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 物态变化(原卷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考点探究(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二讲 物态变化(原卷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考点探究(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6 19:52:27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讲 物态变化
考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考点二 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比较: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 及吸、放热特点 举例
实例归类 实例
属于熔化的是 c、j ; 属于凝固的是 a、l ; 属于汽化的是 g、k ; 属于液化的是 e、h ; 属于升华的是 b、f ; 属于凝华的是 d、i ; a.滴水成冰;b.樟脑丸变小; c.冰雪消融;d.雾凇的形成; e.雾、露的形成;f.用久的灯丝变细; g.洒水的地面变干; h.烧水时壶口附近的“白气”; i.窗户玻璃上的冰花;j.铁块变成铁水; k.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l.冬天户外的铁块“粘”住湿手
2.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项目 晶体 非晶体
举例 冰、海波、 萘 、  各种金属 等 石蜡、松香、 玻璃 、 沥青 等
有无熔点  有 熔点  无 熔点
物态变化 熔化 凝固 熔化 凝固
条件 温度达到 熔点 ,继续 吸热  温度降至凝固点,继续 放热  持续 吸热  持续 放热 
图像
图像解读 AB段: 固 态,吸热升温; BC段:熔化过程,  固液共存 态,吸热,温度 不变 ,对应温度t0为熔点; CD段:52 液 态,吸热升温 B点:53 固 态, C点:54 液 态 EF段:55 液 态,放热降温; FG段:凝固过程, 56 固液共存 态,放热,温度不变,对应温度t0为凝固点; GH段:57 固 态,放热降温 F点:58 液 态, G点:59 固 态 吸热, 温度不断升高 放热, 温度不断降低
3.沸腾与蒸发的比较: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影响因素 温度变化
沸腾 在60液体内部、表面同时发生 61 液体表面 温度(沸点) 剧烈 a.供热快慢; b.气压:液面上方气压越大,沸点越62一定 温度不变 都属于68 汽化 现象,发生时都要69 吸热 
蒸发 只在63 任何 发生 64 高 温度 缓慢 液体的65 表面积 越大,66 温度 越高、 液面上方的67 空气流动 越快,蒸发越快 降温致冷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70 降低温度 和71 压缩体积 ,气体液化后便于储存和运输。
【微点拨】(1)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温度等于熔点时,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3)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不一定熔化,晶体形成时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不一定凝固;液体的温度等于沸点时,液体不一定沸腾。
【教材包装练】
命题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1.(人教八上P52T1改编)甲图寒暑表的读数是 18 ℃,乙图寒暑表的读数是 -4 ℃。
命题点二 物态变化
2. (人教八上P57T3改编)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第5 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 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
3. (人教八上P61图3.3-5原创)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是因为身上的水发生了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是 吸 热的。
4. (人教八上P63T1改编)如图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纱布袋口的边缘要没入水里,这是利用水在 蒸发 时 吸热 来降低温度;把这个简易冰箱放在通风的地方,里面的饭菜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不变质,这是因为 加快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5.(沪粤八上P100T4变式)“下雪不冷,化雪冷”是由于化雪是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现象发生时要 吸 热。
6.(沪粤八上P103T3变式)日光灯用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先 升华 后 凝华 形成的。
主题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一题式探究1】某班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设计实验】
(1)常温下,小明采用图丙装置完成实验 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 C 。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进行实验与得出结论】
(3)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
(4)由图像可得,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在第12 min物质处于 液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创新拓展】
(6)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持续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7)从4 min到10 min这段时间,该物质的内能 变大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8)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或物质的质量较小,熔化过程较快;或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试管底或试管壁;或记录温度变化情况的间隔时间过长) (写出一种即可)。
主题二 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一题式探究2】如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设计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烧杯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关于甲装置中硬纸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B ;(选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
B.降低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D.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进行实验与得出结论】
(3)实验中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4)如图丙所示,某同学观察发现烧杯中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说明水 已经 (选填“已经”或“还未” )沸腾;
(5)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图像,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6)通过分析图像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标准大气压。
(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石棉网(或陶土网)、铁圈、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
【生活应用】
(8)为了给小聪增加营养,他的爸爸妈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给他煮个鸡蛋;煮鸡蛋过程中,当水煮开后,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会熟得更快一点;而妈妈认为用小火加热同样可以煮熟鸡蛋。你认为 妈妈 (选填“爸爸”或“妈妈”)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用小火更节约能源 。
(9) “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丁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创新拓展】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却不同,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将该三支温度计放入同一杯水中进行观察。
考点一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的判断
【典例1】(2024·湖南中考)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
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
【中考挑战】
1.(2024·大庆中考)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2.(2024·成都中考)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考点二 物态变化的图像分析
