心降低,中部存在三个地下水水位低的区域。根据地下水总是由水位高处向水位低处流动的规律,可以推断地下水流向,即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由四周向中部地区流动,在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相对较高(TDS值相对较高)的地区存在地下漏斗,局部地区地下水向漏斗中心流动。
(2)本题考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材料指出“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超过其恢复和更新能力,会造成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区的水位低于浅层地下水的水位”,由此可知中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于浅层地下水。材料中给出区域为“太原盆地”,图中标明“汾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存在断裂带,因此存在盆地周围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深层地下水和基底裂隙水的顶托补给。
(3)本题考查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应从补给(开源)和排泄(节流)两方面采取措施。补给(开源):加强地下水水源保护;扩大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量;跨流域调水;雨季回灌(人工回灌)等。排泄(节流):采取封井压采措施,适量开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19.答案: (1)进口贸易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2017年进口量下降较为明显,进口以不锈钢为主转变为进口以镍矿为主;出口量2001—2017年整体呈增长趋势,近些年来出口量呈下降趋势,出口产品以不锈钢为主体,其他产品比重较小;进口量整体大于出口量。(6分)
(2)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对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产品应用广泛,带动行业发展;不锈钢需求上升,促进镍业发展;支持性政府政策及法规引导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任答3点,得6分)
(3)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提高废渣和尾矿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化财税支持,鼓励企业加大镍钴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培育专业人才,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镍钴矿资源利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1)从材料中的进口量和出口量的图,我们可以看到进口贸易量自2001年后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年至2013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到2017年进口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同时从进口贸易量的产品来看,进口以不锈钢为主转变为进口以镍矿为主。从出口量来看,2001年至2017年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近些年来出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出口的产品来看,出口产品以不锈钢为主体,其他产品的比重相对较小。从进口量和出口量的总量来看,进口量整体大于出口量。 (2)材料提及镍用途极为广泛,且从图中可以看到镍矿应用较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镍电池的需求进一步地增加,会促进镍产业的发展。同时镍矿及整体市场需求相对较大,在石油化工、房地产、机械等方面应用极为广泛,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该产品市场的需求。而全球对不锈钢需求的上升也大大促进了镍业的发展,我国在镍矿发展中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完善相关的法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也促进了镍产业的发展潜力。 (3)本题要求从绿色生产的角度来回答镍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建议。首先在镍资源开发之前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和减缓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镍资源的开发会导致水污染较为严重,要加强废水的回收和处理,确保排放到自然界的水质相对较为健康;同时要提高废渣和尾矿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进一步保障资源的利用率;在镍矿资源的开发过程当中,要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同时要加大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加强对镍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投入;另外要培育专业的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的研发,实现产学结合,推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和使用;另外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镍矿的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