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 )
A.手工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2.《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政府在1958年年底自豪地宣布,这一年工业产量超过了1957年的65%。机器制造增长了3倍;煤铁翻了一番;石油增长了50%,电力增长了40%……这说明当时( )
A.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B.社会主义工业化正在起步
C.工业生产中出现“浮夸风” D.国民经济调整出现良好开端
3.有人评价某一时期:“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也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这里的“某一时期”是( )
A.改革开放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过渡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4.以下图片反映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国际反动势力的破坏
C.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D.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
5.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
D.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6.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重要的贡献是( )
A.宣布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B.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开始探索符合国内的主要矛盾 D.号召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7.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8.下图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爆发
9.1966年8月5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如下图)。据此判断,那时的中国正进行着 (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0.“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崛起
二、填空题
11.结束:1976年10月,粉碎 反革命集团。
12.抵制抗争: 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13.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 ,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14.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 ,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5.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 的危险。
三、综合题
16.看图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非坦途,中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走过一些弯路。社会主义建设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艰辛前行。
(1)看一看: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2)想一想: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和“发展”?
17.下图是某年《人民日报》头版的截图,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片所示现象是在1958年中共哪次会议之后发生的?
(2)图片所示现象表明当时全国正掀起什么样的建设高潮?
(3)图片所示现象致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它的主要失误在哪里?
四、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请从图中任选一位模范人物拟一个称颂词,并对他的事迹简要叙述?
《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C B C B D B
1.D
【详解】根据“以阶级斗争为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期间提出的政治路线, 旨在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进步,这一口号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这一口号被广泛使用,D项正确;手工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中对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联系,排除A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掀起了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联系,排除B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政府在1958年年底自豪地宣布,这一年工业产量超过了1957年的65%”可知,1958年时,大跃进中,工业生产片面追求数量,这体现了工业生产中出现了“浮夸风”,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都是工业指标,与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B项;1961年初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调整出现良好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也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十年探索时期,B项正确;石油工业发展迅速;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这些成就不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排除A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不是过渡时期的,排除C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不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一个萝卜千斤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造成失误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C正确;ABD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最低点是1961年,所以可以判断是当时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进行八字方针的调整,故选C。AB项在1953年到1957年之间进行的,并未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D项错误,都是左倾错误,不能得出经济的恢复的结论来,况且文革是在1966年之后进行的,时间上也不对。所以答案选C。
6.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主要内容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排除A项;开始探索符合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八大的内容,排除C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号召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8年”“大炼钢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的大跃进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因此题干材料中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故选C。
8.B
【详解】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在1960年,1960年正处于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所以答案是B。
9.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革,学生要中注意题目中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D项正确A是1952年B1953年.C1958年。
10.B
【详解】材料中对花生的描述是一种虚报产量的行为,它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运动中,是农业上浮夸风的表现,B项正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与材料“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不符合,排除A项;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与材料“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不符合,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崛起发生在1978年以后,与材料“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1.江青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和姚文元被称为阴谋篡党夺权的“四人帮”,其中以江青为首,所以文革的结束是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为标志的。
12.周恩来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文革中的抗争指的是老一辈革命家针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主要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许多领导干部。
13.结晶牛胰岛素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65年9月17日,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解决医学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科技取得巨大进展。故答案为:结晶牛胰岛素。
14. 巩固 恢复和发展
【详解】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克服困难局面,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简称“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5.资本主义复辟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因此,题干空处填写:资本主义复辟。
16.(1)历史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2)理解: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的时期。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经历过严重的曲折,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但是经济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建设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等。因此在曲折发展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详解】(1)根据图片材料“三面红旗”、“猪羊肥大赛黄牛”、“全民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期间空荡荡的工厂”、“1958年《人民日报》头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的时期。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经历过严重的曲折,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但是经济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建设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等。因此在曲折发展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点睛】
17.(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大跃进运动
(3)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详解】(1)依据图片文字“为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铜而奋斗”反映了目标不切实际;“1958年会议”。结合课本所学,1958年中国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接着,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使“左”的错误严重泛滥,不切实际的浮夸风盛行。
(2)依据图片文字“为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铜而奋斗”可见是浮夸风盛行,要大量生产钢铁。结合课本所学,为了追赶英国的速度,我国要求钢产量指标指标翻一番,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3)依据图片和前面的问题,可知是“大跃进”运动。“主要失误在哪里”即产生失误的原因:因为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
18.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
雷锋。他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一生助人为乐,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焦裕禄。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当地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后来因病去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图片及所学可得出,图一是被称为“铁人”的著名石油工人王进喜,图二是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雷锋,图三是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焦裕禄。
如选择王进喜,可以结合他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等角度加以叙述。
如选择雷锋,可以结合他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一生助人为乐,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等角度加以叙述。
如选择焦裕禄,可以结合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从当地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后来因病去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等角度加以叙述。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