【典例2】(2024·重庆中考B卷)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时,水温为 87 ℃;
(2)A、B两组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完成实验后,画出的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A和B,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A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更 小 。
【提分必备】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相关判断
(1)图像判断:熔化图像整体上温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凝固图像整体上温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2)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图像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或有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段线段,就是晶体;若没有就是非晶体。
(3)状态的判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及在形成晶体的凝固过程中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熔点(凝固点)的判断: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即为熔点,凝固过程中对应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中考挑战】(2024·滨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C.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广西三年中考
题组一 温度
1.(2022·贺州中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A)
A.0 ℃ B.20 ℃ C.80 ℃ D.100 ℃
题组二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判断
2.(2023·广西中考)“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D)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3.(2022·北部湾经济区中考改编)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汽化的是(C)
题组三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2024·广西中考)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45 ℃。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有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2022·桂林中考)如图甲是小桂“探究海波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桂安装器材时应该 由下往上 (选填“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安装。
(2)图乙是小桂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 48 ℃,可以判断海波是 晶 体。
(3)小桂观察乙图发现,AB和CD两段图像中,温度升高快慢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 比热容 (选填“密度”或“比热容”)不同。
题组四 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6.(2022·柳州中考)如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从而 缩短 (选填“延长”或“缩短”)加热时间。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变 大 ;移开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水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可知:水的沸点为 100  ℃;水保持沸腾需不断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保持不变 。
7.(2022·梧州中考)物理课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 ℃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如图乙所示是第3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96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98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图丙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全国一年中考
8.(2024·北京中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9.(2024·福建中考)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秒表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 ,水的沸点是 98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小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 盐水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10.(2024·武汉中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 BC 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 低于 0 ℃。 第二十二讲 物态变化
考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考点二 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比较: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 及吸、放热特点 举例
实例归类 实例
属于熔化的是 ; 属于凝固的是 ; 属于汽化的是 ; 属于液化的是 ; 属于升华的是 ; 属于凝华的是 ; a.滴水成冰;b.樟脑丸变小; c.冰雪消融;d.雾凇的形成; e.雾、露的形成;f.用久的灯丝变细; g.洒水的地面变干; h.烧水时壶口附近的“白气”; i.窗户玻璃上的冰花;j.铁块变成铁水; k.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l.冬天户外的铁块“粘”住湿手
2.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项目 晶体 非晶体
举例 冰、海波、 、 等 石蜡、松香、 、 等
有无熔点 熔点 熔点
物态变化 熔化 凝固 熔化 凝固
条件 温度达到 ,继续 温度降至 ,继续 持续 持续
图像
图像解读 AB段: 态,吸热升温; BC段:熔化过程, 态,吸热,温度 ,对应温度t0为熔点; CD段:52 态,吸热升温 B点:53 态, C点:54 态 EF段:55 态,放热降温; FG段:凝固过程, 56 态,放热,温度不变,对应温度t0为凝固点; GH段:57 态,放热降温 F点:58 态, G点:59 态 吸热, 温度不断升高 放热, 温度不断降低
3.沸腾与蒸发的比较: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影响因素 温度变化
沸腾 在60 同时发生 61 温度(沸点) 剧烈 a.供热快慢; b.气压:液面上方气压越大,沸点越62 温度不变 都属于68 现象,发生时都要69
蒸发 只在63 发生 64 温度 缓慢 液体的65 越大,66 越高、 液面上方的67 越快,蒸发越快 降温致冷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70 和71 ,气体液化后便于储存和运输。
【微点拨】(1)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温度等于熔点时,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3)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不一定熔化,晶体形成时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不一定凝固;液体的温度等于沸点时,液体不一定沸腾。
【教材包装练】
命题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1.(人教八上P52T1改编)甲图寒暑表的读数是 ℃,乙图寒暑表的读数是 ℃。
命题点二 物态变化
2. (人教八上P57T3改编)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5 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 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
3. (人教八上P61图3.3-5原创)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是因为身上的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是 热的。
4. (人教八上P63T1改编)如图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纱布袋口的边缘要没入水里,这是利用水在 时 来降低温度;把这个简易冰箱放在通风的地方,里面的饭菜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不变质,这是因为 。
