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16: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一直到马车使用大限来临之际,它的轮子正常转过最末一圈之后,车轮、车辕、底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它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
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
③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足之处。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我们人类到现在还只有一套恒齿,对应于石器时代的人均寿命,这一套恒齿的使用期该是足够了。由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而牙齿的进化滞后。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有一些伟大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诚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一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因为人类身体与头脑的不匹配而来不及完成。超越了“霍姆斯马车”原则的先进大脑让人类损失了多少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智慧啊!
④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食物变得越来越好嚼,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这难道不会让人类的牙齿出现退化倾向?我们又怎能再奢望人类牙齿与躯体寿命的延长而同步进化?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扩展,人类对自己文明产品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我们人类的某些机能是否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应的退化呢?
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而收音机和电视机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应用后,读和写的能力似乎又有衰退的趋势。”人类各民族确实都有过一段超强记忆时期。许多民族都拥有过大部头口头传说的史诗性巨作,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国藏族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在文字尚未流行年代,一些来自民间的“荷马”,全凭记忆就能胸藏二十几万行史诗,连续传唱几个月不竭!享受现代文明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得到?
⑥早期,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赫尔佐格说:“电影是文盲的艺术。”现如今,不是文盲的人也乐于花两三个小时观赏一部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快餐,而不愿去啃长篇原著。长此以往,读的功能又怎能不退化?人类文化由原始的岩画、图形文字发展到现代文字,而今天的现代人却又躲避文字,回归画面,总不能说这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倘若今后电脑准确高效地实现了“人-机对话”,由人口授,“电脑小姐”就能自动将声音变成文字,哪一个作家还肯用笔?到那时候说不定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有小说集问世,
⑦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除了上述牙齿,记忆的例证外,每一类机器的发明都会带来人体相应部分的机能衰退。人类用自己创造的人工制品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甲壳”——人类只能生活在这个“甲壳”中,我们的子孙也许永远离不开这个“壳”了。
⑧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多少有点像传说中的“狗熊捌棒子”,新穗不停的更替腋下的旧穗。问题在于,我们所丢弃的旧物有没有某些独特优点是新物难以取代的?汤因比对此作了清醒回答:“新的能力恐怕不可能全面地代替旧能力的作用。”事实上,人类取得每一项新进展都要面对一次“熊掌”与“鱼”的选择。“得到”的同时就意味着必须做出某种放弃。用惯了电脑打字的子孙后代,他们之中很难再出怀素、王表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了.电脑合成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天衣无缝地制作自己火箭登月或是与总统亲切握手的“历史镜头”,这个越来越虚幻的世界还有什么东西具备值得你充分信任的可靠依据?尚“真”的科学却为做“假”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⑨变革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但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心中有架“霍姆斯马车”也许会使我们主动的顺应自然,有意识地从另一面做些补偿,尽量减免人类由于自己的浅薄任性、短视愚昧而带来大自然的鞭笞。
(摘编自詹克明《“霍姆斯马车”随想》)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姆斯马车”的设计讲求每一个构成部分的质量,力求完美极致,因而成为最理想的设计。
B.第⑤⑥段都用了“哪一个”的反问句式,体现了作者对人体机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退化的担忧。
C.“狗熊掰棒子”在文中指的是人类获得一项新的能力的同时,就可能会丢弃另一项旧的能力。
D.作者认为,人类必须反思文明进程中的得与失,一味地创造便利于自身的人工制品,定会引起人体机能的衰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类能够进化出第二套恒齿,人类的寿命将符合“霍姆斯马车”的理想设计,从而更加长寿。
B.文章用大火毁灭图书馆这一论据,主要用来论证杰出人物的去世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一观点。
C.材料中汤因比与赫尔佐格的观点态度是一致的,两人都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会带来身体机能的衰退。
D.文章借对“霍姆斯马车”理念的认识来谈人体机能的变化,并指出人类应尽量保持大自然固有的和谐。
3.下列选项,最符合“霍姆斯马车”设计理念的一项是( )
A.达尔文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观点,强调环境会导致生物器官的使用或不使用,从而引起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被遗传给下一代,继而导致物种的后续进化。
B.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每次能把每个小部分都提升百分之一的效率,那么你要做的这件事整体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C.火药枪械的出现,像李广那样能拉硬弓射穿巨石,像关羽那样凭臂力能挥舞82公斤大刀,像斯巴达克斯那种具有高超角斗能力的人均不见了。
D.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
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5.人类应如何对待在文明进程中制造的人工制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抉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得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蹑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范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心,与魏鸣之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
