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3节伴性遗传
主讲人: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Contents
目 录
新课教学
New course teaching
02
课堂反馈
Classroom feedback
03
课堂总结
Classroom summary
04
New course guidance
01
新课导学
先天性色觉障碍通常称为色盲,它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而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差的则称色弱,色弱者,虽然能看到正常人所看到的颜色,但辨认颜色的能力迟缓或很差,在光线较暗时,有的几乎和色盲差不多,或表现为色觉疲劳,它与色盲的界限一般不易严格区分。色盲与色弱以先天性因素为多见。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
红绿色盲是一个统称,包括红色盲、红色弱、绿色盲、绿色弱。
● 99%以上的色盲都是红绿色盲。
● 大约8%的男性和0.5%的女性正在遭受色盲之痛。
● 色盲的严重程度呈阶梯式递增,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直至全色盲。
● 红绿色盲是一种与性别密切关联的特征,导致男性比女性罹患概率更高。
什么是色盲
关于红绿色盲的事实:
新课导学
新课导学
画面中的数字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 58
画面中的数字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 09
色盲测试图——第一组
新课导学
画面中的数字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 29
画面中的数字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 18
色盲测试图——第二组
画面中的数字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 602
画面中的数字是多少?
正确答案是: 916
色盲测试图——第三组
新课导学
画面中的图案是什么?
正确答案是:牛
画面中的图案是什么?
正确答案是: 小轿车
色盲测试图——第四组
新课导学
据统计,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8%,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5%。
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患多于男患。
血友病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而这三种情况中有两种只有男孩才可能患上,另一种是男女都可以患上。
恭喜你,你的视觉正常!
猜测:以上病症的发病为什么跟性别有关联
新课导学
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女性,有的发育成男性?
新课教学——伴性遗传
我为什么是男孩?
我为什么是女孩?
性别是受什么控制的?
女性染色体组型
男性染色体组型
男性、女性染色体组型区别
新课教学——伴性遗传
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大小还是携带的基因种类和数量都有差别。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性别决定(基因决定型):
XY型
雌性:含同型的性染色体,以XX表示
雄性:含异型的性染色体,以XY表示
类型: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等
ZW型
雌性:含异型的性染色体,以ZW表示
雄性:含同型的性染色体,以ZZ表示
类型:鸡、鸟类、蛾蝶类等
01.
02.
新课教学——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概念
新课教学——伴性遗传
常见伴性遗传
伴X 显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伴Y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
钟摆型眼球震颤
红绿色盲
血友病
鸭蹼病
外耳道多毛
J.Dalton 1766-1844
色盲症的发现
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
1792年,道尔顿在观察天竺花时,发现了十分奇怪的现象:白天的天竺花呈现出天蓝色,但是傍晚的天竺花却是鲜红色。更令人惊讶的是,只有他和弟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其他人却说这朵花是粉红色。道尔顿经过认真分析和比较,他发现自己和弟弟对一些颜色识别不清。
1794年,道尔顿发表了论文《有关辨色力的异常事实》,首次揭示了人类色盲的秘密。
色盲患者和正常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正常的人眼中的红绿灯
红绿色盲患者眼中的红绿灯
在等红绿灯的情况下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在美食面前是这样的
正常的人眼中的美食
红绿色盲患者眼中的美食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思考
答:假设红绿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2、Ⅲ-2应为患者,实际与假设不符,故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正常男性
女性患者
正常女性
代表世代数
男性患者
婚配
各世代中的个体
Ⅰ、Ⅱ…
1、2…
Ⅰ
Ⅱ
Ⅲ
2
1
2
1
2
1
4
3
6
5
12
3
4
5
6
7
8
9
10
11
说明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正常男性
女性患者
正常女性
代表世代数
男性患者
婚配
各世代中的个体
Ⅰ、Ⅱ…
1、2…
Ⅰ
Ⅱ
Ⅲ
2
1
2
1
2
1
4
3
6
5
12
3
4
5
6
7
8
9
10
11
说明
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思考
答:由于Ⅱ-3和Ⅱ-4的后代 Ⅲ-6是患者,故红绿色盲基因是隐形基因。
总结:无中生有为隐形。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正常男性
女性患者
正常女性
代表世代数
男性患者
婚配
各世代中的个体
Ⅰ、Ⅱ…
1、2…
Ⅰ
Ⅱ
Ⅲ
2
1
2
1
2
1
4
3
6
5
12
3
4
5
6
7
8
9
10
11
说明
3、如果用B和b分别表示正常色觉和色盲基因,你能在图中标出I代1、2,Ⅱ代1、2、3、4、5、6和Ⅲ代5、6、7、9个体的基因型吗
思考
XbY
XbY
XBXB或XBXb
XBY
XbY
XBXb
XBXb
XBY
XBY
XBY
XBXB或XBXb
XBXB或XBXb
项目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肓的基因型和表型
(1)红绿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形基因(b)控制的。
(2)红绿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B)也位于X染色体上。
(3)Y 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 X 染色体同源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婚配方式
= 男性基因型 × 女性基因型
= 3× 2 = 6(种)
X特有区段
X、Y同源区段
Y特有区段
B
b
A
a
B
A
a
D
X
X
Y
X
女性
男性
红绿色肓基因性质
婚配方式对红绿色盲遗传的影响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XBXB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XbY
×
XB
Xb
Y
XBXb
XBY
女性正常(携带者)
男性正常
XbXb
XBY
×
Xb
XB
Y
XBXb
XbY
女性正常(携带者)
男性色盲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1
1
:
1
1
:
不同婚配遗传图解
P
配子
F1
表型
比例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XBXb
女性正常(携带者)
男性正常
XBY
×
Xb
XB
Y
XBXb
XbY
XB
XBXB