5.(沪粤八上P100T4变式)“下雪不冷,化雪冷”是由于化雪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现象发生时要 热。
6.(沪粤八上P103T3变式)日光灯用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先 后 形成的。
主题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一题式探究1】某班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设计实验】
(1)常温下,小明采用图丙装置完成实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 。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进行实验与得出结论】
(3)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
(4)由图像可得,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在第12 min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创新拓展】
(6)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持续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7)从4 min到10 min这段时间,该物质的内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8)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主题二 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一题式探究2】如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设计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关于甲装置中硬纸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
B.降低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D.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进行实验与得出结论】
(3)实验中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4)如图丙所示,某同学观察发现烧杯中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说明水 (选填“已经”或“还未” )沸腾;
(5)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图像,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6)通过分析图像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标准大气压。
(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生活应用】
(8)为了给小聪增加营养,他的爸爸妈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给他煮个鸡蛋;煮鸡蛋过程中,当水煮开后,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会熟得更快一点;而妈妈认为用小火加热同样可以煮熟鸡蛋。你认为 (选填“爸爸”或“妈妈”)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 。
(9) “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丁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创新拓展】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却不同,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 。
考点一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的判断
【典例1】(2024·湖南中考)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
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
【中考挑战】
1.(2024·大庆中考)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2.(2024·成都中考)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考点二 物态变化的图像分析
【典例2】(2024·重庆中考B卷)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时,水温为 ℃;
(2)A、B两组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完成实验后,画出的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A和B,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A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更 。
【提分必备】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相关判断
(1)图像判断:熔化图像整体上温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凝固图像整体上温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2)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图像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或有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段线段,就是晶体;若没有就是非晶体。
(3)状态的判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及在形成晶体的凝固过程中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熔点(凝固点)的判断: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即为熔点,凝固过程中对应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中考挑战】(2024·滨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C.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广西三年中考
题组一 温度
1.(2022·贺州中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
A.0 ℃ B.20 ℃ C.80 ℃ D.100 ℃
题组二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判断
2.(2023·广西中考)“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3.(2022·北部湾经济区中考改编)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汽化的是( )
题组三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2024·广西中考)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2022·桂林中考)如图甲是小桂“探究海波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桂安装器材时应该 (选填“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安装。
(2)图乙是小桂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 ℃,可以判断海波是 体。
(3)小桂观察乙图发现,AB和CD两段图像中,温度升高快慢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 (选填“密度”或“比热容”)不同。
题组四 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6.(2022·柳州中考)如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从而 (选填“延长”或“缩短”)加热时间。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变 ;移开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水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保持沸腾需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
7.(2022·梧州中考)物理课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 ℃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如图乙所示是第3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图丙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全国一年中考
8.(2024·北京中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9.(2024·福建中考)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10.(2024·武汉中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 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 0 ℃。
同课章节目录