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
C.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表明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
D.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蕴含丰富的语意,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多方向解读的可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在刻画自然环境寒冷黑暗的同时,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奠定文章的情绪基调。
B.解放军与反动派的冲突集中到“我爷爷”身上,构成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的基础,富有张力,引人入胜。
C.把解放青沙城的大事聚焦于客栈,以小写大,与《百合花》中从“新媳妇”的言行刻画小通讯员形象的手法类似。
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文末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既与前文相互印证,又突出了主题。
8.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9.小说分别写了“我爷爷”见到老范、魏鸣之的两个场景,二者对比鲜明。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节选自苏洵《权书》)
材料二: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智则不可A测B严C则不可犯D故E士皆委F已G而听H命J夫I安得不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也指侦查、候望的人,文中指巡逻放哨、侦察敌情。
B.“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与“殆有神护者”中“殆”的意思不一样。
C.“变色而却步”“使之疑而却”与“却之不恭”中的“却”用法一样。
D.“不责于人”与“求全责备”中“责”的意思一样,都解释为要求。
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用兵的方法,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但也流露出封建权术思想,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等。
B.作者认为主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镇定沉着,临危不乱,这样才能够把握利害得失,抵御敌人。
C.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所以为将者需“暴短”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使敌人麻痹而落入圈套。
D.用兵要使士兵“无所顾”,就需做好战争所需的物质准备;又要使士兵“有所恃”,就需激发士兵为国牺牲的精神。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2)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14.两则材料对将领的要求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扬子寄元大①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①元大(大是排行)是韦应物在广陵的朋友。此诗写于公元763年,此年安史之乱刚结束,吐蕃又入侵长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的运用,渲染了离别时凄凉、迷茫的氛围,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B.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残钟广陵树”五字以景寓情,将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意境高远。
C.颈联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与友人离别之后再也不能相见的悲痛,令人哀婉,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D.这首诗语言平淡自然,初看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内蕴深厚,体现了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风格。
16.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表达了对人生易逝、自然永恒的感叹,富有哲理性。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句写词人与妻子相见却不相识的悲痛;“”句则形象表达出词人思念妻子的伤痛欲绝之情。
(3)同学小明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认为自己没有出路,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如果你是他的同桌,将会用《将进酒》中“,”两句开导他。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对于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来说,一系列 ① 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一批批充满壮志豪情、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有志青年的艰苦奋斗。
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活跃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抢险救灾、应急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等领域,用稚嫩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绚丽的青春书写如花的风采,用火热的热情创造如火的事业。对于奋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的广大青年朋友来说,要把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传承下去,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 ② ,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 ③ 中创造业绩。
新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广大青年朋友更应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人民立场,加强理论学习,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湖、全球风云中研究分析发展规律,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增进本领、增长才干。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来”,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所,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做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20.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桂林山水甲天下”,确实是这样的。
D.春蚕开始结茧,要“上山”了。