XBY
XBXb
女性正常(携带者)
男性色盲
XbY
×
Xb
Xb
Y
XbXb
XbY
XB
XBXb
XBY
P
配子
F1
表型
比例
1
1
:
1
:
1
:
1
1
:
1
:
1
: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女性正常(携带者)
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女性色盲
不同婚配遗传图解
新课教学——人类红绿色盲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遗传而来,以后只能遗传给女儿,即遗传过程为外祖父→母亲→男性;
母亲患病,则儿子必患病;女儿患病,则父亲必患病;(女病父子病)
母亲为表现型正常的隐形携带者,其子代中男性有一般患病;
若父亲的表现型正常,其女儿的表现型一定正常;
后代中男性患病的概率高于女性。
新课教学——抗维生素D佝偻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概念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对磷、钙吸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X型(或0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生长缓慢等症状。
正常基因d
致病基因D
等位基因
项目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表型 正常 患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基因型和表型
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的控制。
新课教学——抗维生素D佝偻病
XDXD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XDY
×
XD
XD
Y
XDXD
XDY
女性患者
男性正常
1
1
:
女性患者
XDXD
XdY
×
XD
Xd
Y
XDXd
XDY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男性正常
1
1
:
不同婚配遗传图解
P
配子
F1
表型
比例
XdXd
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XDY
×
Xd
XD
Y
XDXd
XdY
女性患者
男性正常
1
1
:
新课教学——抗维生素D佝偻病
XDXd
女性患者
男性正常
XdY
×
Xd
Xd
Y
XdXd
XdY
XD
XDXd
XDY
XDXd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XDY
×
Xd
XD
Y
XDXd
XdY
XD
XDXD
XDY
P
配子
F1
表型
比例
1
1
:
1
:
1
:
1
1
:
1
:
1
:
女性患者
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男性正常
女性患者
不同婚配遗传图解
新课教学——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具有代代遗传现象,可以连续几代遗传,但患者的正常子女不会有致病基因再传给后代。;
儿子患病,则母亲必患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男病母女病)
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人患同样的病(基因突变除外);
不管男女,只要存在致病基因就会发病,但因女子有两条X染色体,故女子的发病率高于男子。
新课教学——外耳道多毛症
外耳道多毛症概念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又称人类印第安毛耳外耳廓多毛症,该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世代相传。因此,被称为“全男性遗传”。
伴Y遗传病的特点
患者全为男性,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通过显型特征确定幼年动物性别,指导育种工作
ZbZb
ZBW
×
Zb
ZB
W
ZBZb
ZbW
芦花鸡(雄)
非芦花鸡(雌)
非芦花鸡(雄)
芦花鸡(雌)
P
配子
F1
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
如果用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那么F1中,雄鸡都是芦花鸡(ZBZb),雌鸡都是非芦花鸡(ZbW)。这样,对早期的雏鸡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新课教学——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如果你是医生,当他们就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时,你建议他们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遗传咨询:是联合人类基因组技术和人类遗传学知识,为人类开展遗传咨询、基因诊断、遗传病治疗等相关医学服务和常规的健康服务。
进行遗传咨询,从而指导优生
通过对后代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建议生男孩。
新课教学——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
A. XDXD × XDY
B. XDXD × XdY
C. XDXd × XdY
D. XdXd × XDY
D
1、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推断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D
课堂反馈
4、对于ZW型性别决定生物,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Z、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B.杂交后代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
C.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Z染色体
D.雌性个体内存在同时含有两条Z染色体的细胞
3、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A.1/2 B.1/4 C.1/6 D.1/8
D
C
课堂反馈
5、判断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等位基因A、a)
(1)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
(2)6号基因型 ,7号基因型 。
(3)6号和7号婚配,所生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的几率是 。
常
隐
Aa
Aa
1/4
I
II
III
1
2
3
4
5
6
7
8
9
课堂反馈
伴性遗传总结
伴X隐性遗传病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交叉遗传、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红绿色盲、血友病 。
伴X显性遗传病
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具有世代连续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伴Y遗传病
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患者全为男性,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外耳道多毛症、鸭蹼病。
遗传性质
传特递点
常见疾病
课堂总结
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1.首先确定显隐性
(1)无中生有为隐性
(2)有中生无为显性
(1)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即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孙”。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4)伴X隐性遗传: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5)伴X显性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