21.文中两处加点词语,连续两次使用“你们”,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8月30日,华为mate60、mate60pro手机发售引起世界轰动。面对美国不惜举全国之力并联合其他国家的打压,长达3年多的政治逼迫、技术封锁、芯片断供……华为依然绝不低头,独立研发,奋起直追。新款华为mate60、mate60pro手机一经问世,震惊全球——卫星电话、超可靠玄武架构、第二代昆仑玻璃、麒麟9000s国产芯片、鸿蒙4.0操作系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企业突破技术封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是坚持独立自主的一种体现。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1.答案:A。 3 分。
  2.答案:D。 3 分。
  3.答案:D。 3 分。
  4.答案:
  文章首先由 “霍姆斯马车” 理念引出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体原有的均衡这一观点;
  然后举例说明人类牙齿、大脑和其它器官之间发展的不均衡;
  接着探究原因,人类过分的依赖于人工制品,而导致机体功能的衰退;
  最后指出人类发展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 “尽少触动原则”,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6 分。
  5.答案:
  一方面,要利用人工制品为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要看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做工具的主人,趋利避害,而不该成为它的奴隶;
  利用现代化工具变革自然时,应坚持 “尽少触动原则”,主动顺应自然,保持大自然的固有和谐。 6 分。
  6.答案:C。 3 分。
  7.答案:C。 3 分。
  8.答案:
  “我爷爷” 的第一个抉择是是否让老范进客栈,最终的抉择是让他进来,并为他保密;
  “我爷爷” 的第二个抉择是把魏鸣之的事情告诉老范,为解放青沙城赢得了战机。
  以 “抉择” 为题也有主题上的深刻意义,在光明与黑暗、新中国与旧中国之间,人民做出了自己的 “抉择”。 6 分。
  9.答案:
  在两个场景中老范的真诚和魏鸣之的奸诈形成鲜明对比,以小见大,反映了国共两党对普通老百姓的不同态度,凸显了主题,表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题;
  “我爷爷” 在老范和魏鸣之前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对前者谨慎而又亲近,对后者冷静而防范,反映了人民的 “抉择”;
  在读者感受上,两个对立的场景让读者体验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6 分。
  10.答案:BDJ。 3 分。
  11.答案:C。 3 分。
  12.答案:D。 3 分。
  13.答案:
  (1)(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这样以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2)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 8 分。
  14.答案:
  《孙》强调恰当地选用人才;
  《权》强调自身的心术修养(治心)、培养和保持士兵积极的心理状态(养士)、了解敌人(料敌)、能出奇策(出奇)。 6 分。
  15.答案:C。 3 分。
  16.答案:
  “世事波上舟” 写世事动荡,人生如波浪中小舟,寄寓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沿洄安得住” 写小船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都难以安稳,表达对友人及自己的劝慰之情;
  暗含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对自己及友人前途的担忧和对与友人别后难以相见的愁苦。 6 分。
  17.答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纵使相逢应不识,料得年年肠断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6 分。
  18.答案:①举世瞩目 ②迎难而上 ③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6 分。
  19.答案:借代。用 “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 代指新征程中的困难,引人联想,使困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4 分。
  20.答案:C。 3 分。
  21.答案:
  使用 “你们”,好像与枝叶花果面对面交谈,更便于表达感情。
  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当面斥责,能更加强烈表达出对枝叶花果忘记了下面的根的厌恶之情。 4 分。
  22.答案:
  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
  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 强调了枝条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久,更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4 分。
  23.答案:(作文根据具体评分标准赋分,满分 60 分 )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即使泰山在眼前崩塌也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也不眨眼睛,这样之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不是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才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将要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犒劳士兵,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的时候,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的时候,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时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而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会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再继续作战了。
大凡将领都要聪明并且严厉,大凡战士都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给将领服从命令,怎么能够不愚昧呢?只有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起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这样之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这样之后才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才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才可以用兵。
军队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无论是敌人还是我方都是这样。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材料二:
因此,善于作战的指挥员,总是从势中寻找取胜的战机,而不苛求部属,因而,他能恰当地选择人才,巧妙地运用势。善于运用势的将帅,他指挥军队作战,就像滚动本石一样。木头、石块的特性,放在安稳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险陡倾斜的地方就滚动,方的容易静止,圆的滚动灵活。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从千仞高山上滚下的圆石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